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 孔明周瑜陆逊联手(2 / 3)
周瑜摇头道:“百姓心向大秦,虽一时被压制,但绝不会背主忘宗上城头帮助罗马人的。”
诸葛亮唏嘘不已,道:“民族有了血性,才能够崛起。这一点上,没有人能够跟皇上的教化相比。但是,我们必须要让百姓投降。可以暗中串联,百姓知道是计策就会“投降”了。”
周瑜又提出了难点,指着门外道:“外面都是罗马人,看的紧,若是大规模传递消息,一定会被觉察。”
如何告知百姓,的确是最难的部分,口口相传一定会被罗马人觉察。
三人犯了难,便在屋中各自一个方向,走来走去思索如何能够瞒过罗马人通知所有百姓。
不一会后,诸葛亮来到院中,举头望月,羽扇一阵急摇,叹气道:“即将月圆,正是合家团圆之时,若无计策……哎……。”
“有了!”诸葛亮突然面露喜色,进屋道:“二位都督,咱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周瑜陆逊大喜,后退一步躬身道:“城中四十万百姓保住性命,又能围歼罗马人,实乃孔明先生一人之力也!”
“事不宜迟,我这就去做准备!”
于是乎,诸葛亮摇着扇子拜别周瑜和陆逊,向外走去,他这边刚刚打开宅门,就见一人冒了出来,仔细一看,紫髯碧眼,正是孙权。
原来孙权有重新拉拢周瑜和陆逊之意,见到诸葛亮出来,心里一惊,道:“孔明先生劝说如何了?”
诸葛亮故作黯然神伤状,道:“未有进展。”
孙权心里一喜,心道:“你若是有了进展,我身边就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了。”刘备这边有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孙权便想到,若是自己身边没个有本事的人辅佐。恐怕将来就会屈居刘备之下了。
所以,孙权硬着头皮。也是要来这里的。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道:“孙将军。此二人毕竟是你的臣子,好言相劝,或许能够成功。”
孙权也是这么想着,于是迫不及待的走进了宅子里,叫道:“公瑾伯言,我带好酒来看你们了!”
诸葛亮回望,微微一笑,“孙将军果真是一个有心人呀。”
这一天,四月十三。
一大早。罗马远征军独裁官,就传令众将议事。其实,就是询问诸葛亮三人的进展情况。
刘备和诸葛亮先到,只见府衙大堂之上,庞培高坐,两边站着他嫡系的指挥官。
庞培把玩着惊堂木,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看着跟个板砖一样,这边往桌子上一砸。蓬的好大一声,庞培不知这小小木头竟然能够发出这么大的声音。满堂皆惊。措不及防的他吓了一跳,触电一样就松开了手,一阵后仰。
满堂将佐也是吓了一跳,一起望过去的时候。庞培十分尴尬的撸了撸头盔上的刷子,叫道:“刘备,你们的进展如何了?”
刘备急忙向诸葛亮看去。后者轻摇羽扇而出,道:“独裁官阁下。孙权将军来了后,您就知道了。”
“我在这里。在这里!”话音未落,只见孙权一脸喜色的冲了进来,拜道:“将军,天大的喜事,民兵的头领周瑜和陆逊答应投顺了。”
头目投顺,手下还远吗?
庞培大喜过望,道:“太好了,孙权有功,将来重重有赏!”
孙权得意洋洋,瞅了刘备一眼。
刘备面上笑了笑,心里则是一惊,心道:“不能让孙权抢了功劳!”他便急忙去看自己的水军师。
诸葛亮轻摇羽扇,示意无妨,出来说道:“只有几个领头的投顺是不行,但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独裁官阁下可以趁机给百姓些恩惠,再让周瑜和陆逊出面,一定能够成功劝降。又组建皇协军,又诱骗弘武皇帝入城,不在话下。”
庞培更加喜悦,他是外国人,不明大秦国情,便道:“如何给与恩惠呢?” ↑返回顶部↑
诸葛亮唏嘘不已,道:“民族有了血性,才能够崛起。这一点上,没有人能够跟皇上的教化相比。但是,我们必须要让百姓投降。可以暗中串联,百姓知道是计策就会“投降”了。”
周瑜又提出了难点,指着门外道:“外面都是罗马人,看的紧,若是大规模传递消息,一定会被觉察。”
如何告知百姓,的确是最难的部分,口口相传一定会被罗马人觉察。
三人犯了难,便在屋中各自一个方向,走来走去思索如何能够瞒过罗马人通知所有百姓。
不一会后,诸葛亮来到院中,举头望月,羽扇一阵急摇,叹气道:“即将月圆,正是合家团圆之时,若无计策……哎……。”
“有了!”诸葛亮突然面露喜色,进屋道:“二位都督,咱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周瑜陆逊大喜,后退一步躬身道:“城中四十万百姓保住性命,又能围歼罗马人,实乃孔明先生一人之力也!”
“事不宜迟,我这就去做准备!”
于是乎,诸葛亮摇着扇子拜别周瑜和陆逊,向外走去,他这边刚刚打开宅门,就见一人冒了出来,仔细一看,紫髯碧眼,正是孙权。
原来孙权有重新拉拢周瑜和陆逊之意,见到诸葛亮出来,心里一惊,道:“孔明先生劝说如何了?”
诸葛亮故作黯然神伤状,道:“未有进展。”
孙权心里一喜,心道:“你若是有了进展,我身边就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了。”刘备这边有诸葛亮这样的大才,孙权便想到,若是自己身边没个有本事的人辅佐。恐怕将来就会屈居刘备之下了。
所以,孙权硬着头皮。也是要来这里的。
诸葛亮摇了摇扇子,道:“孙将军。此二人毕竟是你的臣子,好言相劝,或许能够成功。”
孙权也是这么想着,于是迫不及待的走进了宅子里,叫道:“公瑾伯言,我带好酒来看你们了!”
诸葛亮回望,微微一笑,“孙将军果真是一个有心人呀。”
这一天,四月十三。
一大早。罗马远征军独裁官,就传令众将议事。其实,就是询问诸葛亮三人的进展情况。
刘备和诸葛亮先到,只见府衙大堂之上,庞培高坐,两边站着他嫡系的指挥官。
庞培把玩着惊堂木,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看着跟个板砖一样,这边往桌子上一砸。蓬的好大一声,庞培不知这小小木头竟然能够发出这么大的声音。满堂皆惊。措不及防的他吓了一跳,触电一样就松开了手,一阵后仰。
满堂将佐也是吓了一跳,一起望过去的时候。庞培十分尴尬的撸了撸头盔上的刷子,叫道:“刘备,你们的进展如何了?”
刘备急忙向诸葛亮看去。后者轻摇羽扇而出,道:“独裁官阁下。孙权将军来了后,您就知道了。”
“我在这里。在这里!”话音未落,只见孙权一脸喜色的冲了进来,拜道:“将军,天大的喜事,民兵的头领周瑜和陆逊答应投顺了。”
头目投顺,手下还远吗?
庞培大喜过望,道:“太好了,孙权有功,将来重重有赏!”
孙权得意洋洋,瞅了刘备一眼。
刘备面上笑了笑,心里则是一惊,心道:“不能让孙权抢了功劳!”他便急忙去看自己的水军师。
诸葛亮轻摇羽扇,示意无妨,出来说道:“只有几个领头的投顺是不行,但绝对是一个好消息。独裁官阁下可以趁机给百姓些恩惠,再让周瑜和陆逊出面,一定能够成功劝降。又组建皇协军,又诱骗弘武皇帝入城,不在话下。”
庞培更加喜悦,他是外国人,不明大秦国情,便道:“如何给与恩惠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