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倒是觉得,王道、霸道也许并不是孙策关注的重心,他关注的可能是士风转换,也就是读书人能否成为他口中的士。君侯,祭酒,何公,你们还记得《士论》中对士的定义吗?孙策所说的士不仅包括文士、武士,还抱括医士、匠士等百工之人。不可否认的是,自从这些人被纳入士,收入、地位提高,这些年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孙策的实力增长如此迅猛,这些百工之士不可或缺。风气所致,如今中原读书人从事这些技艺之事的渐多,不问稼穑,固守君子不器之圣人遗训的渐少。如果有一天,决定战场胜负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兵力多寡,甚至不是将士的勇猛与否,而是隐在战场之后的百工之士技艺高低,将是何等局面?”
  沮授咳嗽了一声。“如果有一天,这些百工之士设计出比战马还要快的战车,那又当如何?”
  郭图面色变了几变,随即又笑道:“比战马还要快的战车?这怎么可能?公与,你想得太多了。”
  “我也只是想想。”沮授哈哈一笑,眼中却露出几分神往。“可是谁又敢说一点可能没有呢?如果真有那一天,人的智慧可以超过蛮力,我中原衣冠何惧草原上来去如风的蛮夷?”
  郭图没吭声,不以为然。
  袁谭捻着手指,若有所思。过了片刻,他一声轻笑。“公与说得有理,人力再强,不过举鼎,马速再快,不过千里,体力终究有限,智慧却有可能是无限的,我们都是只知使蛮力的野蛮人,不配做他的对手,只配做他的磨刀石。”
  郭图咳嗽了一声:“君侯何必如此沮丧。王道、霸道可杂用,智慧与武力也不可偏废。君侯若是觉得孙策所行之道可取,将来击败他之后再行也不迟。两军相争之时,还是要以生死为重,只有胜者才有机会实践心中之道,败者连命都保不住,又如何行道?”
  袁谭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见袁谭意志消沉,沮授又心思不属,郭图提高了声音,提醒他们放弃那些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想法,将话题拉回到当前的形势上来。不管孙策为什么会班师,他三面受敌的形势是事实。在孙策离开荆州之后,周瑜、黄忠有可能会放缓进攻节奏,鲁肃也会将战线控制在弘农一带,与河东的贾诩、董越及关中的天子三方对峙,朝廷和曹操展开反击的可能性都不大。有可能打开局面的战场只有青州,只有青州实现了牵制孙策主力的目标,益州、关中才有可能发起反击,形成对孙策的包围。
  如何攻取青州,就成了整个形势的重中之重。
  考虑到孙策回到江东,随时可能北上增援,郭图建议催促刘备派骑兵增援。青徐的地势适合骑兵奔驰,以步卒攻城,以骑兵深入侵扰,截断援军,切断粮道,是最稳妥的战法。考虑到刘备与孙策的关系,他麾下的大将关羽、张飞统兵出战的可能性不大,最好是要求刘备本人出战,牵招为副,如果刘备不肯,那就退而求其次,命牵招统领幽州汉胡骑兵助阵,这样对双方都比较稳妥,不至于互相猜忌。
  沮授表示赞同,又增加了一条,形势危急,不能瞻前顾后,尽可能征发冀州的所有兵力,形成五倍以上的兵力优势,争取一战建功。
  袁谭欣然从命,一边命人通报田丰,让他与冀州世家洽谈,征兵征粮,一边请何颙去一趟兖州,与曹昂、陈宫等人见个面,顺便迎接朝廷的使者太仆韩斌,共商大计。
  第1982章 别无选择
  郭图出帐去安排任务,沮授去草拟给田丰的书信,何颙留在帐中,静静地烤着火,已经花白的浓眉下,一双看透了人间悲观的眼睛苍老而锐利,带着淡淡的哀伤,在火光的照耀下明灭不定。
  袁谭离席而起,在何颙对面坐定,提起酒壶,刚准备倒酒,何颙摆摆手。“倒杯茶吧,年纪大了,不宜饮酒太多。”
  袁谭打量何颙一眼,放下酒壶,起身去拿茶壶,倒了一杯热茶,双手递给何颙。何颙接过,捧在手心里,却没有喝,缭绕的茶雾朦胧了双眼,多了几分湿意。
  “显思,辛苦你了。明知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何颙一声轻叹。
  袁谭垂下了眉,眼神落寞。他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浅浅的呷了一口,吁了一口气。“这倒也罢了,谁都有个不得己的时候,吴王面对父亲、兄弟,不也是委曲求全么。我遗憾的是当为却不能为。”
  何颙看着火光,沉默不语。他能体会到袁谭此刻的绝望。沮授说得有理,孙策想要的王道说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一句话:让文明战胜野蛮,让华夏衣冠能够凭借士人的智慧和力量征服四夷。这虽然和党人理想有些分歧,总体意旨却非常接近。
  如果党人不是将目光局限在经籍上,而是兼修百工之学,结果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模样?何颙很想知道答案,但他知道自己没这个机会了,袁谭也不会有。冀州掌握在冀州世家的手中,他们绝不会放弃手中的土地,接受孙策的新政。如果袁谭想学孙策,他只会有一个下场:被冀州人抛弃。
  如果他不姓袁,不是袁绍的长子,就算被冀州人抛弃了,他还可以去投孙策。可是现在,他明知有可能成功的办法却不能用,明知不敌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
  “我去兖州看看。”何颙抬起眼皮,看着袁谭。“然后回一趟南阳。”
  “嗯。”袁谭点点头,举起酒杯。“何公一路顺风。”
  何颙却没有动,接着说道:“你觉得是桐柏山风景好,还是大别山水土佳?”
  袁谭想了想。“巫山更好。朝云暮雨,气象万千。”
  何颙莞尔。“我也觉得不错。巫山千万重,楼船不得上。坐看风云起,闲来且喝茶。”
  袁谭挑起眼皮,瞅了何颙一眼,嘴角微挑。“何公得道了,可喜可贺。”举起酒杯,与何颙手中的茶杯轻轻一碰,叮的一声轻响,余音袅袅不绝。
  ……
  田丰接到袁谭的命令,一看字迹,就知道是沮授手书,一声长叹。为了避免刺激汝颍人,他刻意保持与沮授的距离,减少私人接触。若非有重大事务,沮授不会亲笔给他写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