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 第7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海哥,不要急,慢慢来。那些干活的力夫苦力,给的酬劳稍微高些。各个步骤都去尝试着完善至完美,我总觉得像是差了些什么……”
  “和周你放心,那些力夫做活一天,得到的酬劳要高出市面两成。他们做苦力活的,很是艰辛不易,能不亏待就不亏待他们。”反正试验时花费的银钱是俭王殿下出,不贪他的钱都是看在堂弟面上了,还指望给他省钱?
  时间飞逝,仿佛转眼间,中秋佳节就快要到了。
  第88章
  不过,在中秋节到来前,大燕北方的瀚海国使团先到达了京城。
  北方草原上游牧部族众多,在大燕建国前后,赫连力部整合漠南诸部形成联盟,于贞文三年时建国瀚海国。
  这十几年来,瀚海国时常南下骚扰大燕北部边境,两国间摩擦不断,却又没有大规模开战。
  所以在明面上,瀚海与大燕两国间依旧是邦交。如今瀚海使团南下来燕,虽或许有些机关蹊跷在里面,大燕却也照旧要盛情接待。
  瀚海国使团抵京,自有礼部和鸿胪寺去忙碌接待和安置之事。可翰林院依旧跟着忙了起来,忙着撰写一些礼节性的欢迎诰书,赏赐诏书等。
  而黎池又在忙着撰写中秋佳节的赏赐诏书了。瀚海使团来访时间就在中秋佳节前,因此贞文帝圣谕:
  瀚海使团来访,我大燕为表欢迎之意,特将此次中秋宴,办成家宴与国宴兼具的同贺之宴,邀瀚海使团参宴,群臣亦皆出席。
  因此,黎池一个多月前草写的中秋赏赐敕书自然就用不上了,需得重新草写成赏赐(赠礼)瀚海国使团和群臣的诏书。王掌院就依旧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黎池。
  如今距中秋节仅三天时间,赏赐瀚海国和群臣的最终单子,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已经拿给翰林院了。按理说这赏赐诏书就很容易写了,套上固定格式,写上各自的赏赐也就行了。
  可在草写这份赏赐诏书时,黎池却犯了难。翰林院存有的抄录版本中,有以前赏赐(赠礼)来使的诏书,中秋赏赐群臣的敕书更是很多,却就是没有两者兼具的。
  若是按儒家的待客之道,就应该将赏赐瀚海国使团的内容,放在赏赐群臣之前。可如今朝野都在议论瀚海此次来访的意图,且大多都觉得必有蹊跷。说不得两国的交锋,就在此次中秋宴上。
  所以黎池觉得,或许可以在这赏赐诏书上做些文章……
  虽这赏赐诏书的草写任务,王掌院是交给了黎池的,可其实也是交给他们‘新翰林‘派的。
  于是黎池将自己的想法,说与了另外四人,“这次的赏赐诏书,我打算将赏赐群臣写在赠礼瀚海使团之前。你们觉得如何?”
  孙玉林首先提出了反对意见,“大燕讲究待客至诚,如何能将瀚海使团放在群臣之后?”
  “你不懂就少说两句!”李乾桉直接怼了孙玉林一句。
  在场人中,也就只有孙玉林还没有领会到黎池此举的深意了。
  “好……”孙玉林委委屈屈地闭嘴了。他知道自己脑子里,没长得像其他人那么多弯弯绕,而探花朋友(对他)虽说话不好听,却是没有坏心的。
  李乾桉虽怼了孙玉林,却也是有一些同意他的观点的,“虽明白和周你的用意,可如此是不是有些不妥?”
  然后,明晟提出了一种两全之法,“朝中重臣为大燕鞠躬尽瘁,夙夜难寐,劳苦功高。不若将三品及之上的朝中重臣赏赐放在前面,瀚海使团赠礼放在其后,之后再赏赐四品及以下朝臣?”
  黎池沉吟着,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明晟的建议。
  钟离书难得反驳了明晟的话,“既要压制瀚海使团气焰,那就做得彻底些。做了又掩饰,缩头缩尾的算什么?况且朝中重臣劳苦功高,四品及以下朝臣就无用了?我支持和周的看法。”
  黎池本就是这样打算的,既做了就要做得彻底。而且若是如明晟所说,将朝臣以品阶高低从中间断开,再插入瀚海使团,不仅没充分起到压制瀚海使团的效果,还得罪了朝中四品及以下朝臣。
  意见无法达成一致,黎池就又想了一个办法,“不如这样,我们草写两份:一份将瀚海使团赠礼放在赏赐群臣之后,另一份则反之。至于最后要用哪份,全由圣上本人圣裁。”
  “好!这可行。”其他人纷纷赞同。
  至于能否两份都递到皇帝案头,若是王掌院只选了其中一份递上去呢?这不是值得担心的问题。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