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然,这商业街,除了衣、食之外的店铺,绝大部分都和儒家有关。
  琴棋书画诗酒茶,都能在这里看到相应的、专业的店铺。
  文比正在进行,不过,初试的人有限,观战的人也有限。到了这个时候,闭门造车的效果更是有限。是以,这条街道上,目前也集中了大量本地的、外地来的儒门学子。
  或者坐在茶馆里品茗交流,或者就站在大街上议论争执。
  讨论的不是经义,就是诗词。还夹杂着一些民生治政的问题,却也是另一种形势的生机勃勃。
  当然也有人看到了水馨。
  不过,水馨的脑袋和看着十分呆萌的小白的脑袋和爪子凑到了一起,十分的美艳也变成了十分的可爱。看到她的人,大半都忍不住会心一笑。却基本没有多么惊艳的样子。
  水馨拍拍小白的大脑袋--论挂件的作用。
  没有很久,车架就停留在了一间建筑前。寻古介绍道,“这间书坊基本上只买两年内的新书。旧书只会有少量留存,姑娘看看符不符合要求?”
  水馨本来也没有很确切的目标,自然是不在意的。带着抱着天籁铃兰的清浣和小白一起下了车。
  抬头一看,看见三字--日新坊。
  名字点明主题,倒是不错。
  书坊里的人倒是不多。算是少数的冷清之地。毕竟在文比的气氛下,有多少人还能静下心来看书?就是书坊的掌柜,都搬着一张椅子,坐在门口,津津有味的听着旁边琴坊里讨论琴质的声音。
  看到水馨下车,还带着灵宠,连眼皮子都没动一下。
  水馨也没打搅掌柜,自顾自都进了书坊内。
  书坊果然颇为广阔,分为三层。门内一个显眼的牌子——一楼是最新“杂”、“集”类,二楼是最新“注疏”类,三楼是经典百家经义文章类。
  水馨颇觉有趣,就在一楼那一架架的书籍前看起来。书脊上都有书名,书架则是按游记、文集、策论、乐谱棋谱、小说、时刊等类别来放的。时刊放在最外面。水馨看了一下,时刊的种类居然也有十来种,一半是南海书院刊发的,还有一些来自于别的书院,甚至还有白鹿、文山书院的时刊。
  水馨拿下最近的一本《白鹿文刊》来看了下,里面却又分为文章、诗文等。还有时政。
  不过,说是时政,却也是几个月之前的事情了。还只是学子的见解。说一些官场人事变动和新的治政方针。水馨也看不大懂,看不出什么。但要说文章诗文类,水馨却看得出来,确实是比《南海观潮》这本时刊上的诗文,要高明一些。
  最后,水馨拿了几本《白鹿文刊》,几本《文山月报》,几本南海书院的主时刊《南海观潮》,最后又拿了几本天海书院的《天海一览》,交给寻秋。
  这些书籍不能在书坊内放入储物袋之类的地方。书坊的警戒法阵虽然不比曲城书殿,却也并不差。但即使没有这种法阵,水馨也不至于赖账。
  尽管外地来的时刊,价格都在一两银子以上。
  可世俗金银能解决的问题,哪怕是“林冬连”的身份,也完全不会放在眼里。
  水馨随即又挑了几本比较新的游记,几本地理志,几本风俗志,然后就走到了小说类。在培养灵植的间隙,水馨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看看杂书的。
  毕竟她看书很快,想要记忆的话,记忆也很好。小说这种东西,在水馨看来,比诗词更能窥见人心。
  诗词可以假装,但小说写起来,却容易在细节泄露三观问题。
  而且,水馨看过栖凤山的藏书阁,那儿就有话本。天脊之上又丰富许多。不用想都知道,北方在这方面肯定更为发达。之前已经看到过几本话本,现在再在这样的书坊看,整整五六个书架全都是卖小说的,数量可想而知。
  就是没有什么标注来表明哪些书畅销哪些书滞销,让水馨有些摸不准。
  不过,看看书的标价也就能知道一二了。
  挑着做工、标价都有不同的书籍,水馨一连拿了十几本,这才前往二楼。不过,还没迈上二楼的阶梯呢,就听见门帘一响,又进来两个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