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淮南太守姓周,出身兴郡士族,与教导桓容的周氏大儒是族亲。
  桓容得阿黍提醒,特地下车见礼。
  周太守年过耳顺,一把长须垂过胸前,眉目疏朗,一口标准的吴地官话,笑容里带着亲切。
  “从兄曾言,郎君抱宝怀珍,瑚琏之器。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使君过誉,容愧不敢当。”
  “当得。”周太守道,“今次北伐,郎君临阵不乱,生擒贼寇中山王,实是智勇无双。”
  桓容面色微红。
  别人不晓得内情,他自知自事,能抓住慕容冲,半数是靠运气。
  “郎君甘冒危险,为大军垫后,窥破贼寇奸计,及时送出消息,助大军冲破重围,可谓大功!捷报传回建康,朝中上下皆言,郎君有班定远之风,日后当建卫班之业,立不世之功。”
  被当面这样夸,桓容耳根发热,连道周太守过誉。
  究其根本,还是脸皮不够厚,缺乏-官-场-经验。
  郗愔同周太守有旧,见他如此夸赞桓容,心下明了,他的密信送去建康,王、谢士族已经开始行动。
  桓元子身为权臣,掌控-军-权,跺一跺脚,建康的地皮都要抖三抖。可论起民望以及对舆论的掌控,遇上王坦之谢安等人,照样要退一射之地。
  有周太守带头,淮南的官员均对桓容交口称赞。夸完正主,又对桓大司马口出赞誉,各种好话轮番轰-炸。
  听着一声又一声“教子有方”“后继有人”,桓温的笑容都有些扭曲。奈何面子必须做,不管憋了多大的闷气,别人夸自己儿子,总不能当场翻脸。
  比起桓容的风光,桓熙彻底被人遗忘。
  昔日风光无比的南郡公世子,此时正躺在车中,因双腿骨头断裂,动也不能动,凡事都要有人伺候。
  军中医者诊断之后,言明桓熙的伤势极重,即使断骨愈合,也无法如常人般行走。更糟糕的是,他的后背磕到硬石,伤到了脊椎,必须常年休养。
  碍于桓大司马阴沉的表情,医者只能捡最好听的说。
  就事实而言,桓熙已成废人,后半辈子都要躺在床上,吃喝拉撒均要人照顾,生活基本无法自理。
  郡公世子自然不能是个废人。
  桓大司马清楚,桓熙同样明白。
  知晓伤情之后,桓熙仿佛变了个人,整日躺在车中,双眼直愣愣的看向车顶,一句话不说,近乎傻了一般。只在听到桓容的名字时才会出现反应,一瞬间五官扭曲,面容好似恶鬼。
  “桓世子贪墨军粮,战场怯敌……”
  郗愔有意压下桓温的名望,不使他在北伐中得利,除慕容冲逃走一事外,桓熙犯下的错事必要大书特书。
  有桓容做对比,桓熙的错误瞬间放大数倍。
  无需添油加醋,世人自会追寻“真相”。
  桓大司马是如何“磨练”嫡子,又是怎样庇护庶子,这其间的种种,无论如何隐瞒不住。
  一旦印象生成,流言无法压下,影响不会轻易消除。桓大司马想摆脱“不慈”之名,怕要头疼上好一阵子。
  郗愔计划给桓大司马下套,桓容不知自己又要被动坑爹,看到城门前进出的商队,不由感到一阵惊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