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魏晋时期, 视正月最后一天为晦日, 当临水泛舟, 漂洗衣裳, 以为消灾解厄。
  到东晋太和年间, 消灾解厄的意义逐渐淡化, 百姓至河边多为泛舟游玩, 观景赏春。虽无曲水流觞一类的雅事,却是人来人往,热闹不下上巳节。
  清晨时分, 桓容早早被小童唤起,言是阿黍吩咐,今日须得到河边除晦。
  “阿黍还说, 等到郎君出门, 她要带人到屋后巷中送穷,粟粥和破衣都备好了。”
  “送穷?”桓容低头整了整腰带, 不解问道, “这又是什么习俗?”
  “这是庶人和婢仆的习俗, 郎君无需在意。”
  不等小童回答, 阿黍端着漆盘走进内室, 先是截住话头,随后瞪了小童一眼, 什么话都在郎君面前说,当真该好生管教!
  盘中摆着三只漆碗, 一碗是冒着热气的稻粥, 一碗是香脆的麦饼,一碗是拌了肉丁的腌菜,正好送饭。
  “牛车已经备好,郎君用完膳即可出发。”
  阿黍将漆碗摆到桌上,道:“日前殿下送来三车布帛,言是宫中之物。我捡出两匹给郎君制外袍,余下实在不配郎君,婢仆又穿不得,郎君可有章程?”
  “送两匹给石舍人。”桓容净过手,坐到矮桌旁,执起竹筷道,“再挑五匹装上车,余下你可自作安排,送到盐场或往城中市货皆可。”
  “诺!”
  阿黍应诺,离开内室着人打点。
  台城出来的东西,搁在寻常人眼中的确好,对坐拥金山的桓容来说却不算什么。
  亲娘身为晋室的长公主,身家富埒王侯,李夫人曾为成汉公主,随身的宫廷珍玩不知凡几。桓府的马车隔三差五往返盐渎和建康,桓容见过的好东西数不胜数,这些寻常可得的绢布的确不太入眼。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用在这里不算百分百贴切,却也很能说明问题。
  一碗稻粥下肚,桓容没有令小童再取。此举着实出人意料,小童和当场被惊到。
  “郎君,可是今日的膳食不合胃口?”
  桓容摇头。
  “那是有哪里不适?”
  桓容继续摇头。
  小童快哭出来了。
  平日一餐至少五碗,今天只用一碗,麦饼还剩下半张,实在太过“惊人”。既不是味道不好,又不是身体不适,那是什么缘故?
  “什么事都没有,莫要乱想。”桓容端起茶盏,漱口之后站起身,道,“车上多备些干粮,我今日有事,需要早些走。”
  “诺!”小童忙不迭下去准备。
  婢仆和健仆手脚利落,不到两刻钟,一应事宜皆准备妥当。桓容点出两名健仆跟随,在衙门前登上牛车,先往安置青壮的军营一行。
  军营中,典魁和钱实正捉对厮杀。前者膂力惊人,一拳能砸裂手腕粗的木桩,后者身手灵活,绕着典魁跑过两圈,使得对方几拳落空,气得哇哇大叫。
  青壮们围拢在四周,全都挥舞着拳头大声叫好。
  几名府军抱臂站在一旁,并不出声阻止。看到典魁终于抓住钱实,高高举过头顶,甚至和青壮们一起高声叫好。
  “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