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节(2 / 4)
孙策也不理他,磕完头,忽然惊讶地看着墓碑,又爬起身,走到墓碑后的坟茔边。孙坚见状,沉下脸,厉声喝斥,孙策举起手,示意他不要说话,然后将耳朵贴在土上,凝神倾听,又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
孙坚见状,不敢大意。孙静等人见了,也有些惊惧不安,齐唰唰的闭上嘴巴,看着孙策。
孙策听了片刻,用力点了点头,又回到席上,跪倒在地,又磕了几个头,这才起身,看着孙钟的墓碑,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孙坚赶了过来。“伯符,你这是……”
孙策看看孙坚等人,一脸惊讶。“你们刚才没听到声音吗?”
孙坚有点不安。“什……什么声音?”
“大父的声音。”孙策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儿时听过的,记得很清楚。”
“他……他说什么?”
“他说……”孙策摸摸头,有些勉强。“唉,算了,他说今天夜里会去找你们,你们到时候自然明白。我作为后辈,实在不方便说。”
孙静的脸都白了。今天是除夕,不能睡觉的,孙钟要来找他们自然不是托梦,哪怕是亲爹,这死去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也够吓人的。吴地重巫风,信鬼神,孙静虽然是个读书人,却对鬼神毫不怀疑,孙策异军突起,数年内打下如此基业,在他看来本身就有点祖宗护佑的成份,如果说了什么话,只有孙策本人听见,其他人都没听到,这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
孙坚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人,他对鬼神不如孙静那么笃信,但孙策表演得太逼真,他也不敢一口否定。“伯符,你大父究竟说了些什么?”
“我不方便说啊,我是晚辈,你们是长辈,大父责骂你们的话,我怎么能宣之于口?”
孙坚想起刚才孙策说不能在祠堂祭祖的事,有点怀疑孙策是借题发挥。他眼珠一转。“无妨,我和你叔叔都不会怪你的。幼台,你说对吧?”
“对对对。”孙静连声附和。
孙策再三推辞,勉强不过,只好说道:“大父说你们当变不知变。”
孙坚和孙静面面相觑。孙坚缄口不言,孙静又问道:“他有没有说具体什么事?”
孙策笑笑。“他想见见我那几个妾。”
孙静恍然大悟,刚要说话,孙策一把抓住他的手,低声说道:“叔叔,有件事,我一直想向你请教。”
孙静惊疑不定。“你说。”
“你上次说,按照礼仪,这婚姻只有二姓之好,不及妾家,是吧?”
“当然,礼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哪有三姓、四姓之说?”
“那我现在依赖袁家声望就是不对了?依赖黄家、蔡家也不对了?与尹家、冯家、麋家、甘家、甄家都不能有关系?”
“这……”孙静语塞。
孙策叹了一口气。“叔叔,我理解你遵循古礼的虔诚,但我现在真的无法与这几家割舍,一家也不能,离开袁家,我是背弃故主,离开黄家,木学堂无人主持,离开尹家,讲武堂要关门,麋家关系着徐州,甘家联系着丹阳,甄家是我将来取冀州的倚仗,我一个也不能放弃。叔叔不同意她们进孙家祠堂,我理解,也支持,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个理由回太湖,我自己也不参加了。你看行吗?”
孙静看看孙策,又看看孙坚。孙坚低着头,不说话。他知道孙策的脾气,既然耍出这样的招数,那就代表着他绝不会再让步,找个理由让大家都有面子就是他最后的底线。何况孙策也解释得很清楚,他虽然现在发展得不错,却不是孙家一门的功劳,甚至可以说孙家就没有给他什么帮助,袁家有声望,尹端开办讲武堂,黄家父女主持木学堂,麋家是孙策控制徐州的重要抓手,其他诸家也各有作用,哪一个都不能割离,而且人都已经到了,孙策又答应她们了,最后不让她们进祠堂无异于羞辱他们。
当变而不变,这不是先父说的话,而是孙策说的话。
见孙坚也不说话,孙静也明白了。他咬咬牙。“二兄,既然是亡父之命,我看不妨……变通一下吧。说起来,我孙家祠堂还真没有四世三公这样的世家女子进过。”
孙坚顺水推舟。“幼台,你读书多,既然你说行,那就行。”他又瞪了孙策一眼,拢在袖子里的拳头紧了紧,抑制着抽孙策一巴掌的冲动,皮笑肉不笑的抽了两下。
……
回到老宅,孙策背着手,来到后院,袁权等人正坐着闲聊。孙策皱了皱眉。 ↑返回顶部↑
孙坚见状,不敢大意。孙静等人见了,也有些惊惧不安,齐唰唰的闭上嘴巴,看着孙策。
孙策听了片刻,用力点了点头,又回到席上,跪倒在地,又磕了几个头,这才起身,看着孙钟的墓碑,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孙坚赶了过来。“伯符,你这是……”
孙策看看孙坚等人,一脸惊讶。“你们刚才没听到声音吗?”
孙坚有点不安。“什……什么声音?”
“大父的声音。”孙策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儿时听过的,记得很清楚。”
“他……他说什么?”
“他说……”孙策摸摸头,有些勉强。“唉,算了,他说今天夜里会去找你们,你们到时候自然明白。我作为后辈,实在不方便说。”
孙静的脸都白了。今天是除夕,不能睡觉的,孙钟要来找他们自然不是托梦,哪怕是亲爹,这死去的人突然出现在面前也够吓人的。吴地重巫风,信鬼神,孙静虽然是个读书人,却对鬼神毫不怀疑,孙策异军突起,数年内打下如此基业,在他看来本身就有点祖宗护佑的成份,如果说了什么话,只有孙策本人听见,其他人都没听到,这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事。
孙坚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人,他对鬼神不如孙静那么笃信,但孙策表演得太逼真,他也不敢一口否定。“伯符,你大父究竟说了些什么?”
“我不方便说啊,我是晚辈,你们是长辈,大父责骂你们的话,我怎么能宣之于口?”
孙坚想起刚才孙策说不能在祠堂祭祖的事,有点怀疑孙策是借题发挥。他眼珠一转。“无妨,我和你叔叔都不会怪你的。幼台,你说对吧?”
“对对对。”孙静连声附和。
孙策再三推辞,勉强不过,只好说道:“大父说你们当变不知变。”
孙坚和孙静面面相觑。孙坚缄口不言,孙静又问道:“他有没有说具体什么事?”
孙策笑笑。“他想见见我那几个妾。”
孙静恍然大悟,刚要说话,孙策一把抓住他的手,低声说道:“叔叔,有件事,我一直想向你请教。”
孙静惊疑不定。“你说。”
“你上次说,按照礼仪,这婚姻只有二姓之好,不及妾家,是吧?”
“当然,礼云: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济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哪有三姓、四姓之说?”
“那我现在依赖袁家声望就是不对了?依赖黄家、蔡家也不对了?与尹家、冯家、麋家、甘家、甄家都不能有关系?”
“这……”孙静语塞。
孙策叹了一口气。“叔叔,我理解你遵循古礼的虔诚,但我现在真的无法与这几家割舍,一家也不能,离开袁家,我是背弃故主,离开黄家,木学堂无人主持,离开尹家,讲武堂要关门,麋家关系着徐州,甘家联系着丹阳,甄家是我将来取冀州的倚仗,我一个也不能放弃。叔叔不同意她们进孙家祠堂,我理解,也支持,我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个理由回太湖,我自己也不参加了。你看行吗?”
孙静看看孙策,又看看孙坚。孙坚低着头,不说话。他知道孙策的脾气,既然耍出这样的招数,那就代表着他绝不会再让步,找个理由让大家都有面子就是他最后的底线。何况孙策也解释得很清楚,他虽然现在发展得不错,却不是孙家一门的功劳,甚至可以说孙家就没有给他什么帮助,袁家有声望,尹端开办讲武堂,黄家父女主持木学堂,麋家是孙策控制徐州的重要抓手,其他诸家也各有作用,哪一个都不能割离,而且人都已经到了,孙策又答应她们了,最后不让她们进祠堂无异于羞辱他们。
当变而不变,这不是先父说的话,而是孙策说的话。
见孙坚也不说话,孙静也明白了。他咬咬牙。“二兄,既然是亡父之命,我看不妨……变通一下吧。说起来,我孙家祠堂还真没有四世三公这样的世家女子进过。”
孙坚顺水推舟。“幼台,你读书多,既然你说行,那就行。”他又瞪了孙策一眼,拢在袖子里的拳头紧了紧,抑制着抽孙策一巴掌的冲动,皮笑肉不笑的抽了两下。
……
回到老宅,孙策背着手,来到后院,袁权等人正坐着闲聊。孙策皱了皱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