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9节(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朝廷也是进退两难。
  “我这次奉诏东来,有两个目的:如果孙氏能够忠于朝廷,自然再好不过,五州平定,袁谭四面受敌,可不战而定,天下恢复太平,君臣合力推行新政,由朝廷发端,孙策执行,可事半功倍。若事不谐,则退而求其次,联合袁谭,从西北两个方向夹击中原,迫使孙策低头,至少将他赶回江东,收复中原,缓解朝廷的赋税危机。唉……”
  杨彪长叹一声:“天下兴亡,操于孙策之手,他只要退一步就可以成为中兴名臣,名垂青史,利国利民,偏偏野心勃勃,非要置天下于水火之中。你说他是圣人,我无法认同。没错,他是救了很多人,可是大战一起,会死多少人?改朝换代,刘氏变成孙氏,对天下人来说有什么区别?他能去皇帝号,如周天子一般为天下共主吗?他若有光武帝的胸怀,不杀戮功臣,便是难能可贵,去皇帝号,恢复古制却是不可能的。可是百姓流离,新坟累累,却是眼前的现实。德祖,儒门的理想之君是内圣外王,圣人垂拱而天下治,孙策能做到吗?”
  杨修脸上的神情凝重起来。他耷拉着眼皮,看着泉水蒸腾的热气,沉思不语。
  杨彪接着说道:“治天下不仅要有术,还要有道。我这一路走来,看到了孙策的术,却没看到他的道。你在他身边那么久,你告诉我他的道是什么?是仁,是义,还是礼?没错,兴工商以富民是好事,文武并重,四民平等也有助于化解读书人出路的问题,可是人心呢?不言利固然有些矫枉过正,不言义难道就不是?圣人不言利是因为言利者众,言仁义者寡,欲有所纠正,持中庸之道,以免过犹不及。若是世人皆言利,执政不予纠正,却推波助澜,天下皆言利而不及仁义,譬若快马行于道上,唯有马鞭驱策,却无镳辔驭控,你觉得这是好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