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节(3 / 4)
“易拳?”见孙策不解,朱建平连忙又解释了一番。百姓口耳相传,孙策新创一套拳法,是从易理化出,有人称为太极,也有人称为易拳,还有人称为道拳、神拳的,名目不一。
孙策点头承认。他天天练拳,算是有小成。这套拳法先后经过邓展、虞翻改编,又和许褚、典韦等人常年印证,已经比较完整了。
朱建平拱手施礼。“易合阴阳,阴阳不测谓之神,的确不是我能看得清的。大王身体康健,神完气足,应该不会是因为疾病。大王坐镇中枢,远离战场,身边又有勇士保护,也不太可能是因为受伤。斗胆言之,如果的确有一劫,也应该是天劫。天机缥缈,非我所看破,还请大王见谅。”
“天劫?”孙策笑了一声,却笑得有些勉强。这他么可真是越说越神了啦,连天劫都扯出来了。
郭嘉说道:“可有禳解之法?”
朱建平盯着孙策看了又看,沉吟半晌。“既是天劫,只有斋戒可解。纵使是我看错了,闭关静养对大王总是好的。修道的事,我不太擅长,大王不防再请活神仙于吉看看。”
朱建平起身告辞。孙策又叫住了他。“王后果真有多子之相?”
“这个我敢保证。就算错了,也是我相术不精。”
孙策似笑非笑,只是眼神露出几分凌厉。“这么说,我明年就算有小厄,也不会有性命危险,否则她怎么可能有三子一女?”
朱建平俯身拜倒。“大王面前,不敢妄言。我只能从面相上判断她当有三子一女,女儿最为尊贵。我也能判断大王明年当有小厄,会不会危及性命,却不敢说。至于合不合理,这就不好说了,相法从来不问合不合理,只问验与不验。”
第1969章 宁可信其有
在那一瞬间,孙策有砍了朱建平的冲动。
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有没有天劫,他不敢说,但这里面有鬼是肯定的。用一个虚无缥缈的预言,将他困在某地一年闭关斋戒。尼玛的,要不要戒酒戒色?
让人郁闷的是就算他砍了朱建平也无济于事。他不信,有人信啊。钟繇、荀攸的例子就在眼前,谁敢说一点也不信?就包括他自己在内也不敢这么说。
这时间点……太巧了啊。
与其杀了朱建平,不如留着观察观察。当然,搞清楚朱建平有没有说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是一计,那么是谁出的计,又想达到什么目的,能不能将计就计,让对方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才是核心问题。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几方都有可能,曹操嫌疑最大。朱建平是沛人,又在汝颍士人圈子里面混,和曹操应该很熟悉。袁谭、曹昂也有嫌疑,袁谭不必说,曹昂虽然是盟友,可是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只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找乡党朱建平来扰乱军心,维持当下的平衡,对兖州有好处。
孙策示意郭嘉去办,找个理由留下朱建平,不要让他与人接触。等郭嘉回来,他把自己的猜测告诉郭嘉,让郭嘉安排参军们推演一下。
郭嘉的看法和孙策差不多,各方都有嫌疑。他和孙策不同的是他不愿冒这个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强烈要求孙策回建业,最好是年前就走。只要登上楼船,趁着西北风顺水而下,三五天时间就能到建业,还能赶到建业新都过年。等过了年,春水渐涨,风险更大。
孙策很是无语,但他坚决反对。鲁肃正在弘农迎战天子,他这时候回建业避难?
“奉孝,至于么?”
“大王,钟繇说得没错,欲行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我们现在不仅为天下先,欲以王道行天下,建千秋功业,正是新旧交替之际,成败系于大王一身。大王若有万一,奈天下何?且三路出击,已是钱粮所能供应的极限,再行征发便是行霸道,与初衷不合。可以想象,一两年之内,除非对手出现重大失误,我们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既然如此,何不等一等?就算是计,也不妨将计就计,借机调整一下节奏,蓄势待发。”
闻讯赶来的张纮赞成郭嘉的意见。他对朱建平的预言没什么评价,但他认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缓一缓未尝不可。鲁肃出兵弘农已经要动用扬州的粮食,一旦青徐再发生战事,钱粮消耗会更多,在五年计划冲刺的关键时刻,仓促扩大战事规模并不是最优选择,以守代攻更稳健一些。既然不能断定朱建平的预言就是诡计,不如顺水推舟,回建业休整一年,免得提心吊胆。
孙策觉得有些道理。“你通知虞翻做好做准备,只等弘农的消息传来,确认无事,我们就出发。”
“喏。”郭嘉松了一口气,转身去安排。
……
衡岭东侧,槐原。
蒋钦坐在一棵大槐树下,看着远处百步外的战场,神态自若。
箭矢飞驰,“嗖嗖”有声,就在十余步以外,双方的射手正在隔空对射。在两名甲等射手的压制下,对面山坡上的并州军强弩手被射得头都不敢露。虽然有刀盾手掩护,还有地形可以利用,十名强弩手还是损失了三人,两死一伤。看到蒋钦身边有盾墙保护,他们连蒋钦的身影都看不到,他们理智的放弃了狙杀蒋钦的奢望,转而牵制江东军的射手。
这两名射手的杀伤力不亚于二十名弓弩手,让他们加入战斗,对陷阵营的威胁不小,就连主将高顺都有可能遭遇不测,能缠住他们,不让他们脱身,也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方式,不算辜负中郎将的信任。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七名并州军强弩手顽强的坚持着,不时射出一两箭。 ↑返回顶部↑
孙策点头承认。他天天练拳,算是有小成。这套拳法先后经过邓展、虞翻改编,又和许褚、典韦等人常年印证,已经比较完整了。
朱建平拱手施礼。“易合阴阳,阴阳不测谓之神,的确不是我能看得清的。大王身体康健,神完气足,应该不会是因为疾病。大王坐镇中枢,远离战场,身边又有勇士保护,也不太可能是因为受伤。斗胆言之,如果的确有一劫,也应该是天劫。天机缥缈,非我所看破,还请大王见谅。”
“天劫?”孙策笑了一声,却笑得有些勉强。这他么可真是越说越神了啦,连天劫都扯出来了。
郭嘉说道:“可有禳解之法?”
朱建平盯着孙策看了又看,沉吟半晌。“既是天劫,只有斋戒可解。纵使是我看错了,闭关静养对大王总是好的。修道的事,我不太擅长,大王不防再请活神仙于吉看看。”
朱建平起身告辞。孙策又叫住了他。“王后果真有多子之相?”
“这个我敢保证。就算错了,也是我相术不精。”
孙策似笑非笑,只是眼神露出几分凌厉。“这么说,我明年就算有小厄,也不会有性命危险,否则她怎么可能有三子一女?”
朱建平俯身拜倒。“大王面前,不敢妄言。我只能从面相上判断她当有三子一女,女儿最为尊贵。我也能判断大王明年当有小厄,会不会危及性命,却不敢说。至于合不合理,这就不好说了,相法从来不问合不合理,只问验与不验。”
第1969章 宁可信其有
在那一瞬间,孙策有砍了朱建平的冲动。
他有一种强烈的直觉:有没有天劫,他不敢说,但这里面有鬼是肯定的。用一个虚无缥缈的预言,将他困在某地一年闭关斋戒。尼玛的,要不要戒酒戒色?
让人郁闷的是就算他砍了朱建平也无济于事。他不信,有人信啊。钟繇、荀攸的例子就在眼前,谁敢说一点也不信?就包括他自己在内也不敢这么说。
这时间点……太巧了啊。
与其杀了朱建平,不如留着观察观察。当然,搞清楚朱建平有没有说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是一计,那么是谁出的计,又想达到什么目的,能不能将计就计,让对方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才是核心问题。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几方都有可能,曹操嫌疑最大。朱建平是沛人,又在汝颍士人圈子里面混,和曹操应该很熟悉。袁谭、曹昂也有嫌疑,袁谭不必说,曹昂虽然是盟友,可是他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只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找乡党朱建平来扰乱军心,维持当下的平衡,对兖州有好处。
孙策示意郭嘉去办,找个理由留下朱建平,不要让他与人接触。等郭嘉回来,他把自己的猜测告诉郭嘉,让郭嘉安排参军们推演一下。
郭嘉的看法和孙策差不多,各方都有嫌疑。他和孙策不同的是他不愿冒这个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强烈要求孙策回建业,最好是年前就走。只要登上楼船,趁着西北风顺水而下,三五天时间就能到建业,还能赶到建业新都过年。等过了年,春水渐涨,风险更大。
孙策很是无语,但他坚决反对。鲁肃正在弘农迎战天子,他这时候回建业避难?
“奉孝,至于么?”
“大王,钟繇说得没错,欲行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人,我们现在不仅为天下先,欲以王道行天下,建千秋功业,正是新旧交替之际,成败系于大王一身。大王若有万一,奈天下何?且三路出击,已是钱粮所能供应的极限,再行征发便是行霸道,与初衷不合。可以想象,一两年之内,除非对手出现重大失误,我们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既然如此,何不等一等?就算是计,也不妨将计就计,借机调整一下节奏,蓄势待发。”
闻讯赶来的张纮赞成郭嘉的意见。他对朱建平的预言没什么评价,但他认为就目前的形势而言,缓一缓未尝不可。鲁肃出兵弘农已经要动用扬州的粮食,一旦青徐再发生战事,钱粮消耗会更多,在五年计划冲刺的关键时刻,仓促扩大战事规模并不是最优选择,以守代攻更稳健一些。既然不能断定朱建平的预言就是诡计,不如顺水推舟,回建业休整一年,免得提心吊胆。
孙策觉得有些道理。“你通知虞翻做好做准备,只等弘农的消息传来,确认无事,我们就出发。”
“喏。”郭嘉松了一口气,转身去安排。
……
衡岭东侧,槐原。
蒋钦坐在一棵大槐树下,看着远处百步外的战场,神态自若。
箭矢飞驰,“嗖嗖”有声,就在十余步以外,双方的射手正在隔空对射。在两名甲等射手的压制下,对面山坡上的并州军强弩手被射得头都不敢露。虽然有刀盾手掩护,还有地形可以利用,十名强弩手还是损失了三人,两死一伤。看到蒋钦身边有盾墙保护,他们连蒋钦的身影都看不到,他们理智的放弃了狙杀蒋钦的奢望,转而牵制江东军的射手。
这两名射手的杀伤力不亚于二十名弓弩手,让他们加入战斗,对陷阵营的威胁不小,就连主将高顺都有可能遭遇不测,能缠住他们,不让他们脱身,也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方式,不算辜负中郎将的信任。秉持着这样的信念,七名并州军强弩手顽强的坚持着,不时射出一两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