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节(3 / 4)
尹端对蔡琰赞不绝口。三年前,南阳幼稚园开始招收学生,今年第一批学生毕业,有一部分人选择进入讲武堂学习用兵之道。尹端之前教的都是军中士伍,大部分人没什么文化,领悟力都很一般,有很多问题要尹端反复讲才能明白。尹端自己出身行伍,倒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直到这一批幼稚园毕业生进入讲武堂,他才意识到人和人之间有多大差距。这些由蔡琰启蒙,接受了三年系统学习的孩子整体水平比军中士伍要高一大截,很多问题一听就懂,而且思维敏捷,好奇心又超强,喜欢发问,经常问得连尹端都无法解答。
尹端说得开心,对蔡琰挑起大拇指。“如果说这些孩子里面将来再出几个名将,我一点也不奇怪。能在致仕之前有机会教导这样的英才,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
蔡琰谦虚道:“祭酒过奖了,我和祭酒一样,都是适逢其时,这才得以一展所长。若非将军,哪有讲武堂、幼稚园这样的事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又哪有机会读书学武。”
“是啊。”尹端感慨不已。“岂止是这些孩子,若非孙将军,就算是我也只能寂寂终老。”
孙策笑着摇摇手。“你们二位就别客气了,我只不过是读书少,没什么规矩,觉得有什么不足就想办法解决。能得到你们二位襄助,也是我的荣幸。”
正说着,诸葛亮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公文,递给孙策,又附在孙策耳边说了几句。孙策接过公文,打开看了一遍。公文是袁权用六百里加急发来的,说已经将辛氏族人接出冀州,其他的一切顺利。
孙策松了一口气,对周瑜使了一个眼色,然后转身对站在阶下的辛毗说道:“佐治,你的家人安好,正在赶往南阳。十天之后,你们就可以一家团聚了。”
辛毗愣住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看孙策,几次欲言又止。最后,他双手举过头顶,向孙策躬身一拜,一揖到底。
“多谢将军。”
荀攸也抑制不住喜色,难得地露出灿烂的笑容。
蔡琰不解地看向周瑜,周瑜侧着身子,凑到她耳边,低语了几句。当着这么多人,蔡琰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泛起羞红。不过当她听说孙策费心费力,派袁权深入冀州,只为接回辛毗的家人时,她也很惊讶。她重新打量了孙策两眼,就像刚刚认识他的一样。
“将军好度量,难怪能得属下死力。”
“那当然。”孙策嘿嘿一笑。“要不然我费心费力的撮合你们俩?蔡祭酒,如今你心想事成,家庭美满,该努力为我做事了。”
蔡琰撇了撇嘴,忍笑道:“恕我愚钝,我不是太懂将军的意思,怎么你撮合我们,反倒是为了我?”
孙策朗声大笑。“蔡祭酒,你没听错。公瑾虽然是难得的将才,可他不是唯一的,与他伯仲之间的虽不多,至少也有二三人。可是能和你蔡祭酒相提并论的又有几个?别说女子,就算是将男子都算在一起,恐怕也屈指可数。所以嘛,我撮合你们主要是为了你,公瑾只是顺带沾光而已。”
孙策扬了扬眉,又道:“蔡祭酒,你千万不要低估你要做的事,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就是眼睛,要分清敌友,要确认方向,我们将来往哪个方向走,这条路走得顺不顺,全看你能不能看得远,看得准。要是方向错了,或是搞错了敌友,这后果可是严重得很。”
尹端听得有趣,抚须而笑。蔡琰也忍不住笑了,转身对周瑜低声说道:“你可听到了?以后你可得听我的。”
“听到了,听到了。”周瑜连连点头。“在公听将军令,在私听夫人言。”
众人开怀大笑。正说着,外面有人进来,典礼已经准备妥当,孙策等人可以登台了。
第1577章 口才
孙策穿过中门,出现在讲堂之上。
讲堂宽敞,宽约三丈,径深两丈,能坐二十人左右,堂下的院子大得多,宽七丈,深五丈,能坐百余人。不过今天人太多,人与人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不仅堂上、院中全是人,就连四周的院墙上都是黑压压的人。这么热的天,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事,但此时此刻,没有人愿意有心情叫苦,更不敢轻易挪一下,生怕一动就再也找不到立足之地。
这一期毕业的学生依旧是短训班,有一半是刚刚在官渡之战中立功的将士,他们身着军礼服,身姿笔挺地站在廊下,眼光热烈地看着缓步走出的孙策,就像是准备接受检阅。在讲武堂学习期间,所用教材是孙策指挥的战斗整理而成的战记,他们大多有参战的经历,有的甚至不止一次,比起战记上的理性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更有感染力,也让他们成为同期学员中最有优越感的一群。毕业之时,有幸由孙策来为他们颁发证书,他们激动万分,热血沸腾。
孙策看着眼前一张张笑脸,颇有几分得意。几年的战斗经验证明,哪怕只是最基础的系统教育,对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提升都是非常明显的,有了这些训练有素的中下级军官为中坚力量,就算遇到不利局面也不太可能崩溃,常常能咬牙坚持更长的时间,直到耗尽对手的士气,迎来反击的时机。
碾压式的优势可遇不可求,胜利通常都是由一点点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优势积累起来的。将领指挥能力、士卒训练水平和军械质量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他已经在后两项上取得了先发优势,接下来可以着手下一步,建立真正的军校,培养高级将领。
他刚才说蔡琰是眼睛,但有一点他没说,他是大脑。大脑不仅决定眼睛想看到什么,还决定着要不要走过去,又如何走过去,走过去之后又怎么处理。他在不动声色的调整着民族的前进方向,而且到目前为止,看起来还算顺利。一想到此,他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骄傲。
不枉此生。
以魏延为首一群在校生捧着托盘走了过来,托盘里放着一摞摞毕业证书。孙策走了过去,从托盘中取出毕业证书,打开看了一眼。
“王敢当?”
站在廊下的王敢当大步上前,抬起右臂,用右拳轻击心口,目光炯炯地看着孙策。“果毅营第七校第五曲军侯王敢当,见过将军。” ↑返回顶部↑
尹端说得开心,对蔡琰挑起大拇指。“如果说这些孩子里面将来再出几个名将,我一点也不奇怪。能在致仕之前有机会教导这样的英才,是我此生最大的荣幸。”
蔡琰谦虚道:“祭酒过奖了,我和祭酒一样,都是适逢其时,这才得以一展所长。若非将军,哪有讲武堂、幼稚园这样的事物,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又哪有机会读书学武。”
“是啊。”尹端感慨不已。“岂止是这些孩子,若非孙将军,就算是我也只能寂寂终老。”
孙策笑着摇摇手。“你们二位就别客气了,我只不过是读书少,没什么规矩,觉得有什么不足就想办法解决。能得到你们二位襄助,也是我的荣幸。”
正说着,诸葛亮匆匆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封公文,递给孙策,又附在孙策耳边说了几句。孙策接过公文,打开看了一遍。公文是袁权用六百里加急发来的,说已经将辛氏族人接出冀州,其他的一切顺利。
孙策松了一口气,对周瑜使了一个眼色,然后转身对站在阶下的辛毗说道:“佐治,你的家人安好,正在赶往南阳。十天之后,你们就可以一家团聚了。”
辛毗愣住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看孙策,几次欲言又止。最后,他双手举过头顶,向孙策躬身一拜,一揖到底。
“多谢将军。”
荀攸也抑制不住喜色,难得地露出灿烂的笑容。
蔡琰不解地看向周瑜,周瑜侧着身子,凑到她耳边,低语了几句。当着这么多人,蔡琰有些不好意思,脸上泛起羞红。不过当她听说孙策费心费力,派袁权深入冀州,只为接回辛毗的家人时,她也很惊讶。她重新打量了孙策两眼,就像刚刚认识他的一样。
“将军好度量,难怪能得属下死力。”
“那当然。”孙策嘿嘿一笑。“要不然我费心费力的撮合你们俩?蔡祭酒,如今你心想事成,家庭美满,该努力为我做事了。”
蔡琰撇了撇嘴,忍笑道:“恕我愚钝,我不是太懂将军的意思,怎么你撮合我们,反倒是为了我?”
孙策朗声大笑。“蔡祭酒,你没听错。公瑾虽然是难得的将才,可他不是唯一的,与他伯仲之间的虽不多,至少也有二三人。可是能和你蔡祭酒相提并论的又有几个?别说女子,就算是将男子都算在一起,恐怕也屈指可数。所以嘛,我撮合你们主要是为了你,公瑾只是顺带沾光而已。”
孙策扬了扬眉,又道:“蔡祭酒,你千万不要低估你要做的事,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你就是眼睛,要分清敌友,要确认方向,我们将来往哪个方向走,这条路走得顺不顺,全看你能不能看得远,看得准。要是方向错了,或是搞错了敌友,这后果可是严重得很。”
尹端听得有趣,抚须而笑。蔡琰也忍不住笑了,转身对周瑜低声说道:“你可听到了?以后你可得听我的。”
“听到了,听到了。”周瑜连连点头。“在公听将军令,在私听夫人言。”
众人开怀大笑。正说着,外面有人进来,典礼已经准备妥当,孙策等人可以登台了。
第1577章 口才
孙策穿过中门,出现在讲堂之上。
讲堂宽敞,宽约三丈,径深两丈,能坐二十人左右,堂下的院子大得多,宽七丈,深五丈,能坐百余人。不过今天人太多,人与人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不仅堂上、院中全是人,就连四周的院墙上都是黑压压的人。这么热的天,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实在不是什么舒服的事,但此时此刻,没有人愿意有心情叫苦,更不敢轻易挪一下,生怕一动就再也找不到立足之地。
这一期毕业的学生依旧是短训班,有一半是刚刚在官渡之战中立功的将士,他们身着军礼服,身姿笔挺地站在廊下,眼光热烈地看着缓步走出的孙策,就像是准备接受检阅。在讲武堂学习期间,所用教材是孙策指挥的战斗整理而成的战记,他们大多有参战的经历,有的甚至不止一次,比起战记上的理性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更有感染力,也让他们成为同期学员中最有优越感的一群。毕业之时,有幸由孙策来为他们颁发证书,他们激动万分,热血沸腾。
孙策看着眼前一张张笑脸,颇有几分得意。几年的战斗经验证明,哪怕只是最基础的系统教育,对整个部队的战斗力提升都是非常明显的,有了这些训练有素的中下级军官为中坚力量,就算遇到不利局面也不太可能崩溃,常常能咬牙坚持更长的时间,直到耗尽对手的士气,迎来反击的时机。
碾压式的优势可遇不可求,胜利通常都是由一点点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优势积累起来的。将领指挥能力、士卒训练水平和军械质量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他已经在后两项上取得了先发优势,接下来可以着手下一步,建立真正的军校,培养高级将领。
他刚才说蔡琰是眼睛,但有一点他没说,他是大脑。大脑不仅决定眼睛想看到什么,还决定着要不要走过去,又如何走过去,走过去之后又怎么处理。他在不动声色的调整着民族的前进方向,而且到目前为止,看起来还算顺利。一想到此,他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骄傲。
不枉此生。
以魏延为首一群在校生捧着托盘走了过来,托盘里放着一摞摞毕业证书。孙策走了过去,从托盘中取出毕业证书,打开看了一眼。
“王敢当?”
站在廊下的王敢当大步上前,抬起右臂,用右拳轻击心口,目光炯炯地看着孙策。“果毅营第七校第五曲军侯王敢当,见过将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