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端午之后, 盐渎连下数场大雨, 河流水位暴涨, 往来船只畅通无阻, 旱灾预警解除, 倒是有了水患的迹象。
  桓容即将随大军北上, 县衙职吏整日调拨兵器, 清点粮库,忙得不可开交。
  散吏肩负起责任,每日上午至田间地头劝农, 督促流民开垦荒田,午后则两人一组巡视河岸,稍有不对即刻发出预警, 告知靠近河岸的居民, 近日里务必拘束孩童,不得到水中嬉闹。
  “盐渎近海, 且每日有人巡视河岸, 府君无需太过担忧。”
  石劭送来新的流民簿册, 册中记录的五百人都将随桓容北上。
  “北伐之事非同小可, 府君既领武职, 遇敌来袭责无旁贷,必将对敌接战。”
  “此五百人均有膂力, 大多曾与胡人交战,于刀枪下保得性命, 称得上悍勇无畏。其中两人曾为流民帅, 虽势力不大,手下多已离散,然对敌经验丰富,可堪一用。”
  石劭翻开簿册,点出列在首页的几个人名。人名后录有年岁,籍贯以及擅长的兵器。
  “今其诚心投靠府君,以求得晋身,仆以为,此人可用。”
  桓容点点头,拿起簿册一页页翻阅,发现钱实典魁不在其中,不禁抬头看向石劭。
  “为何不将营中将兵录入?”
  “钱、典等人现为府君私兵,自然不在其中。”
  说话间,石劭又取出一本册子,记录的人名不到一百,然资料详尽,除本人姓名籍贯,连其家人都有列举。
  “这八十九人为府君私兵,归入丰阳县公国内,不列入步卒名册。”
  这个“国”并非指国家,而是封地。
  依照朝廷惯例,县公私兵属于绝对的个人力量,相当于贴身保镖,除桓容之外,任何人都无权征调。
  也就是说,五百步卒可归于“朝廷”军队,如果桓大司马愿意,随时可以找借口调走,桓容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这八十九人则是保命的关键,只要他们在,桓容的生命就有保障。
  当然,不排除意外情况,例如桓大司马不在乎名声,硬要在众人面前摘了桓容脑袋。
  事情真到那个地步,这八十九人未必管用,全要靠秦璟留下的部曲救命。
  “按照府君吩咐,盔甲和皮甲均已造好,另有相里氏制出的竹甲竹盾,县中铁匠集合到一处,正打造铁矛和长-枪。”
  桓容不缺钱,人手也够用,但要打造精良的兵器,材料却是个不小的难题。
  他想过复制铁矿石,但复制出来该如何解释?
  最近并无商船抵达盐渎,盐渎境内也没发现矿场,平白无故出来一堆矿石,世人定会产生怀疑。
  想到可能产生的后果,桓容不禁打个冷颤。自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秘密暴-露的下场,他绝对承受不起,
  放弃走“捷径”,桓容同石劭商议之后,取出金银布帛,向邻近郡县购买打造兵器的材料。
  换成一百多年前,他要是敢这么干,绝对是抄家砍头、三族夷灭的下场。
  皇-权大一统时期,禁绝私售盐铁绝不只是说说而已。
  现如今,胡人内迁,北地三天两头打仗,城头变换大王旗的频率高得惊人。晋朝皇权衰落,士族成为与皇权并立的庞然大物,这种情况下,盐可以大张旗鼓的买卖,暗中做些铁矿石交易,实在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有石劭摆出算筹,基本没人能轻易占到便宜。桓容大可放开手,只盯着矿石入库,铁匠开炉。
  “依朝廷军制,两百至三百兵卒为一队,册中流民可分两队,各选队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