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御门听政2(2 / 3)
就在陈啸庭脑海中想着这些之时,却见朝班中有人占了出来道:“臣附议!”
此人是兵部侍郎高沛,身为兵部官员,他站出来附议更增强了王廉所言效力。
高沛话音落下之后,朝臣们的目光都转向了他身前那名二品大员,此人便是现任兵部尚书王思海。
果然不出众人预料,只见王思海站了出来,瞥了一眼自己下属之后,才对御座躬身道:“启奏圣上,王廉高沛二人所言,微臣实在不敢苟同!”
有兵部尚书出来给郑绍钧站台,局势又被引往了另一个方向。
“王卿,你有什么说法!”朱瑜隽淡然道。
王思海得到允准,才接着道:“众所周知,自靖安军设立到如今,倭寇之患实已大消,这难道不是郑绍钧之功劳?”
“王廉所言东南不靖,是说现在近两三千人的海寇吗?这和当初的几万倭寇想比,孰强孰弱?这亦是郑绍钧之功!”
在王思海话音落下后,便听到朱瑜隽道:“王卿所言甚是,郑绍钧自然是有功的!”
说道这里,朱瑜隽却对站在最前面的二人道:“对此,两位阁老怎么看?”
这时候怎么看?还能怎么看?
首辅黄玉成自然要维护自己门生,次辅秦延文要“倒黄”只能支持王廉,朱瑜隽这是明知故问。
在两位阁臣未来得及回答时,朱瑜隽又看向秦延文道:“秦阁老,此时你怎么看?”
先是同时问两位阁臣,然后又先问秦延文的意思,皇帝的意思也是耐人寻味。
皇帝本人赞同郑绍钧有功,他希望秦延文照这意思说……陈啸庭心中推测道。
但事情却没和他预料一样,只听秦延文躬身道:“吾皇圣明烛照,伏唯皇上圣裁!”
秦延文这就有些不给面子了,但朱瑜隽却没有额外表情,转而问黄玉成道:“黄卿,此事你怎么看?”
称秦延文为“秦阁老”,把黄玉成叫做“黄卿”,可见皇帝本人和黄玉成更亲厚些。
可以说,这次朝会让陈啸庭见识到了许多事,让他在大事上容易看得更明白。
被皇帝点到,官阶最高的黄玉成大礼参拜后,才缓缓开口道:“皇上,王廉说郑绍钧失职,要找人换掉他……”
“臣且不论郑绍钧是否失职,臣只想问问王御史,朝中可派何人去江南接任靖安军节度使?”
“谁人又自认能比郑绍钧做得更好?可保东南海防无虞,可将倭寇完全剿除?”
黄玉成不愧是文官之首,这番话问下来,用堂堂正正的方式,将王廉所述驳斥得体无完肤。
朝中谁敢自认比郑绍钧做得更好?或许有,但那只能在心里想想。
因为一旦站出来,就得背负黄玉成最后的一句话,此人必须要将倭寇完全剿除。
倭寇的事情很复杂,并不是仅仅是剿寇那么简单,里面还牵涉到广大的江南士绅。
而江南士绅,又和两江之地……甚至和东南各地士绅有瓜葛,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所以黄玉成一番话后,根本无人出来反驳。
而通过这番话,黄玉成不但维护了自己门生,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地位。
东南不可一日无郑绍钧,郑绍钧又是黄玉成提拔,郑绍钧稳他黄玉成就稳了。 ↑返回顶部↑
此人是兵部侍郎高沛,身为兵部官员,他站出来附议更增强了王廉所言效力。
高沛话音落下之后,朝臣们的目光都转向了他身前那名二品大员,此人便是现任兵部尚书王思海。
果然不出众人预料,只见王思海站了出来,瞥了一眼自己下属之后,才对御座躬身道:“启奏圣上,王廉高沛二人所言,微臣实在不敢苟同!”
有兵部尚书出来给郑绍钧站台,局势又被引往了另一个方向。
“王卿,你有什么说法!”朱瑜隽淡然道。
王思海得到允准,才接着道:“众所周知,自靖安军设立到如今,倭寇之患实已大消,这难道不是郑绍钧之功劳?”
“王廉所言东南不靖,是说现在近两三千人的海寇吗?这和当初的几万倭寇想比,孰强孰弱?这亦是郑绍钧之功!”
在王思海话音落下后,便听到朱瑜隽道:“王卿所言甚是,郑绍钧自然是有功的!”
说道这里,朱瑜隽却对站在最前面的二人道:“对此,两位阁老怎么看?”
这时候怎么看?还能怎么看?
首辅黄玉成自然要维护自己门生,次辅秦延文要“倒黄”只能支持王廉,朱瑜隽这是明知故问。
在两位阁臣未来得及回答时,朱瑜隽又看向秦延文道:“秦阁老,此时你怎么看?”
先是同时问两位阁臣,然后又先问秦延文的意思,皇帝的意思也是耐人寻味。
皇帝本人赞同郑绍钧有功,他希望秦延文照这意思说……陈啸庭心中推测道。
但事情却没和他预料一样,只听秦延文躬身道:“吾皇圣明烛照,伏唯皇上圣裁!”
秦延文这就有些不给面子了,但朱瑜隽却没有额外表情,转而问黄玉成道:“黄卿,此事你怎么看?”
称秦延文为“秦阁老”,把黄玉成叫做“黄卿”,可见皇帝本人和黄玉成更亲厚些。
可以说,这次朝会让陈啸庭见识到了许多事,让他在大事上容易看得更明白。
被皇帝点到,官阶最高的黄玉成大礼参拜后,才缓缓开口道:“皇上,王廉说郑绍钧失职,要找人换掉他……”
“臣且不论郑绍钧是否失职,臣只想问问王御史,朝中可派何人去江南接任靖安军节度使?”
“谁人又自认能比郑绍钧做得更好?可保东南海防无虞,可将倭寇完全剿除?”
黄玉成不愧是文官之首,这番话问下来,用堂堂正正的方式,将王廉所述驳斥得体无完肤。
朝中谁敢自认比郑绍钧做得更好?或许有,但那只能在心里想想。
因为一旦站出来,就得背负黄玉成最后的一句话,此人必须要将倭寇完全剿除。
倭寇的事情很复杂,并不是仅仅是剿寇那么简单,里面还牵涉到广大的江南士绅。
而江南士绅,又和两江之地……甚至和东南各地士绅有瓜葛,绝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所以黄玉成一番话后,根本无人出来反驳。
而通过这番话,黄玉成不但维护了自己门生,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地位。
东南不可一日无郑绍钧,郑绍钧又是黄玉成提拔,郑绍钧稳他黄玉成就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