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2 / 5)
寒风中,五行旗烈烈作响。
号角声再起,却非军中甲士,而是源于城头。
桓容抬头望去,不知何时,梁州将兵尽列城头,铠甲鲜明。
队主吹响号角,士卒以刀背敲击圆盾,发出铿锵之音。
城内父老相携,牵牛出城。牛背上担着粮食和干肉,尽己所能以飨大军。
见此一幕,杨亮深深叹息。
古有言,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桓容虽然年轻,已深谙赢取人心之道。
眺望城头,再看行至桓容车前,深深下拜的城内父老,杨亮轻轻摇头,隐有几分黯然,同时亦有几许欣慰。
黯然于梁州民心所向,自己纵不主动辞官、向桓容示好投诚,早晚也会坐不稳刺使官位。届时别说经略西域,怕是性命都将不保。
欣慰于能抓准时机,提前认识清楚,没有一意孤行,进而带累整个家族。若事情顺利,更能以旁支的身份,助弘农杨氏更上一层楼。
念头一旦升起,再压不下去。
杨使君不再惋惜梁州,开始一心念着西域商路,以及记载于古籍中的西域诸国。
两百年过去,古国早已不存,但有地就会有人,有贸易就会有往来。占住连通西域和中原的要道,还担心没有人口、没有税收?
但是,这一切有个前提,必须打败氐兵,拿下扶风、天水和陇西等郡。
思及此,杨亮暗暗磨牙,用力搓了搓手指。
如果杨广不汲取之前的教训,还敢不听命令,贸然进军,以致破坏大局,使得计划功亏一篑,他不介意大义灭亲,狠狠抽上一顿鞭子,抽得杨广三月不能下地。
正赶往扶风郡的杨广陡觉颈后一寒,差点从马背跌落。
看一眼背后,除了绵延成-长-龙的军队,再不见其他。奇怪的摸摸脖子,难道是日夜兼程,过于疲惫,出现了错觉?
梁州城下,桓容谢过送行的父老,登车北去。
车轮压过土路,留下深深的辙痕。
百姓结伴站在路边,目送队伍行远,久久不肯离去。
年轻的女郎更是面露惋惜,这般俊俏的郎君,未知何日能够再见。
杨亮父子虽也相貌堂堂,奈何做爹的年事渐高,做儿子的有好-色之名,在小娘子们的心目中,实在不值得一提。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桓容,又眨眼间离开,怎不让人黯然神伤,满心怅惘。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古老的曲调和诗句似水流淌,卷入北风之中,仿佛随女郎们一同怅然忧伤。
桓容一心赶路,半点不晓得,身后的小娘子们正惦念着自己,下次再来梁州城,九成以上会被花海淹没。
不过,他走之后,谢玄和王献之抵达梁州,着实给了城中人意外之喜。
当日是何盛况,现下无法表述。仅有一点,之前在建康城被“坑”的两回,桓使君一起找回了场子。 ↑返回顶部↑
号角声再起,却非军中甲士,而是源于城头。
桓容抬头望去,不知何时,梁州将兵尽列城头,铠甲鲜明。
队主吹响号角,士卒以刀背敲击圆盾,发出铿锵之音。
城内父老相携,牵牛出城。牛背上担着粮食和干肉,尽己所能以飨大军。
见此一幕,杨亮深深叹息。
古有言,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桓容虽然年轻,已深谙赢取人心之道。
眺望城头,再看行至桓容车前,深深下拜的城内父老,杨亮轻轻摇头,隐有几分黯然,同时亦有几许欣慰。
黯然于梁州民心所向,自己纵不主动辞官、向桓容示好投诚,早晚也会坐不稳刺使官位。届时别说经略西域,怕是性命都将不保。
欣慰于能抓准时机,提前认识清楚,没有一意孤行,进而带累整个家族。若事情顺利,更能以旁支的身份,助弘农杨氏更上一层楼。
念头一旦升起,再压不下去。
杨使君不再惋惜梁州,开始一心念着西域商路,以及记载于古籍中的西域诸国。
两百年过去,古国早已不存,但有地就会有人,有贸易就会有往来。占住连通西域和中原的要道,还担心没有人口、没有税收?
但是,这一切有个前提,必须打败氐兵,拿下扶风、天水和陇西等郡。
思及此,杨亮暗暗磨牙,用力搓了搓手指。
如果杨广不汲取之前的教训,还敢不听命令,贸然进军,以致破坏大局,使得计划功亏一篑,他不介意大义灭亲,狠狠抽上一顿鞭子,抽得杨广三月不能下地。
正赶往扶风郡的杨广陡觉颈后一寒,差点从马背跌落。
看一眼背后,除了绵延成-长-龙的军队,再不见其他。奇怪的摸摸脖子,难道是日夜兼程,过于疲惫,出现了错觉?
梁州城下,桓容谢过送行的父老,登车北去。
车轮压过土路,留下深深的辙痕。
百姓结伴站在路边,目送队伍行远,久久不肯离去。
年轻的女郎更是面露惋惜,这般俊俏的郎君,未知何日能够再见。
杨亮父子虽也相貌堂堂,奈何做爹的年事渐高,做儿子的有好-色之名,在小娘子们的心目中,实在不值得一提。
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桓容,又眨眼间离开,怎不让人黯然神伤,满心怅惘。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古老的曲调和诗句似水流淌,卷入北风之中,仿佛随女郎们一同怅然忧伤。
桓容一心赶路,半点不晓得,身后的小娘子们正惦念着自己,下次再来梁州城,九成以上会被花海淹没。
不过,他走之后,谢玄和王献之抵达梁州,着实给了城中人意外之喜。
当日是何盛况,现下无法表述。仅有一点,之前在建康城被“坑”的两回,桓使君一起找回了场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