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二天一早,曹操还没有起程,就接到了张任送来的消息。
  黄忠的前锋已经走出大巴山,统兵的将领是徐晃,大约有两千人,正在向宣汉进发,速度很快,看样子是打算进驻宣汉。
  徐晃是襄阳督,所领兵力绝不止两千人,所以张任认为有诈,担心徐晃取宣汉是虚,分兵包抄是实,特派人提醒曹操,让他小心伏兵。
  张任已经赶到七道岩,并建立起阻止阵地。不过他同样担心徐晃会抄他的后路,不打算坚守,略作抵挡之后就准备撤退。
  曹操和冯鸾商议,是继续进兵七道岩,还是就地休整?
  冯鸾哪有什么主意,一本正经的考虑了一会儿之后,觉得还是回滚龙坡待敌比较好。与其辛辛苦苦地赶到七道岩,随后又要回撤,不如就在滚龙坡备战,全力以赴,将滚龙坡的防务搞得坚固一些。
  曹操从善如流,大夸冯鸾沉稳持重,说得冯鸾有些飘飘然。
  曹操传令张任,让他相机行事,不要轻易接战。又传令史涣,让他抓紧时间构建工事。他本人则留在三峡村,勘察地形,准备接应从七道岩撤下来的张任。他离张任只有三十多里,一天的路程。万一徐晃真的派兵包抄张任的后路,他可以及时上前增援,撕破徐晃的包围,接应张任脱围。
  命令发出,原本平静的小村落就紧张起来。曹操请冯鸾去村中传令,要求所有的百姓都集中起来,躲到山里去,带走所有的粮食、家禽、牲畜,免得落入吴军之手。
  这些东西的确没有落入吴军之手,大部分都被冯鸾带回大营,其中包括几个有点姿色的村妇。身为曹操的老朋友,冯鸾知道曹操的脾气。这几个山野村妇虽然不如大族女子知书达礼,却胜有野趣天然。
  曹操笑骂了冯鸾两句,欣然笑纳。
  消息连续不断的传来,但徐晃却迟迟没有来。进驻宣汉之后,徐晃就停止了前进,只是派出斥候打探消息。双方的斥候已经接触,主力却一直相距甚远。
  张任不解其意,他的斥候也打听不到什么消息。在吴军斥候的强力压制下,蜀军斥候的活动被压缩在不足十里的范围内,而且每天都有不小的伤亡。张任担心被俘的斥候会泄露消息,干脆减小了斥候的任务。
  曹操也搞不清徐晃的意图,直到几个从宣汉附近的山里逃出来的巴人赶到大营,告诉他吴军正在清剿不曹水沿岸的部落,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大喜。
  徐晃在打劫巴人部落。不用说,肯定是收集粮食,看来黄忠快要断粮了。
  冯鸾急了,请曹操出兵,驰援巴人部落。山里的巴人部落大多和他们有来往,过年过节的都要送些山货来,有的还有婚姻关系。如今巴人有难,他们不能见死不救。
  曹操义愤填膺,一口答应,传令张任出兵接应,实际上却要求张任持重,不要轻举妄动。他心里很清楚,巴人的日子并不宽裕,徐晃能收集到的粮食有限,反倒因此和勇猛善战的巴人结了血仇,等于捅了马蜂窝,对他来说是意外之喜,正中下怀。
  第2467章 逆境
  徐晃没筹到多少粮,却惹出了麻烦。
  麻烦不是来自于山里的巴人部落。巴人虽然骁勇凶悍,可是面对装备精良的吴军,他们被打得落花流水。几个自恃武艺高强,率先冲上来迎战的勇士没几个回合,就被配合默契的吴军砍倒在阵前,剩下的一看形势不对,掉头就跑,比冲出来的速度还快三分。
  麻烦来自于张鲁的部下。
  张鲁的部下大多是巴郡人,即使是汉人,也和巴人相处和睦,同仇敌忾,有婚姻关系的不在少数。听说徐晃率部袭击山里的巴人部落,他们顿时火冒三丈,纷纷赶到张鲁面前请命,要求张鲁请示黄忠,严惩徐晃及其部下。
  巴人性野,说话和吵架一样,还有人当场就拔了刀,砍得路边的石头火星四溅。
  眼看着要全军造反,大有一言不合就砍了他这个嗣师脑袋的可能,张鲁暗自叫苦。他不敢怠慢,亲自赶到中军,向黄忠叫苦。巴郡籍将领生怕他糊弄,派了几个人,以一起请愿为名,挟持着张鲁一起行动。
  黄忠刚刚走出大巴山腹地,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遇到这样的事,也有些恼怒。他大马金马的坐在路边的一块大石上,阴着脸,看着一脸无奈的张鲁和他身后怒气冲冲的将领,半天才没说话。
  部曲将向宠一看形势不对,悄悄打了个手势,亲卫们便围了过来,护住黄忠。向宠按着刀,站在黄忠左前方,随时准备上前厮杀。
  张鲁见状,心慌意乱,两腿打颤。身后的将领也有些后悔,互相看看,做好了拼命的准备。投降月余,他们清楚吴军的战斗力,更听说了黄忠的骁勇,仅凭他们几个,还真未必能将黄忠如何,反倒有可能被黄忠剁了。
  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气氛仿佛凝结了,没人敢轻举妄动。
  “怎么,张嗣师后悔了?”黄忠皮笑肉不笑,一字一句的问道,手指轻轻捻着。
  “不,不是这样的。”张鲁强笑着,连连摇手,将来意解释了一遍。他身后的部将们也鼓起勇气,七嘴八舌的喊冤,只是当黄忠的目光扫到他们时,他们便下意识地会放低了音量,垂下了眼皮,根本不敢与黄忠对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