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节(3 / 4)
吴朗的脸颊抽了抽,欲言又止。他想到了昌邑城中的家人。他很清楚,吴质就是来监视他的,如果他不战而降,他的家人就死定了。从举城依附董昭的那一刻,他就没有回头路了。
他如此,那些兖州世家也是如此。
见吴朗不说话,吴质接着又道:“孙策凶残,与天下士大夫为敌,豫州世家的殷鉴在前,兖州又岂能例外?这不是天下易姓这么简单,而是关于衣冠荣辱。孙策倒行逆施,过于项籍,直与焚书坑儒的秦始皇相提并论。秦二世而崩,他又能走多远?”
吴朗叹了一口气。“我明白了。季重,吕范势大,济阳怕是难保,你一有机会就出城吧,转告董将军,我会尽力守到最后一刻。”
“陈留吴氏一门忠烈,明廷舍身取义,必将留名青史,荣耀门楣,德泽子孙。”
吴朗挥了挥手,示意吴质赶紧走。他现在没心情听这些空话。虽说人固有一死,为了家族利益,他义无反顾。可是真正面临死亡时,他还是做不到从兄吴匡那样面不改色。他甚至有些遗憾,如果孙策在此,他也许可以鼓起勇气,大骂孙策几句,以示慷慨。可是孙策远在建业,他就算再英勇又有什么意义呢。
……
抛石机连续发射,一次比一次熟悉,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一个时辰内连续发射二十余次,绝大部分都打在了城墙上,其中一发正中城门。铁弹击中城门的那一刻,吴朗的腿软得像汤饼,没有一丝力气,如果不是用力要攀着城垛,他几乎要坐在地上。
城门洞开,城上城下人人变色,虽然吴朗强撑着命人上前堵塞,却没几个人行动。击破城门的铁弹余力未衰,一路滚进瓮城,砸死了好几个守在城门后面的将士,当者非伤即死,就连塞门的刀车都被撞烂了。铁弹在瓮城里停下后,有好半天时间没人敢靠近,就像这枚铁弹会突然跳起来伤人似的。
士气早就被铁弹连续的轰击摧毁,城门虽在,却形同无人之境。
但奇怪的是吕范并没有趁机发起进攻,在城外立阵的将士在秋后的烈日下保持阵型,一动不动。吴朗回过神来之后,下令立刻封堵城门。哪怕破城不可避免,他还是想尽可能多守一刻,就像溺水之人,为了活命,哪怕是一根稻草也不肯放过。
吴朗在拼命加固城防的时候,恼羞成怒的张奋正对着部下破口大骂。前后发射二十余次,熟练度有所提升,精准度却惨不忍睹,别说和平时的训练成绩相比相去甚远,和水师的成绩比也差了很多。甘宁的军报上说,他在攻东平舒的时候,命中率达到一成,只有声称命中率的一半。甘宁因此大感不满,怀疑张奋派给的抛石机和操作手不是最好的。
可现在张奋亲自上阵,命中率还不如派给甘宁的人,这要是传到甘宁耳中,甘宁或许会释怀,他的脸可就被人抽肿了。此时此刻,他已经觉得吕范在笑他了。
张奋急了眼,唾沫飞溅,全无平日里的温文尔雅。如果被张昭看到,免不了要痛加斥责。可他现在顾不上那些,首战必须成功,不能演砸了。
“继续给我射!三组轮流,各射十发,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之内达不到十中一的要求,全组解散,以后不准称是我汝南木学堂的人。”张奋挥舞着鞭子,挨个抽过去。“入你老母,是这两天吃得太好,油蒙了心了?还是谁管不住自己裤裆里的东西,软了腿,准头全射给了女人?都给我听好了,不给老子把脸挣回来,阉了你们!”
在发怒的张奋面前,不仅上阵施射的一组操作手耷拉着脑袋,不敢回嘴,观战的两组也噤若寒蝉。他们跟随张奋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张奋如此狂暴。
第2074章 小心思
被张奋抽了一顿鞭子,操作抛石机的将士不敢再大意,聚在一起,绞尽脑汁的分析命中率不高的问题所在。也难怪张奋发怒,一个多时辰,二十多次发射,只命中了一次,的确有些难看。
万一那一发也是巧合呢?研制巨型抛石机的开销很大,为了让他们安心训练,他们平时的待遇也比普通的士卒优厚,负责一架抛石机的屯长堪比优等甲级射手,不知道多少人红了眼睛,想挤掉他们呢。
商量来,商量去,又分析了二十多发的落点,最后发现问题可能不是抛石机本身,而是承载抛石机的船不够稳定。虽然他们尽可能的固定了楼船,毕竟不如岸上来得稳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远隔三百步,哪怕是一点点晃动也能放大误差。配备给水师的抛石机之所以能保持十发一中的命中率,是因为水师用的战船更大,而且船舱里装载了更多的铁弹——他们不可能随时随时的补动,所以会将货仓尽可能的装满——船大,又是满载,稳定性自然更好。
三个屯长统一了意见后,向张奋请示,将其他两艘船上的备用铁弹集中到一艘船上,尽可能满载,再在两岸立下木桩,锚住楼船。
张奋反复审查了讨论结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值得试一试。
在张奋等人商议的时候,吕范一直在旁边看着。木学堂也好,辎重营也罢,一向有一根筋的风评,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数字能和人争半天,大有算学大师徐岳的风范,只是他常年镇守在外,没亲眼见过。此刻看着张奋与一群士卒挤在一起讨论问题,他算是近距离见识了一回。
张奋不是普通工匠,他是彭城张家的人,伯父张昭是青徐名士,这样的人成为木学祭酒已经令人意外了,现在和这些士卒一起讨论问题,嬉笑怒骂,出口成脏,即使吕范也有些意外。
张奋请示了吕范,随时开始准备。有人转移铁弹,有人在岸上立桩,再用绳索紧固,忙得不亦乐乎。济水很宽,水位也很高,要将一艘楼船固定在河中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辎重营有很多聪明人,尝试了几次后,有个工匠想起了徐大师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提出了一个办法:每个点用两根绳索,成一定角度,这样两根绳索都拉紧后,这个点就基本稳定,除了上下有一定的起伏,平移的幅度大大降低。抛石机发射时,主要的偏移就是水平方向,尤其是向后,也就是偏离河岸。一艘楼船有四个以上这样的固定点,就可以基本保证水平方向的稳定,将偏移降到最低。
忙活了半天一夜,第二天一早,抛石机再次试射。这一次,命中率有了明显的提升,第一轮试射第三发时,一枚铁弹就击中了目标,紧接着,第九发再次命中,超额完成了任务。其他两组也都实现了十发一中的要求。
吴朗利用一夜时间抢修的城门在半天时间内被四枚铁弹命中,连门框都被砸烂了,想修都没法修,只好接受吴质的建议,用土将城门堵死。抛石机的威力再大,毕竟不能直接轰塌城墙,只能以城门为目标,将城门填起来,抛石机还能有什么用?
吴朗觉得有理,一不作,二不休,干脆将四个城门全用土封死了。
吕范在城外看得清楚,倒也不急。城门都封死了也好,里面的人也出不来,只能等死。即使如此,他还是命令部下严格按照战法加强对城门的戒备,并在抛石机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后开始攻城的配合演练。
卫恂率领的郡兵要练,吕范率领的浚仪战区常备兵也要练。巨型抛石机不仅能抛射二百斤的铁弹破门,还能批量抛射十斤左右的弹丸,一发数十枚的铁弹从天而降,方圆十丈以内,再厚的盾牌也抵挡不住。可是抛石机的射速慢,即使是三架抛石机同时射击,也只能针对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进攻,这时候步卒能不能及时跟进,撕开对方的防守,不给对方补防的机会,就要看步卒的训练水平了。 ↑返回顶部↑
他如此,那些兖州世家也是如此。
见吴朗不说话,吴质接着又道:“孙策凶残,与天下士大夫为敌,豫州世家的殷鉴在前,兖州又岂能例外?这不是天下易姓这么简单,而是关于衣冠荣辱。孙策倒行逆施,过于项籍,直与焚书坑儒的秦始皇相提并论。秦二世而崩,他又能走多远?”
吴朗叹了一口气。“我明白了。季重,吕范势大,济阳怕是难保,你一有机会就出城吧,转告董将军,我会尽力守到最后一刻。”
“陈留吴氏一门忠烈,明廷舍身取义,必将留名青史,荣耀门楣,德泽子孙。”
吴朗挥了挥手,示意吴质赶紧走。他现在没心情听这些空话。虽说人固有一死,为了家族利益,他义无反顾。可是真正面临死亡时,他还是做不到从兄吴匡那样面不改色。他甚至有些遗憾,如果孙策在此,他也许可以鼓起勇气,大骂孙策几句,以示慷慨。可是孙策远在建业,他就算再英勇又有什么意义呢。
……
抛石机连续发射,一次比一次熟悉,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一个时辰内连续发射二十余次,绝大部分都打在了城墙上,其中一发正中城门。铁弹击中城门的那一刻,吴朗的腿软得像汤饼,没有一丝力气,如果不是用力要攀着城垛,他几乎要坐在地上。
城门洞开,城上城下人人变色,虽然吴朗强撑着命人上前堵塞,却没几个人行动。击破城门的铁弹余力未衰,一路滚进瓮城,砸死了好几个守在城门后面的将士,当者非伤即死,就连塞门的刀车都被撞烂了。铁弹在瓮城里停下后,有好半天时间没人敢靠近,就像这枚铁弹会突然跳起来伤人似的。
士气早就被铁弹连续的轰击摧毁,城门虽在,却形同无人之境。
但奇怪的是吕范并没有趁机发起进攻,在城外立阵的将士在秋后的烈日下保持阵型,一动不动。吴朗回过神来之后,下令立刻封堵城门。哪怕破城不可避免,他还是想尽可能多守一刻,就像溺水之人,为了活命,哪怕是一根稻草也不肯放过。
吴朗在拼命加固城防的时候,恼羞成怒的张奋正对着部下破口大骂。前后发射二十余次,熟练度有所提升,精准度却惨不忍睹,别说和平时的训练成绩相比相去甚远,和水师的成绩比也差了很多。甘宁的军报上说,他在攻东平舒的时候,命中率达到一成,只有声称命中率的一半。甘宁因此大感不满,怀疑张奋派给的抛石机和操作手不是最好的。
可现在张奋亲自上阵,命中率还不如派给甘宁的人,这要是传到甘宁耳中,甘宁或许会释怀,他的脸可就被人抽肿了。此时此刻,他已经觉得吕范在笑他了。
张奋急了眼,唾沫飞溅,全无平日里的温文尔雅。如果被张昭看到,免不了要痛加斥责。可他现在顾不上那些,首战必须成功,不能演砸了。
“继续给我射!三组轮流,各射十发,给你们三天时间,三天之内达不到十中一的要求,全组解散,以后不准称是我汝南木学堂的人。”张奋挥舞着鞭子,挨个抽过去。“入你老母,是这两天吃得太好,油蒙了心了?还是谁管不住自己裤裆里的东西,软了腿,准头全射给了女人?都给我听好了,不给老子把脸挣回来,阉了你们!”
在发怒的张奋面前,不仅上阵施射的一组操作手耷拉着脑袋,不敢回嘴,观战的两组也噤若寒蝉。他们跟随张奋这么久,还是第一次看到张奋如此狂暴。
第2074章 小心思
被张奋抽了一顿鞭子,操作抛石机的将士不敢再大意,聚在一起,绞尽脑汁的分析命中率不高的问题所在。也难怪张奋发怒,一个多时辰,二十多次发射,只命中了一次,的确有些难看。
万一那一发也是巧合呢?研制巨型抛石机的开销很大,为了让他们安心训练,他们平时的待遇也比普通的士卒优厚,负责一架抛石机的屯长堪比优等甲级射手,不知道多少人红了眼睛,想挤掉他们呢。
商量来,商量去,又分析了二十多发的落点,最后发现问题可能不是抛石机本身,而是承载抛石机的船不够稳定。虽然他们尽可能的固定了楼船,毕竟不如岸上来得稳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远隔三百步,哪怕是一点点晃动也能放大误差。配备给水师的抛石机之所以能保持十发一中的命中率,是因为水师用的战船更大,而且船舱里装载了更多的铁弹——他们不可能随时随时的补动,所以会将货仓尽可能的装满——船大,又是满载,稳定性自然更好。
三个屯长统一了意见后,向张奋请示,将其他两艘船上的备用铁弹集中到一艘船上,尽可能满载,再在两岸立下木桩,锚住楼船。
张奋反复审查了讨论结束,觉得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值得试一试。
在张奋等人商议的时候,吕范一直在旁边看着。木学堂也好,辎重营也罢,一向有一根筋的风评,为了一个无足轻重的数字能和人争半天,大有算学大师徐岳的风范,只是他常年镇守在外,没亲眼见过。此刻看着张奋与一群士卒挤在一起讨论问题,他算是近距离见识了一回。
张奋不是普通工匠,他是彭城张家的人,伯父张昭是青徐名士,这样的人成为木学祭酒已经令人意外了,现在和这些士卒一起讨论问题,嬉笑怒骂,出口成脏,即使吕范也有些意外。
张奋请示了吕范,随时开始准备。有人转移铁弹,有人在岸上立桩,再用绳索紧固,忙得不亦乐乎。济水很宽,水位也很高,要将一艘楼船固定在河中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辎重营有很多聪明人,尝试了几次后,有个工匠想起了徐大师三角形最稳定的原理,提出了一个办法:每个点用两根绳索,成一定角度,这样两根绳索都拉紧后,这个点就基本稳定,除了上下有一定的起伏,平移的幅度大大降低。抛石机发射时,主要的偏移就是水平方向,尤其是向后,也就是偏离河岸。一艘楼船有四个以上这样的固定点,就可以基本保证水平方向的稳定,将偏移降到最低。
忙活了半天一夜,第二天一早,抛石机再次试射。这一次,命中率有了明显的提升,第一轮试射第三发时,一枚铁弹就击中了目标,紧接着,第九发再次命中,超额完成了任务。其他两组也都实现了十发一中的要求。
吴朗利用一夜时间抢修的城门在半天时间内被四枚铁弹命中,连门框都被砸烂了,想修都没法修,只好接受吴质的建议,用土将城门堵死。抛石机的威力再大,毕竟不能直接轰塌城墙,只能以城门为目标,将城门填起来,抛石机还能有什么用?
吴朗觉得有理,一不作,二不休,干脆将四个城门全用土封死了。
吕范在城外看得清楚,倒也不急。城门都封死了也好,里面的人也出不来,只能等死。即使如此,他还是命令部下严格按照战法加强对城门的戒备,并在抛石机基本实现预定目标后开始攻城的配合演练。
卫恂率领的郡兵要练,吕范率领的浚仪战区常备兵也要练。巨型抛石机不仅能抛射二百斤的铁弹破门,还能批量抛射十斤左右的弹丸,一发数十枚的铁弹从天而降,方圆十丈以内,再厚的盾牌也抵挡不住。可是抛石机的射速慢,即使是三架抛石机同时射击,也只能针对一个相对有限的范围进攻,这时候步卒能不能及时跟进,撕开对方的防守,不给对方补防的机会,就要看步卒的训练水平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