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策听出了虞翻的言外之意。“顾雍不合适做吴郡太守?”
  虞翻点点头。“吴会本一体,相互之间多有婚姻往来,利益瓜葛在所难免。顾雍谦谦君子,不肯得罪人,难免有纵容之失。此其一也。会稽依山缘海,民风剽悍,顾雍不习武事,一旦有事,难以镇服。此其二也;顾雍生性保守,不通权变,于将军所行反应迂缓,鄙郡对他多有非议。”
  孙策搓了搓手指,暗自苦笑。虞翻一连说了顾雍三个理由,可见对顾雍担任会稽太守并不赞同。吴会一体,但吴会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顾雍做会稽太守的确不合适。
  “这个人选要我重新斟酌一下。你有什么建议?不妨直言。”
  “将军,我有一个建议,只是牵涉较广。”
  “说来听听嘛,若是有理,就算暂时不能施行,也可作为方案之一,从长计议。”
  “喏。吴郡是将军故郡,将军以吴为根基,自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恕我直言,吴县并不适合立国。吴县西有太湖,东近海,地势卑下,耕地不足,即使大力发展水利,十年内也无法养活大量人口。中原有事,除非以水师出海,只能北上,殊为不便。”
  孙策沉吟不语。虞翻提到了立国,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认定他不会与朝廷妥协,必然会走上割据的道路。二是认定他优势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平定天下,所以要考虑长期对峙。在这样的前提下,吴县的确并不适合作为国都。后来东吴立国,虽以吴为国都,历史上孙权建国,先是接受张纮的建议立都建邺,也不是在吴县,就是因为吴县不具备立都的地理条件。
  “那你觉得哪儿合适?”
  “就江东而言,不如迁居太湖之西的阳羡,再割丹阳、会稽增补。”虞翻说着,取出一卷纸,摊在孙策面前。纸上有地图,勾画甚明明白,孙策一看,不禁哑然失笑,指指虞翻。“虞仲翔,没想到你也是这样的俗人,我高看你了。”
  虞翻嘿嘿一笑。“公私两便,何乐而不为?”
  孙策点点头。“你倒是诚实,那就说说看吧,在阳羡立国有什么好处。”
  虞翻指着图,详加解说。阳羡在太湖之西,地势要比吴县高不少,经过这两年的水利整顿,阳羡与曲阿、毗陵之间新增大量良田,可以安置新迁入的人口,不会与旧有土著产生矛盾。由阳羡向西,有溧江直通芜湖,进入长江。向南过乌程,直抵钱唐,水陆两便。如果将会稽也划入辖区,三百里以内,可以将江东的精华尽收囊中,的确要比偏居太湖之东的吴县要强很多。
  从私心来说,孙策建国江东,将会稽划入京畿,对会稽来说既有虚誉,又有实利。这一点无可厚非。兔子不吃窝边草,从古至今,但凡有点脑子的君主都知道对京畿之民施恩,谁也不想自己身边出事。吴会一体,却又互不顺眼太久,会稽人当然不能看着吴郡人尽享恩泽,自己却不能沾光。作为会稽人,虞翻又不是圣人,自然要考虑这个因素。就算他不说,其他人也会要求他向孙策建议。
  如果承认虞翻对大形势的分析成立,这个方案的确值得考虑。甚至可以说,这个方案其实比立都建邺更有优势。但这毕竟是偏安之策,从来不是孙策的首选。吴县也好,阳羡也罢,都离中原太远。
  可是就当前的形势而言,似乎也找不到一个完美的立都之地。两面受敌,他既要控制荆州,又要控制豫州,没有一个位置能够兼顾。勉强言之,进则以汝南最适合,退则以阳羡最稳妥。
  江东的地形适合太平盛世,可以快速发展经济,却不适合乱世,防守起来实在太吃亏。
  孙策反复考虑了很久,最后对虞翻说道:“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准备讨论益州方略,你一起参加,到时候把这个方案一起提出来讨论,看看子纲先生他们有什么看法。”
  “喏。”虞翻连声答应。他看得出来,孙策对他的建议不反感,已经倾向于接受。这件事牵涉太广,他也没指望孙策立刻答应。如果真是这样,他反倒会担心,觉得孙策未免失乎草率。
  “江东秋收结束了?收成如何?”
  “基本结束,郡上计的结果还没出来,我已经通知顾雍、蔡瑁、甘琰,让他们收到上计结果后不要急着公布,先送到我这儿来,统一口径。屯田是我直接负责的,从已知结果来看,今年收成不错,屯田已经实现收支平衡,明年就可以收获了。”
  “这么快?”孙策又惊又喜。他本来以为至少还要两三年才能实现收支平衡呢。
  虞翻难得地露出赞赏的笑容。“将军,我也没想到这么快,这要归功于两个人:一个是黄大匠,木学堂制作的机械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效率数倍于前;二是袁都尉,他在水利方面上的造诣无人能及,堪称大家。有此二人,屯田、水利齐头并进,至少可以少省三分之一的时间。”
  第1583章 有辱斯文
  定陶城外,济水岸边。
  杨彪站在路边,看着一批力夫将一块块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冰块放进车中,下意识地吁了一口气。从冀州来到兖州,再从兖州来到豫州,越往南走,天气越热,袁权携带的冰块早就用完了,一直得不到补充,车中闷热,行驶时有风可以换气,休息时根本不能呆人。来到定陶,联系上一家冰肆,得到冰块补充,这段苦日子终于到头了。
  曹昂陪在一旁,随时准备回答杨彪的问题。杨彪进入兖州后,他全程陪同,非常恭敬。杨彪对曹操印象很不好,对曹昂印象却不错,但他和曹昂话不多。他听袁权说过,曹昂刚刚和孙策的二妹孙尚英定了亲,很快就要迎娶成亲,而他的妹妹曹英也和孙策的三弟孙翊定了亲,他和孙策走得太近,已经不太可能支持朝廷,反而成了朝廷的麻烦。
  既然曹操、曹昂父子可以各据一州,孙氏父子为什么不能?朝廷是讨伐曹昂,还是撤掉曹操?
  杨彪很沮丧,一路走来,心情委顿,总打不起精神来。
  “呯!”一个力夫突然摔倒在地,扛在肩上的冰块砸在地上,滑到杨彪面前。曹昂反应迅速,上前一步,用脚顶住了冰块,打量了那力夫一眼,上前伸手去扶。那力夫看了曹昂一眼,低声道谢,来到杨彪面前,拱手道:“大人,这冰……我会赔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