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平咬了咬牙。“多谢将军的不杀之恩。不过我有言在先,我无法告诉将军任何背后指使之人。”他停顿了一下,又道:“这都是我自己所为,与他人无关。”
  “那我能问一下你为什么这么做吗?”
  何平抬起眼皮,盯着徐晃,眼神中多了几分讥诮。“将军,我斗胆问一句,若非此刻进退两难,将军会如此待我,如此待我巴中将士吗?”
  徐晃扬扬眉,吁了一口气。“这一点,的确是我们做得不妥,所以咎由自取,怨不得人。胜不骄,败不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何平眼中闪过一丝异色,欲言又止,脸色却不知不觉的缓和了几分。
  徐晃命人设酒,以示歉意。几杯酒下肚,何平恢复了从容。徐晃向他问计,得知徐晃打算出奇制胜,攻占八濛山,包括曹操的后路,何平立刻提醒徐晃,这一计也许可行,但难度很大。
  “请子均详言。”
  见徐晃换了称呼,何平心中微暖,脸上却看不出什么异样。
  他指着地图,对徐晃说道:“八濛山虽在渠水西岸,实际上被渠水三面包围,只有西面有个不足一里的缺口,的确是截击南来北往船只的好机会。可是我军无船,蜀军以四面围攻,水陆并进,我们却只有西侧一个出口。”
  何平停了停,加重了语气。“所以,这是死地。一旦进入,就只能抱必死之心,绝无后退之理。”
  “形势至此,不胜则死,哪有后退之理。”徐晃面不改色,淡淡地说道:“我意已决。子均若是犹豫,可以再考虑考虑。不过,为保密起见,只能委屈你几日。”
  何平静静地打量着徐晃,起身离席,双手举起头顶,躬身一拜。
  “宕渠何平,愿随将军出战。”
  徐晃坐直了身体,静静地看着何平,嘴角挑起一抹笑容。“子均,从现在开始,你就恢复王姓吧。将来报往朝廷的捷报中,应该用你的本名。”
  何平一愣,随即鼻子一酸。他撩起战袍,单腿跪倒在地,再次拱手施礼。
  “宕渠王平,愿随将军出战,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第2470章 八濛山
  徐晃挑选了一千精锐,悄悄地出了大营,在王平和几个汉巴士卒的引领下,翻越凤凰山,沿着城东的山岭一路向南。
  在之前的小规模交锋中,吴军斥候占尽了上风,宣汉周边根本没有蜀军斥候立足之地。徐晃出城后不久就没入山林,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他的主力犹在,大营也没有挪动位置。
  很快,黄忠放出消息,因徐晃未能及时夺取宕渠,又处置不当,导致与巴人部落发生流血冲突,免去其前锋营大将的职务,顺理成章的临阵换将,随即又向宕渠进兵,前锋进指七道岩。
  黄忠的声势造得很大,张任收到消息,高度紧张,一面急报曹操,一面加强防务,准备就地阻击,消耗吴军锐气,再择机撤退。
  两天后,黄忠到达七道岩,与张任隔水相望。
  但黄忠到达七道岩之后并没有急于发起进攻,他派人上山伐木,准备打造攻城器械,又派人四处探查地形,做出包抄张任身后的姿态。
  张任收到消息,大惑不解。吴军远道而来,所携带的粮食有限,他们应该急攻才对,为何如此从容?
  张任很紧张,连续数次急报曹操。他曾在娄关一带与贺齐所率吴军作战,深知吴军擅长山地奔袭,战力也很强,一旦被他们包抄,自己凶多吉少。即使曹操来援,也可能是一场恶战,胜负难料。
  收到张任的急报,曹操也有些不解。他反复考虑后,决定接应张任后撤,退守滚龙坡。滚龙坡离宕渠很近,运输方便,也不存在被黄忠穿插包抄的空间,更加稳妥。
  他不相信黄忠能这么快解决粮食的问题。也许多等几天,黄忠就不战自溃了。
  接到撤退的命令,张任却不敢轻易撤退,生怕被黄忠追击。他命将士们全副武装,半夜时分下了山,在渠水边埋伏,然后派出两个百人队,袭击黄忠的大营。
  黄忠虽然没有发起进攻,大营却守得很严,没等蜀军接近大营,营外的游徼、暗哨就发出了警报。大营中鸣金报警,火把一个接着一个的亮了起来,弓弩手们冲上了营垒,准备接战。
  蜀军本无战意,见吴军警惕,立刻趁着夜色撤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