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想明白了?”
  “是。”他还是想当然了。
  历史上,桓大司马的手握府军,掌控姑孰京口,即便北伐失败,照样说废帝就废帝,谁能挡得住?
  今天的计划实在惊险,稍有不慎将会满盘皆输,哪容得他沾沾自喜。
  桓容低下头,深吸一口气,向桓冲稽首。
  魏晋视伯、叔如父,叔侄之密犹如父子。如果桓容愿意,可唤桓冲为“阿父”,以示尊敬亲近。
  以稽首相拜并不显得过于隆重。
  桓冲的提点难能可贵,行大礼方能表达出内心感激。
  “谢叔父教导!”
  桓冲颔首,受下桓容的礼,倾身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今日虽险,却是险有险着。今后遇事需当三思,却也无需过于谨慎,束手束脚。”
  “诺。”
  “你为运粮官,无需亲临战阵。然战场瞬息多变,遇敌无需慌张,我调与你二十部曲,皆为百战老兵,定可护你安全。”
  “谢叔父!”桓容心中明白,无论桓冲出于何种目的,这二十人都必须收下。
  桓冲转身取出两卷竹简,道:“我闻你喜好读书,这两卷尉缭子兵书乃是汉时旧物,备有先人批注。今日赠与你,回去好生研读,日后定有所得。”
  “诺!”
  桓容再次拜谢,捧着两卷兵书告辞离开军帐。
  同典魁钱实汇合后,回首再看桓冲军帐,桓容有些想不明白,怎么人人都认为他喜欢读书?这名声到底是怎么传出去的,竟然江州的叔父都已知晓。
  桓容离开不久,桓豁来见桓冲,得知桓冲将两卷尉缭子送了出去,当场愕然。
  “平日里宝贝得紧,不肯予人一观,我想借都借不出一卷,今天竟是两卷都送出去了?”
  桓冲没有回答,端起茶汤饮了一口。
  “幼子,你这么做不怕惹怒长兄?”桓豁沉声道,“长兄之志你也知道,桓容……终究有晋室血脉。”
  “我知。”桓冲叹息一声,道,“长兄今有七子,两子呱呱坠地,能否序齿尚未可知,余下诸子,阿兄以为哪个可承其志?”
  “这……”桓豁当场被问住。
  “桓熙无才鲁莽,刚愎自用;桓济已是废人,且心胸狭隘;桓歆不提也罢。桓祎不喜读书,天性憨直,不识黍麦。”
  桓冲一个个点评,每说出一句评语,声音便沉上一分。
  “我观长兄诸子,唯五子有才。今日之事便是佐证。”
  “你说的确是实情。”桓豁捏了捏额际,道,“然其出身注定不得长兄喜爱。”
  “那又如何?”桓冲压低声音,道,“古之高位,向以能者居之。”
  “你……”桓豁的手顿在半空,诧异的看向桓冲。
  “阿兄,纵观前朝,开国之君雄才大略,后继者庸碌不堪,王朝基业可能长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