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节(2 / 4)
谁知道这些军谋里会不会出现几个将领?军谋处的读书人有武艺的可不少。比起偏向于夯实基础,培养中下级军官的讲武堂,军谋处才是真正出大将的地方,是他的黄埔军校。
石韪是鲁肃的军谋,是这次战斗的亲历者,自然充分了讲述者。被昔日的同伴围在中间,石韪满脸红光,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甚至比鲁肃这个主将还要风光。不过他很会做人,极力夸赞鲁肃临阵不乱,有大将之风,引得很多人不住往这边看。
孙策注意到了这一点,笑着提醒道:“子敬,和石季善相处如何?”
鲁肃转头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道:“还行。”
“你啊,眼界太高。”孙策拍拍鲁肃的肩膀,拉着他走到一旁。鲁肃有雄才,但他眼界也高,一般人很难入他的眼,和演义里那个老好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天下哪有那么多完人?石季善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却也算得上中才,你给他的评价太严苛了。”
鲁肃若有所悟。“是不是有人改过我的报告了?石季善可不是以德报怨的人。”
“我改的。”孙策说道:“子敬,军谋处是一个新生事物,就和刚出生的孩子一样,总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可是相比于那些坐而论道,空谈道德文章的书生,他们能任劳任怨的为你们出谋划策,这就是进步,对不对?”
鲁肃点了点头。“将军说得有理,我以后会注意。”
“子敬,我并不是说你做错了什么,只是想跟你说,一个人不可能打赢一场战争,同僚之间的配合不可或缺。谁都希望自己麾下都是天才,但天才难得,绝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能不能把普通人用好,让他们发挥出各自特长,这也是一个战区督应该具备的能力。”
鲁肃又惊又喜。孙策刚刚提过要让他进驻洛阳,现在又以战区督的标准来要求他,等于提前确认了他的升职。当初孙策许诺会让他坐镇齐鲁,现在因为战局形势变化,先有太史慈坐镇任城,后有沈友率部进入青州,孙策对他的承诺已经很难实现,他甚至都不想这件事了。没曾想孙策却打算让他坐镇洛阳。
洛阳是天下之中,形势齐鲁更复杂,原本是由孙策的父亲孙坚坐镇的,现在由他来接任,这无疑是孙策对他最大的信任。当然,要求也更高了。
“多谢主公指正,臣受教了。”
孙策眉梢轻扬,随即又笑了,轻轻拍拍鲁肃的肩膀。“再给你一个任务,一年内娶妻,三年内生子,能做到吗?成家立业,没有家室,就算有天大的功业,又由谁来继承?”
鲁肃尴尬地点点头。“臣尽力而为。”
第1451章 后知后觉
郭嘉凑了过来。“我给你牵个线,如何?”
孙策诧异地瞅了郭嘉一眼。“这都能听见?”因为是私人话题,他的声音并不大,和郭嘉隔着十几步远,按理说郭嘉应该听不到才对。
“我不是说了么,我修道有成,耳力提升只是一方面。”郭嘉得意洋洋,打量着鲁肃。“说说吧,你打算找个什么样的夫人?是要长得美的,还是要能持家的,是要贤惠的,还是聪明的?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要求,我都能办得到。扬州没有,就到豫州、荆州找,豫州、荆州没有,就到兖州、徐州找,就算你喜欢韩夫人那样的凉州女子,我都有办法给你找得到。”
孙策忍俊不禁。“斥候营是不是搞兼职了?我要让人查查你的账了。”
郭嘉大笑,又一本正经地说道:“将军,婚姻是大事,总得有人管,军谋处身为将军智囊,当仁不让。当然了,这也是权宜之际,等将来将军成了亲,自然会由袁夫人接手,我们提供一些资料就行了。”
孙策心中一动,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郭嘉提醒得很及时,任何时候,官员、将领都不仅仅是他们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的代表,夫妻、父子、家族,都是捆绑在一起的。他为什么催促鲁肃成家?不仅是因为历史上鲁肃成家太晚,死的时候没有成年儿子继承事业,只有一个遗腹子鲁淑。鲁淑遗传了鲁肃的天份,但他太年轻了,没能达到鲁肃的成就。
东吴政权最后被江东世族控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淮集团大多英年早逝,子弟年轻,无法及时掌握权力,不得不让给江东世族。周瑜、鲁肃、吕蒙、太史慈莫不如此。他想扭转这个局面,催鲁肃等人早点成亲,娶妻生子,及时培养,至少可以保证两三代人的稳定传承。
两三代人是稳定一个家族的基本时间,也是开创一个新时代所需要的时间。郭嘉熟读史书,深谙人性,入幕之后与张纮等人多有往来,宏观视野有了明显的进步,形成大历史的观念也很正常。
除此之外,他夫人钟氏和袁权关系莫逆,袁权身边聚集了一群汝南世家的女人,她们肯定不会放过有投资价值的文臣武将,钟氏了解相关的信息,也可能不时提醒郭嘉。虽说汝颍一体,但颍川毕竟不是汝南,还是有亲疏之别的,有郭嘉这个近水楼台,没道理不为颍川人谋点福利。
“婚姻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要讲个情投意合,你情我愿,夫妻夫妻,那可是一辈子的伴侣,不能纯依门户。你们军谋处可以提供参考,却不可强人所难。”
“那当然,这种事岂能勉强。”郭嘉满口答应,拍着胸脯说道:“身为将军的军谋处,我们一定秉承将军的风格,绝不强人所难,保证皆大欢喜。”
孙策点了点头。所谓皆大欢喜,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是不能因私害公,豫州世家如果想通过联姻来建立关系网,一手遮天,那是不能纵容的。丑话说在前头,过了界,就算郭嘉从中牵线的也不行。
“那边有人吗?”孙策一指对面的山坡。
“没有,人都撤走了。”
“我们过去看看。”孙策举步下山。“看看这张郃的水平究竟如何。” ↑返回顶部↑
石韪是鲁肃的军谋,是这次战斗的亲历者,自然充分了讲述者。被昔日的同伴围在中间,石韪满脸红光,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甚至比鲁肃这个主将还要风光。不过他很会做人,极力夸赞鲁肃临阵不乱,有大将之风,引得很多人不住往这边看。
孙策注意到了这一点,笑着提醒道:“子敬,和石季善相处如何?”
鲁肃转头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道:“还行。”
“你啊,眼界太高。”孙策拍拍鲁肃的肩膀,拉着他走到一旁。鲁肃有雄才,但他眼界也高,一般人很难入他的眼,和演义里那个老好人完全不是一回事。“天下哪有那么多完人?石季善虽然算不上出类拔萃,却也算得上中才,你给他的评价太严苛了。”
鲁肃若有所悟。“是不是有人改过我的报告了?石季善可不是以德报怨的人。”
“我改的。”孙策说道:“子敬,军谋处是一个新生事物,就和刚出生的孩子一样,总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可是相比于那些坐而论道,空谈道德文章的书生,他们能任劳任怨的为你们出谋划策,这就是进步,对不对?”
鲁肃点了点头。“将军说得有理,我以后会注意。”
“子敬,我并不是说你做错了什么,只是想跟你说,一个人不可能打赢一场战争,同僚之间的配合不可或缺。谁都希望自己麾下都是天才,但天才难得,绝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能不能把普通人用好,让他们发挥出各自特长,这也是一个战区督应该具备的能力。”
鲁肃又惊又喜。孙策刚刚提过要让他进驻洛阳,现在又以战区督的标准来要求他,等于提前确认了他的升职。当初孙策许诺会让他坐镇齐鲁,现在因为战局形势变化,先有太史慈坐镇任城,后有沈友率部进入青州,孙策对他的承诺已经很难实现,他甚至都不想这件事了。没曾想孙策却打算让他坐镇洛阳。
洛阳是天下之中,形势齐鲁更复杂,原本是由孙策的父亲孙坚坐镇的,现在由他来接任,这无疑是孙策对他最大的信任。当然,要求也更高了。
“多谢主公指正,臣受教了。”
孙策眉梢轻扬,随即又笑了,轻轻拍拍鲁肃的肩膀。“再给你一个任务,一年内娶妻,三年内生子,能做到吗?成家立业,没有家室,就算有天大的功业,又由谁来继承?”
鲁肃尴尬地点点头。“臣尽力而为。”
第1451章 后知后觉
郭嘉凑了过来。“我给你牵个线,如何?”
孙策诧异地瞅了郭嘉一眼。“这都能听见?”因为是私人话题,他的声音并不大,和郭嘉隔着十几步远,按理说郭嘉应该听不到才对。
“我不是说了么,我修道有成,耳力提升只是一方面。”郭嘉得意洋洋,打量着鲁肃。“说说吧,你打算找个什么样的夫人?是要长得美的,还是要能持家的,是要贤惠的,还是聪明的?不管你有什么样的要求,我都能办得到。扬州没有,就到豫州、荆州找,豫州、荆州没有,就到兖州、徐州找,就算你喜欢韩夫人那样的凉州女子,我都有办法给你找得到。”
孙策忍俊不禁。“斥候营是不是搞兼职了?我要让人查查你的账了。”
郭嘉大笑,又一本正经地说道:“将军,婚姻是大事,总得有人管,军谋处身为将军智囊,当仁不让。当然了,这也是权宜之际,等将来将军成了亲,自然会由袁夫人接手,我们提供一些资料就行了。”
孙策心中一动,和郭嘉交换了一个眼神。郭嘉提醒得很及时,任何时候,官员、将领都不仅仅是他们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的代表,夫妻、父子、家族,都是捆绑在一起的。他为什么催促鲁肃成家?不仅是因为历史上鲁肃成家太晚,死的时候没有成年儿子继承事业,只有一个遗腹子鲁淑。鲁淑遗传了鲁肃的天份,但他太年轻了,没能达到鲁肃的成就。
东吴政权最后被江东世族控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淮集团大多英年早逝,子弟年轻,无法及时掌握权力,不得不让给江东世族。周瑜、鲁肃、吕蒙、太史慈莫不如此。他想扭转这个局面,催鲁肃等人早点成亲,娶妻生子,及时培养,至少可以保证两三代人的稳定传承。
两三代人是稳定一个家族的基本时间,也是开创一个新时代所需要的时间。郭嘉熟读史书,深谙人性,入幕之后与张纮等人多有往来,宏观视野有了明显的进步,形成大历史的观念也很正常。
除此之外,他夫人钟氏和袁权关系莫逆,袁权身边聚集了一群汝南世家的女人,她们肯定不会放过有投资价值的文臣武将,钟氏了解相关的信息,也可能不时提醒郭嘉。虽说汝颍一体,但颍川毕竟不是汝南,还是有亲疏之别的,有郭嘉这个近水楼台,没道理不为颍川人谋点福利。
“婚姻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要讲个情投意合,你情我愿,夫妻夫妻,那可是一辈子的伴侣,不能纯依门户。你们军谋处可以提供参考,却不可强人所难。”
“那当然,这种事岂能勉强。”郭嘉满口答应,拍着胸脯说道:“身为将军的军谋处,我们一定秉承将军的风格,绝不强人所难,保证皆大欢喜。”
孙策点了点头。所谓皆大欢喜,首先要考虑的自然是不能因私害公,豫州世家如果想通过联姻来建立关系网,一手遮天,那是不能纵容的。丑话说在前头,过了界,就算郭嘉从中牵线的也不行。
“那边有人吗?”孙策一指对面的山坡。
“没有,人都撤走了。”
“我们过去看看。”孙策举步下山。“看看这张郃的水平究竟如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