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几次三番,桓容郁闷得直想叹气。
  但经小童打岔,骤起的忧绪一扫而空。桓容转过身,落日的余晖映在身周,笑容有些朦胧。
  “我知道了。”
  小童张大嘴巴,竟看得呆住。
  “阿楠?”
  “诺、诺!”
  小童被唤醒,忙踮起脚将外袍披到桓容肩上。不及说话,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木屐声,不用回头便知,来的定是四郎君。
  “阿弟!”
  隔着数米,桓祎便扬起笑脸。手中捧着三卷竹简,快步走到近前,献宝一样送给桓容。
  “阿弟,这是我从书库找到的!”
  在他身后,数名健仆或背或扛,都没有空手。目测桓祎收获不小,找到的竹简不下上百。这也间接说明,桓家的藏书相当不少。
  两晋时代,家藏金银布帛顶多算是豪富,藏书的数量才能代表一个家族的底蕴。
  “这些多是曾祖和祖父留下。”桓祎放下竹简,接过小童递来布巾,一边擦汗一边说道,“待上巳节过后,我定为阿弟寻来更多。”
  “多谢阿兄。”
  桓容笑着接过竹简,并请桓祎入内室。小童则留在廊下,引健仆去侧室安放籍册。
  兄弟俩坐到矮榻前,桓祎咕咚咕咚灌水,放下杯子咂咂嘴,下意识道:“阿弟这里的水甚甜。”
  “阿谷调了蜜。”桓容将漆盘推向桓祎,道,“知晓阿兄喜甜,这些寒具多撒了糖粒。”
  桓祎咧开嘴,笑容无比憨厚。用布巾擦擦手,直接开吃。
  桓容笑眯双眼。
  有个吃货兄弟倒也是件幸事。至少他的饭量不再过于显眼,隔三差五引来诧异视线。
  半盘点心转眼消失,桓容展开竹简,静下心来开始研读。万幸有前身的记忆,不然的话,这些以小篆记载的文字,于他而言就是天书。
  竹简虽重,记录的内容并不多。
  迅速读完一卷,桓容心中有数,余下只看开头,多数扫过几眼便放到一边,随手展开另一卷。
  “阿弟,”桓祎瞪大双眼,疑惑道,“你这是在读书?”
  “是啊。”桓容头也不抬,唤小童送来更多书简。
  “能看明白?”
  “自然。”
  “阿弟厉害!”
  桓容抬头看向桓祎,挑起一条长眉。
  桓祎又抓起半根麻花,说道:“我看不得太多字,多了就头疼。当年启蒙时,儒师也曾用心教导,怎奈学会了转眼就忘。心中明白意思,硬是写不出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