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者阴山(十三)(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是杨学锋!”接过电话的时候我就表明了身份。
  “杨营长!”电话那头的许师长说道:“计划出现意外的事我听说了,没想到越鬼子竟然会有防空导弹,要不要我军提前发起总攻配合你们的战斗?”
  我看了看表,时间才刚刚五点半,距离计划中七点的总攻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
  之所以会把总攻时间定在七点,那是因为我们考虑到了几点因素:
  一是我军对地形不熟悉,在黑夜里对敌阵地发起进攻的话,虽然能够对越军造成一定的迷惑但我军会有更大的不便。甚至越军因为熟悉地形,所以就算有天色的掩护也能照常作战,尤其是许多越军还躲在岩洞里,如果在黑夜发起进攻的话就很难发现岩洞里的目标。
  二是越军擅长夜战而我军则不然,这是在长期的战争和生活环境下培养起来的。
  三,最重要的还是我军这时在炮火上占据了全面的优势,在炮瞄雷达的作用下,我军炮兵几乎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打什么弹就打什么弹。这其中也包括可以干扰越军视线的烟雾弹。
  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在夜里发起总攻,合理的应该是在夜里利用夜色偷偷潜伏到越军阵地前沿作好准备,等天色放亮的时候再与炮兵协同对越军阵地发起冲锋。
  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把总攻时间定在凌晨七点。
  “不!”我想也没想就否定了许师长的说法:“现在距离总攻时间还有一个半小时,还有许多部队没有到达指定的潜伏位置,如果提前总攻会给部队带来很大的损失。”
  电话那头的许师长默认了我这种说法,顿了下,他就说道:“那么。我调两个迫炮连归你指挥!”
  这一回我没有拒绝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我知道我军拥有大量的炮兵部队,这其中也有许多迫炮部队……要对者阴山发起总攻了嘛,炮兵部队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实在太需要迫炮部队了。正如之前所说的,越军把主力放在南面,在这一面我们基本没有工事,一旦越军组织起像样的攻势的话,南面就很有可能被越军突破。而可以绕过山顶阵地打到南面的迫击炮无疑就是我们很好的增援火力。
  果然不出我所料,越军指挥官很快就意识到刚才的进攻太仓促了……这其实不怪他。他并不清楚我们这支部队的真实战斗力,只一味想着不让我们有时间构筑工事站稳脚跟。
  接着随着几声呼啸就有十几发炮弹在我军阵地上炸了开来。立时就打得山顶阵地上弹片乱飞。
  这是越鬼子的迫击炮,就像之前陈依依等人侦察到的,越军在这1142高地上拥有82炮五门,60炮七门,现在看来越鬼子是把他们全都调来对付我们了。
  像这种位于反斜面上的迫击炮很难对付,即使我军拥有炮瞄雷达……原因是它一般位于我军远程炮火的死角,另一方面它还是可以快速游动的,打完几炮后几个步兵抱着就可以转移阵地,所以就算炮瞄雷达能侦测到它的位置也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而对于我们来说,在没有工事藏身的情况下最怕的就是遭到越鬼子的炮击,看来越鬼子指挥官这是抓着我们的弱点了。
  好在这时我们已经有了准备,应该说许师长对此已早有先见之明,在越鬼子一朝我方炮击时我军马上就还了一大片的炮弹过去……霎时越鬼子的迫击炮的声音就少了许多。
  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就像之前所说的,越军迫击炮在反斜面上对我进行轰炸,我军炮兵应该很难命中他们才对,但现在看来情况并非如此。
  后来才知道这炮兵自然有炮兵的打法。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越军有在反斜面打游动炮的方法,而我军炮兵同样也会在战斗的过程中找到解决之道。
  我军炮兵将这种方法叫做“广撒网捞小鱼”,也就是我们不求一下子就能捞到大鱼,也不求将越军这些游动炮一网打尽,事实上也不可能一网打尽,除非我们炮兵的数量是越军的十几倍。
  简单的说,就是在越军这么打炮的时候,我军炮兵抓住几个点进行覆盖性轰炸。
  就像刚才,越军迫击炮一共十二门,差不多一个迫炮连,而我军有两个迫炮连。
  越军一开炮我军的炮瞄雷达上就会有十二个越军迫炮阵地的位置,这时我军如果用两个迫炮连打这十二个目标的话,由于越军已经转移了阵地所以很有可能一条小鱼也捞不着。
  但是,如果我们用一个迫炮连集中打一个目标,也就是两个迫炮连只选择其中两个目标来打,那结果就不一样了。
  一个迫炮连只打一个目标,而且这个迫炮连的十几门炮还是均匀的散布在目标周围,于是就变成了一种炮火覆盖。越鬼子就算是打了一炮马上就转移位置吧,但转移速度总是有限的,除非他们拥有像“闪电侠”一样的速度,否则怎么也不可能在几十秒内就逃出我军迫炮部队的覆盖范围。
  于是可以预见的是,越鬼子只要一开炮就会少两门,再一开炮又少两门……用不了多久一个迫炮连也就没了。
  应该说这种方法的确很有效,因为越军方面沉默了好一阵子也没有反应,既没有对我军发起进攻也没有朝我山顶阵地打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