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节(3 / 4)
但选择依然困难。是立刻和孙策开战,还是再缓一缓?立刻宣战,孙策不仅将拒交五州赋税,甚至连杨彪那三亿钱都有可能拒付。再缓一缓,那就必须对孙策让步,对官渡之战的结果做出判断,尤其是对袁绍盖棺论定,否则孙策不会给钱。这样一来,袁谭的支持恐怕要落空。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意见发生了分歧。
荀彧认为应该缓一缓,至少要先将杨彪的三亿钱收到手中。这三亿钱不仅能换来粮食,更能换来军械。天子御驾亲征,安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卫队,如何能征战?粮食可以在别处想办法,军械却非南阳造不可。马腾、韩遂都有千人左右的骑兵装备了南阳军械,天子没有,如何能让西凉人相信朝廷还有尊严?
刘晔则认为不能再等。孙策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他揪着袁绍不放只是借口,是逼着朝廷和袁谭翻脸。与其如此,不如以赦免袁绍为诱饵,让袁谭起兵攻击孙策,打乱孙策的步骤。只要战争一直在继续,孙策休养生息的计划就会落空,至少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再让曹操从益州方向保持压力,迫使周瑜保持警戒状态,甚至不时的发生摩擦,孙策两面受敌,难以持久。
荀彧反问。“子扬,如果袁谭不肯发兵攻击孙策呢?”
“那就由张则起兵,声讨袁谭,据冀州而有。”刘晔毫不示弱。“袁谭曾败于孙策之后,威信不如袁绍,袁绍新丧,冀州人心惶惶,袁谭很难控制冀州,张则有刘和、刘备襄助,再挟公孙瓒以战,破冀州并不难。有冀州在手,张则不愁粮秣,可以直逼黄河。一旦有机会,朝廷使皇甫太尉出洛阳,可以还复旧京,重新收拾世道人心。”
荀彧连连摇头。“子扬觉得孙策会坐视袁谭战败吗?虽说袁绍死于孙策之手,但袁谭却与孙策相交莫逆。孙策明于大势,他不会坐视袁谭战败,张则全取冀州。且公孙瓒桀骜不驯,终究是隐患,张则要取冀州绝非易事。一旦僵持不下,孙策坐收渔利,奈何?”
刘晔有些焦灼,反问道:“依令君之见,难道就只能退守益州,闭门自守?陛下巡狩长安,犹可说是复前朝故事,再退守益州如何交待?汉高祖当日为汉王,关东将士逃亡不已,令君焉知陛下一离长安,天下人心尽归孙策?陛下,臣恐怕陛下一入散关,还听朝廷号令的恐怕就只有益州了。”
荀彧叹了一口气。“子扬,我何尝说要退守益州?就算退守益州,关中也不会门户大开,岂能让孙策长驱直入。我只是……”
天子见刘晔有些失态,连忙打断了他们。“子初,你的意见呢?”
刘巴微微欠身。“陛下,臣以为二位令君分歧不大,所争者一也。孙策已是朝廷心腹大患,非除不可,区别只在于立刻开战,还是等朝廷平定凉州之后再开战。至于袁谭,正如秘书令所言,他对冀州控制有限,攻孙策,恐怕力有不逮,防张则,也未必能防得住,大可不必太在意。”
天子点头,示意刘巴接着说。
“臣以为,可三管齐下。再派人与孙策谈判,商量具体的名份,争取达成协议。即使不能达成,也要拖延时间,先将杨彪的三亿钱换成粮食、军械运入关中。此其一也;派人与袁谭谈判,迫其就范,先输入一部分粮食到关中,不然则宣布袁绍罪状,使张则率幽州兵讨伐冀州。此其二也;分封宗室女,与凉州大豪、羌人部落首领联姻,安定凉州,允其强者内迁关中,以补关中人口不足。若能不战而定凉州,则上善。若不能,则陛下亲征,扫灭残余。此其三也。”刘巴想了想。“臣粗略估计,三个月内可见分晓,半年时间调兵遣将,明年秋天大军可出陇山。一秋一冬,即可分胜负,见天意。”
天子权衡了一番,对荀彧和刘晔说道:“二位令君以为如何?”
刘晔躬身领命。“臣附议。”
荀彧沉默了良久,微微欠身。“臣附议。”
第1667章 孤忠
会议结束,荀彧三人起身告退。天子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荀彧,荀彧却低着头退了下去。天子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看着荀彧出了殿。
天子起身出了大殿,沿着长长的石阶向前走。赤眉之乱后,长安被烧毁,已经废弃了一百多年,大部分宫殿都颓圮了,只有未央宫还有些宫殿保持完整。洛阳巨变之后,宫里也没什么人,只剩下他和姊姊刘和,再加上几个老宫人,后来弘农王妃唐夫人回宫,吕小环入宫,宫里终于多了几分人气。
但也仅限于此。走在这空荡荡的破旧宫殿里,天子莫名的感到一阵凄凉。
泱泱大汉,四百年的基业,就此消亡?不,绝不能。光武皇帝能起于垄亩之间,我身为他的子孙,岂能就此放弃。即使只有一线生机,也要全力以赴。
天子胸中涌起一股悲壮,加快脚步,向前走去。经过一道破败的宫墙,来到后殿,天子见唐夫人与姊姊刘和并肩站在高台之下,吕小环策马在宫中奔驰,娇喝声中,几枝羽箭离弦而出,射中五十步外的射侯。几个身着戎装的侍女高声叫好,吕小环得意洋洋,一回头,见天子站在一旁,翻身下马,飞奔过来,兴冲冲的递过弓箭。
“陛下,你要不要试试?”
天子接过弓,拉了拉,兴致大涨,快步走到吕小环的座骑前,手按在马鞍上,不等侍从来扶,飞身上马,又比吕小环手中接过三枝箭,策马跑了起来,张弓引箭,信手而放。
“嗖!嗖!嗖!”三枝箭连续射出,全中箭鹄。
“哇哦——”吕小环发出惊呼。“陛下,你射得真准。”
观战的侍女们也齐声叫好。高台上的唐夫人看得真切,赞了一声:“陛下真是聪明,和先帝一般,学什么都快。”
刘和也笑道:“依我看,还是像他生母灵怀皇后。我也是先帝之子,可没这般聪明。”她看了唐夫人一眼,笑了笑,没有接着说下去。她的长兄刘辩虽然算不上蠢笨,却也绝不是一个聪明人。只是当着唐夫人的面,她不便言说。
唐夫人倒也不介意。“你说得也有道理,子女不仅与父亲有关,母亲的血脉也很重要。陛下聪明绝顶,吕小环身体强健,他们将来生的孩子一定又聪明又强壮。只可惜天下大乱,身怀野心之臣蜂起,陛下有些着急,未必有心子嗣。”
刘和沉吟片刻,转头看着唐夫人。“这是……令君的意见吗?” ↑返回顶部↑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意见发生了分歧。
荀彧认为应该缓一缓,至少要先将杨彪的三亿钱收到手中。这三亿钱不仅能换来粮食,更能换来军械。天子御驾亲征,安全至关重要,如果没有一支装备精良的卫队,如何能征战?粮食可以在别处想办法,军械却非南阳造不可。马腾、韩遂都有千人左右的骑兵装备了南阳军械,天子没有,如何能让西凉人相信朝廷还有尊严?
刘晔则认为不能再等。孙策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他揪着袁绍不放只是借口,是逼着朝廷和袁谭翻脸。与其如此,不如以赦免袁绍为诱饵,让袁谭起兵攻击孙策,打乱孙策的步骤。只要战争一直在继续,孙策休养生息的计划就会落空,至少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再让曹操从益州方向保持压力,迫使周瑜保持警戒状态,甚至不时的发生摩擦,孙策两面受敌,难以持久。
荀彧反问。“子扬,如果袁谭不肯发兵攻击孙策呢?”
“那就由张则起兵,声讨袁谭,据冀州而有。”刘晔毫不示弱。“袁谭曾败于孙策之后,威信不如袁绍,袁绍新丧,冀州人心惶惶,袁谭很难控制冀州,张则有刘和、刘备襄助,再挟公孙瓒以战,破冀州并不难。有冀州在手,张则不愁粮秣,可以直逼黄河。一旦有机会,朝廷使皇甫太尉出洛阳,可以还复旧京,重新收拾世道人心。”
荀彧连连摇头。“子扬觉得孙策会坐视袁谭战败吗?虽说袁绍死于孙策之手,但袁谭却与孙策相交莫逆。孙策明于大势,他不会坐视袁谭战败,张则全取冀州。且公孙瓒桀骜不驯,终究是隐患,张则要取冀州绝非易事。一旦僵持不下,孙策坐收渔利,奈何?”
刘晔有些焦灼,反问道:“依令君之见,难道就只能退守益州,闭门自守?陛下巡狩长安,犹可说是复前朝故事,再退守益州如何交待?汉高祖当日为汉王,关东将士逃亡不已,令君焉知陛下一离长安,天下人心尽归孙策?陛下,臣恐怕陛下一入散关,还听朝廷号令的恐怕就只有益州了。”
荀彧叹了一口气。“子扬,我何尝说要退守益州?就算退守益州,关中也不会门户大开,岂能让孙策长驱直入。我只是……”
天子见刘晔有些失态,连忙打断了他们。“子初,你的意见呢?”
刘巴微微欠身。“陛下,臣以为二位令君分歧不大,所争者一也。孙策已是朝廷心腹大患,非除不可,区别只在于立刻开战,还是等朝廷平定凉州之后再开战。至于袁谭,正如秘书令所言,他对冀州控制有限,攻孙策,恐怕力有不逮,防张则,也未必能防得住,大可不必太在意。”
天子点头,示意刘巴接着说。
“臣以为,可三管齐下。再派人与孙策谈判,商量具体的名份,争取达成协议。即使不能达成,也要拖延时间,先将杨彪的三亿钱换成粮食、军械运入关中。此其一也;派人与袁谭谈判,迫其就范,先输入一部分粮食到关中,不然则宣布袁绍罪状,使张则率幽州兵讨伐冀州。此其二也;分封宗室女,与凉州大豪、羌人部落首领联姻,安定凉州,允其强者内迁关中,以补关中人口不足。若能不战而定凉州,则上善。若不能,则陛下亲征,扫灭残余。此其三也。”刘巴想了想。“臣粗略估计,三个月内可见分晓,半年时间调兵遣将,明年秋天大军可出陇山。一秋一冬,即可分胜负,见天意。”
天子权衡了一番,对荀彧和刘晔说道:“二位令君以为如何?”
刘晔躬身领命。“臣附议。”
荀彧沉默了良久,微微欠身。“臣附议。”
第1667章 孤忠
会议结束,荀彧三人起身告退。天子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荀彧,荀彧却低着头退了下去。天子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看着荀彧出了殿。
天子起身出了大殿,沿着长长的石阶向前走。赤眉之乱后,长安被烧毁,已经废弃了一百多年,大部分宫殿都颓圮了,只有未央宫还有些宫殿保持完整。洛阳巨变之后,宫里也没什么人,只剩下他和姊姊刘和,再加上几个老宫人,后来弘农王妃唐夫人回宫,吕小环入宫,宫里终于多了几分人气。
但也仅限于此。走在这空荡荡的破旧宫殿里,天子莫名的感到一阵凄凉。
泱泱大汉,四百年的基业,就此消亡?不,绝不能。光武皇帝能起于垄亩之间,我身为他的子孙,岂能就此放弃。即使只有一线生机,也要全力以赴。
天子胸中涌起一股悲壮,加快脚步,向前走去。经过一道破败的宫墙,来到后殿,天子见唐夫人与姊姊刘和并肩站在高台之下,吕小环策马在宫中奔驰,娇喝声中,几枝羽箭离弦而出,射中五十步外的射侯。几个身着戎装的侍女高声叫好,吕小环得意洋洋,一回头,见天子站在一旁,翻身下马,飞奔过来,兴冲冲的递过弓箭。
“陛下,你要不要试试?”
天子接过弓,拉了拉,兴致大涨,快步走到吕小环的座骑前,手按在马鞍上,不等侍从来扶,飞身上马,又比吕小环手中接过三枝箭,策马跑了起来,张弓引箭,信手而放。
“嗖!嗖!嗖!”三枝箭连续射出,全中箭鹄。
“哇哦——”吕小环发出惊呼。“陛下,你射得真准。”
观战的侍女们也齐声叫好。高台上的唐夫人看得真切,赞了一声:“陛下真是聪明,和先帝一般,学什么都快。”
刘和也笑道:“依我看,还是像他生母灵怀皇后。我也是先帝之子,可没这般聪明。”她看了唐夫人一眼,笑了笑,没有接着说下去。她的长兄刘辩虽然算不上蠢笨,却也绝不是一个聪明人。只是当着唐夫人的面,她不便言说。
唐夫人倒也不介意。“你说得也有道理,子女不仅与父亲有关,母亲的血脉也很重要。陛下聪明绝顶,吕小环身体强健,他们将来生的孩子一定又聪明又强壮。只可惜天下大乱,身怀野心之臣蜂起,陛下有些着急,未必有心子嗣。”
刘和沉吟片刻,转头看着唐夫人。“这是……令君的意见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