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节(2 / 4)
“听说你想去平舆学算学?”
杨仪有些犹豫,半晌才道:“是的。”
孙策暗自发笑。这小子没说真话,他是想去平舆,不过不是想学算学。他的功业心很强,却对纯学术没什么兴趣,也受不了那种寂寞。“那你跟我走吧,徐岳很快就要迁到吴郡去,我们会在那儿见面。”
杨仪大喜,拜倒在地。“多谢将军。”
孙策一指侍立一旁的诸葛亮,心道这两人终究还是成了同僚,这就是命啊。“你们可以多亲近亲近。”
“喏。”杨仪起身与诸葛亮见礼,报上姓名和年庚。诸葛亮也报上姓名和年庚。杨仪大两岁,但个头差不多,看起来没什么差距。诸葛亮刚才站在一旁听杨仪解说,已经对杨仪大有好感,此刻成了同僚,心情也很不错,两人很快聊到了一起,到一旁说话去了。
孙策和庞德公相视而笑。庞德公抚着胡须,非常欣慰。孙策在打压襄阳世家的同时又邀杨仪入幕,自然没有全面压制襄阳世家的计划,最多只是针对以蔡家为首的几个贪婪者,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
“将军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焉能不霸天下。小霸王之名,非将军莫属。”
孙策客气了几句。“霸道不过是权宜之计,若能得天下贤士辅佐,我还是希望能更进一步的。”
庞德公心领神会,连连点头。“指日而待,指日而待,能佐将军行王道,襄阳有识之士之福。惜我老矣,不能随将军鞍前马后,愿为将军摇旗呐喊,鼓之吹之。”
孙策含笑向庞德公行礼。有了庞德公这句话,不仅襄阳庞家将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襄阳士林也有了代言人,他今天特地来拜访庞德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庞德公有名望,但没什么实际理政经验,他最合适的身份就是吹鼓手,而不是担任什么官职。
在庞家喝了一顿稀粥,晚饭后,又和庞德公聊了聊眼前的形势。他离开襄阳之后,需要庞德公影响整个襄阳的舆论,自然要把当前形势的微妙之处对庞德公交个底。庞德公也清楚,这是孙策真正接纳他的表示,这些话可不是什么人都会说的。
两人说到二更,孙策兴尽而归。杨仪约定明天上午来报到,当晚留宿庞家。庞德公将孙策送到门口,看着他们走远,转身回家。杨仪跟在后面,悄悄地问道:“庞公,这诸葛亮就是庞兄未婚妻的弟弟吗?”
庞德公看看杨仪。“他没告诉你?”
“没有,他只说学问,不及私事。”
庞德公满意地点点头。“威公,孙将军能容人,对你来说是一件好事,不过他身边人才济济,你要想出头可不容易。年轻气盛,锐于进取是好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你当谨记之。”
“喏,多谢庞公教导。”
庞德公一声轻叹。“襄阳士林与孙将军有旧怨,很快又可能有新仇,我实在不忍看到习氏、蒯氏的故事重演。威公啊,你明天一早就回去,务必让你父亲认清形势,莫再踏错一步。我襄阳士林本来就不比汝颍,如果再遭重创,绝非幸事。”
第1605章 大佬
辞别了庞德公,孙策沿着江边小径缓缓地走着,月亮还没出来,夜空只有群星闪烁,手里的灯笼只能照出身前的路,看不到更远的地方。
孙策偶尔抬起头,便可以看到远处的蔡洲。蔡家的望楼上有灯,融在夜空里,像一颗明亮的星。仔细看,蔡家庄园隐约有一团光晕,似乎遗落的明珠,但孙策清楚,那里聚集着很多人,也许正在饮宴,也许正在密谋。接风宴无疾而终,本该出席宴会的人有多少去了蔡家,明早就会有结果。
不管是不是有私心,郭嘉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在决定了移镇荆州之后,郭嘉一直想扩大西线的细作规模,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蔡家是襄阳首富,背后站着黄承彦、孙辅两个女婿,不论是张纮还是周瑜都很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更别说南郡太守李通。
襄阳的地理位置很关键,不仅是荆北的枢纽,离郡治江陵也远,实际上南郡太守根本无暇顾及,所以后来进入对峙状态时,襄阳被单独划为一郡。之所以让孙辅驻襄阳,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希望他能起到作用,让襄阳成为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独立防区。
但是很可惜,孙辅担不起这个重任。他完全被蔡家左右了。
其实孙策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孙辅太年轻,没有主政经验,但孙策实在无人可用。孙坚起兵,跟随他的孙氏族人就是孙贲、孙辅兄弟,孙静图安逸,躲在老家不肯出来。孙贲统兵能力比较强,和吴景成为孙坚的左右手,其他的程普、黄盖等人都各有任务在身,只有孙辅比较闲,又刚刚娶了蔡珂。
他只是没想到孙辅会这么废。
“孔明,杨仪此人如何?”
陪在一旁的诸葛亮早有准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慨然道:“精于计算,锐于进取,思路也开阔,反应也快,是个可用之材。”
“大局观呢?”
“现在还不突出,到将军身边历练几年,应该会好一些。” ↑返回顶部↑
杨仪有些犹豫,半晌才道:“是的。”
孙策暗自发笑。这小子没说真话,他是想去平舆,不过不是想学算学。他的功业心很强,却对纯学术没什么兴趣,也受不了那种寂寞。“那你跟我走吧,徐岳很快就要迁到吴郡去,我们会在那儿见面。”
杨仪大喜,拜倒在地。“多谢将军。”
孙策一指侍立一旁的诸葛亮,心道这两人终究还是成了同僚,这就是命啊。“你们可以多亲近亲近。”
“喏。”杨仪起身与诸葛亮见礼,报上姓名和年庚。诸葛亮也报上姓名和年庚。杨仪大两岁,但个头差不多,看起来没什么差距。诸葛亮刚才站在一旁听杨仪解说,已经对杨仪大有好感,此刻成了同僚,心情也很不错,两人很快聊到了一起,到一旁说话去了。
孙策和庞德公相视而笑。庞德公抚着胡须,非常欣慰。孙策在打压襄阳世家的同时又邀杨仪入幕,自然没有全面压制襄阳世家的计划,最多只是针对以蔡家为首的几个贪婪者,这对他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
“将军得天下英才而用之,焉能不霸天下。小霸王之名,非将军莫属。”
孙策客气了几句。“霸道不过是权宜之计,若能得天下贤士辅佐,我还是希望能更进一步的。”
庞德公心领神会,连连点头。“指日而待,指日而待,能佐将军行王道,襄阳有识之士之福。惜我老矣,不能随将军鞍前马后,愿为将军摇旗呐喊,鼓之吹之。”
孙策含笑向庞德公行礼。有了庞德公这句话,不仅襄阳庞家将死心塌地的跟着他,襄阳士林也有了代言人,他今天特地来拜访庞德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庞德公有名望,但没什么实际理政经验,他最合适的身份就是吹鼓手,而不是担任什么官职。
在庞家喝了一顿稀粥,晚饭后,又和庞德公聊了聊眼前的形势。他离开襄阳之后,需要庞德公影响整个襄阳的舆论,自然要把当前形势的微妙之处对庞德公交个底。庞德公也清楚,这是孙策真正接纳他的表示,这些话可不是什么人都会说的。
两人说到二更,孙策兴尽而归。杨仪约定明天上午来报到,当晚留宿庞家。庞德公将孙策送到门口,看着他们走远,转身回家。杨仪跟在后面,悄悄地问道:“庞公,这诸葛亮就是庞兄未婚妻的弟弟吗?”
庞德公看看杨仪。“他没告诉你?”
“没有,他只说学问,不及私事。”
庞德公满意地点点头。“威公,孙将军能容人,对你来说是一件好事,不过他身边人才济济,你要想出头可不容易。年轻气盛,锐于进取是好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你当谨记之。”
“喏,多谢庞公教导。”
庞德公一声轻叹。“襄阳士林与孙将军有旧怨,很快又可能有新仇,我实在不忍看到习氏、蒯氏的故事重演。威公啊,你明天一早就回去,务必让你父亲认清形势,莫再踏错一步。我襄阳士林本来就不比汝颍,如果再遭重创,绝非幸事。”
第1605章 大佬
辞别了庞德公,孙策沿着江边小径缓缓地走着,月亮还没出来,夜空只有群星闪烁,手里的灯笼只能照出身前的路,看不到更远的地方。
孙策偶尔抬起头,便可以看到远处的蔡洲。蔡家的望楼上有灯,融在夜空里,像一颗明亮的星。仔细看,蔡家庄园隐约有一团光晕,似乎遗落的明珠,但孙策清楚,那里聚集着很多人,也许正在饮宴,也许正在密谋。接风宴无疾而终,本该出席宴会的人有多少去了蔡家,明早就会有结果。
不管是不是有私心,郭嘉都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在决定了移镇荆州之后,郭嘉一直想扩大西线的细作规模,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蔡家是襄阳首富,背后站着黄承彦、孙辅两个女婿,不论是张纮还是周瑜都很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更别说南郡太守李通。
襄阳的地理位置很关键,不仅是荆北的枢纽,离郡治江陵也远,实际上南郡太守根本无暇顾及,所以后来进入对峙状态时,襄阳被单独划为一郡。之所以让孙辅驻襄阳,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希望他能起到作用,让襄阳成为一个实际意义上的独立防区。
但是很可惜,孙辅担不起这个重任。他完全被蔡家左右了。
其实孙策一开始就预料到了这个情况,孙辅太年轻,没有主政经验,但孙策实在无人可用。孙坚起兵,跟随他的孙氏族人就是孙贲、孙辅兄弟,孙静图安逸,躲在老家不肯出来。孙贲统兵能力比较强,和吴景成为孙坚的左右手,其他的程普、黄盖等人都各有任务在身,只有孙辅比较闲,又刚刚娶了蔡珂。
他只是没想到孙辅会这么废。
“孔明,杨仪此人如何?”
陪在一旁的诸葛亮早有准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慨然道:“精于计算,锐于进取,思路也开阔,反应也快,是个可用之材。”
“大局观呢?”
“现在还不突出,到将军身边历练几年,应该会好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