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那位人称小霸王的江东孙郎?”
  “正是。”孙乾大笑。“你认识太史慈吗?”
  “认识,认识,他到这儿来过,我见过他。”
  “太史慈如今是辽西太守了。”
  “是吗?”吴铎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连声催促孙乾快说。孙乾便把太史慈随刘繇过江,与孙策交战,归附孙策,被授以重任的经过大致说了一遍。吴铎听了,很是为太史慈高兴,连声说他当初就觉得太史慈相貌堂堂,与众不同,将来一定能做大官,如今果然验证了。
  他们说得热闹,在屋里的吴铎妻子王氏、儿子吴兴也走了出来,和孙乾打招呼,打听青州的事。听说青州建学堂,招收普通百姓弟子入学,还能免学费,王氏心动不已,撺掇着吴铎回家,问孙乾有没有顺风船可搭。
  吴铎忙活了一阵,劈好柴,扎成两捆,挑在肩上,领着孙乾进了村落,绕了一段不近的路,来到山谷中,这里也有几间茅屋,同样屋门紧闭,炊烟袅袅。吴铎上前叫门,门开了,走出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儒生,白面长须,相貌儒雅,面带微笑。见到孙乾,儒生笑容微滞,瞅了吴铎一眼。
  吴铎说道:“先生,这是北海乡党,特地来看你的,带来了青州的消息。”又对孙乾说道:“孙君,这位便是你要找的幼安先生。”
  孙乾上前行礼,报上姓名。听了孙乾的乡音,管宁脸色稍霁,请孙乾进屋。屋里地方不大,却收拾得很整齐。屋子中央挖了一个火塘,火塘里燃着柴,上面吊着一个铁釜,釜里咕嘟咕嘟的不知道煮着什么东西。管宁的妻子、儿子一起来见礼,身上的衣服都打着重重叠叠的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神色从容,落落大方。
  孙乾钦佩不已。他到襄平一个多月了,早就想来拜访管宁却一直没有来,就是听说管宁淡泊名利,不愿迎来送往。如今一见,果然不虚。他转身从少年侍从手中接过木箱,放在屋里唯一的粗木案上,推到管宁的面前。
  “一点心意,还请先生笑纳。”
  管宁双手拢在袖中,眼神淡淡地看着孙乾。“我一家人寄居于此,虽然清苦,幸能温饱。足下的厚意我心领了,钱财却大可不必。你也看到了,这里没什么需要用钱的地方。或是足下方便,请代我向吴侯致意,希望他能行善政,兼济天下。”
  孙乾笑笑,也不说话,伸手将两只木箱打开。木箱里并没有钱,只是两箱书。管宁很意外,伸手翻了一下,一箱是十本《论语》,一箱却是不同中的书籍,有诗集,有文稿,零零总总有七八种。管宁取出一本《论语》翻了翻,纸质绵软,文字清晰,墨香怡人。
  “这是……”
  “这是中原郡县学堂所有的教材,由彭城张子布主编,青州书坊刚刚印行。闻说先生在此课徒,无归乡之意,乾特取一匣相赠。”
  “中原郡县学堂都用这样的书授课?”管宁惊讶不已。这些书的质量之好,连他都没见过,堪称传家之宝,怎么中原已经到处都是,连初入学的孩子都能用上了?
  “正是。”
  “这一卷书价值几何?”
  孙乾举起一只手,轻轻摇了摇。管宁眉心微蹙,犹豫了好一会儿。“五百钱?”
  “五钱。”
  第1826章 欲擒故纵
  管宁放下书,双手重新拢在袖中,嘴角微挑,眼神中多了几分鄙视。“久闻孙君有口辩,今日算是领教了。宁虽书生,不谙世事,却也不至于如此轻信易哄。”他顿了顿,冷笑一声。“你如果说是五十钱,我也许会相信。”
  “就是嘛,这么好的书怎么可能这么便宜。”一直站着没走的吴铎在衣服上擦了几次手,却还是没敢伸手来摸一下书。他的儿子跟着管宁读书,没有现成的书,只能在用小刀在木板上刻字,刻得很辛苦。如果有一部这样书,他就不用费心费力的刻字了,肯定很开心。
  孙乾不动声色,脸上的笑容不变。他等了一会儿,才不紧不慢地说道:“先生对在下知之甚悉,敢问先生,可曾听说何人为我所欺?”
  管宁愣了一下,神情有些窘迫。他当面直言孙乾骗他,是因为他觉得这卷书绝不可能是五钱这么便宜,除此之外,他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以他对孙乾的了解,也没听说过他有骗人的劣迹,否则他根本不会请孙乾进门。如果这本书的确是五钱,那他就是污人以罪了,非君子所当为。
  孙乾接着说道:“再问先生,以前可曾见过如此模样的书卷?”
  管宁看了一眼案上的书,摇了摇头。以前的书要么是叠起来的帛书,要么是一卷卷的纸,或者是竹木简牍,从来没见过将纸裁成一页页,切得整整齐齐,再用线订起来的书。可是这么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他只是翻了一下就爱不释手,深感其便利。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敢断言这卷书绝不止五钱。
  “如果有人在我来之前,告诉先生世间有这样的书,你也会说他是自欺欺人吗?”
  管宁浓眉紧锁,沉默片刻,离席向孙乾行了一礼。“宁妄言孙君品性,失礼失礼,死罪死罪。”
  孙乾还了一礼,又道:“先生避居辽东,不熟悉中原的情况,情有可原。”他轻笑了一声。“不瞒先生说,我若非亲眼所见,也是不敢相信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