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桓容告辞桓石秀和桓嗣等, 启程离开寻阳郡, 在新蔡郡登船, 沿水道东行。船至历阳靠岸改行陆路, 希望能在月底前回到盱眙。
  船队在历阳郡靠岸时, 正遇上历阳郡太守携家眷赴任。
  新任历阳太守是谢氏旁支郎君, 同桓容曾有一面之缘。认出登岸之人是谁, 当下面露笑容,邀请桓容暂留几日,以方便他尽地主之谊。
  桓容着急赶路, 婉言谢绝。
  谢太守略感遗憾,却不好强求,只言他日桓容再至此地, 务必要过府一叙。
  “一定。”桓容笑着应诺。
  谢太守没能设宴款待, 命人将家眷送回城内,亲自送桓容北行。将千余人的队伍送出十里, 直至看不到武车的影子, 方才掉头返还。
  回到城中后, 谢太守不忙着接手政务、查阅卷宗和挑选职吏, 而是安顿好家眷, 马上提笔写成书信,着人尽速送去建康。
  谢玄带兵北上, 现下已至陇西。有交换利益,陈郡谢氏和龙亢桓氏暂为盟友。他能成功选为历阳太守, 与此不无关系。
  需知桓豁遥领扬州牧, 桓氏在扬州的力量不比荆、江、幽三州,却也不容小视。
  之前有风声,桓豁欲将扬州牧让与谢安。
  如果消息确实,陈郡谢氏在扬州的势力增大,势必会打破现有的平衡。
  然事有利弊,既想得好处,就不能不担负一定风险。
  接到桓豁书信,确定对方出于实意,谢安仔细考量一番,开始着手布局。将谢氏子安排到历阳,既能卡住水道,又方便同幽州联系,说是一举两得亦不为过。
  谢太守出身旁支,能被谢安交托重任,足见其文韬武略、才干不凡。
  遇上桓容过境,自然不会瞒下,而是第一时间报知谢安。
  两家现下交好,今后会如何还很难料。
  他终究不是谢玄,不知道谢安的打算,也不晓得双方就西域商路有利益划分,出于谨慎考量,凡事只小心为上,以保全谢氏利益为先。
  桓容刚到临淮郡,谢太守的书信送已至谢安手上。
  彼时,王坦之病入膏肓,药石无医,每天靠丹药吊着,不过是饮鸩止渴,撑日子罢了。
  朝堂上,郗愔权威日重,几乎说一不二。诸事皆要他点头,三省才能拟就诏书,请天子过目落印。
  王坦之不在朝,太原王氏言行变得谨慎。只要不伤及家族利益,轻易不会同郗愔为难。
  陈郡谢氏和琅琊王氏的目光被他事吸引。
  尤其是陈郡谢氏,正忙着暗中布局,待桓豁上表之后,顺利接手扬州牧。一时之间,同样无暇和郗愔争锋。
  故而,郗愔在朝中的权柄一日高过一日,几乎超过当年的桓大司马。
  桓温坐镇姑孰,生前并未接受丞相之职。
  郗愔则不然,司马曜登基后就官至丞相,手握北府军,又掌控建康东侧门户,就表面来看,对建康的威胁性丝毫不亚于桓温,甚至高出两三分。
  不知何时,建康城内传出流-言,将郗愔同王导作比,更隐隐指向王敦。
  仅是王导也就罢了,王敦可是曾发动-叛-乱,险些改朝换代!这和说他要造反几乎没什么两样。
  仔细深想,流言表面是说郗愔权重,恐有不轨之心,事实上,背后还带着王谢士族。不小心应对,双方都会被带进沟里,溅上一身泥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