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节(2 / 4)
“哈哈哈……”孙策忍不住放声大笑,举起酒杯。“久闻审正南行不逾矩,现在看来不尽其然,你还是一个很风趣的人嘛。来,我们喝一杯。”
审配板着脸,举起酒杯,赌气似的一饮而尽。孙策笑眯眯地看着审配,心里乐开了花。审配越是顽固,他越是开心。如果审配从此蔫了,他反倒会失望。他又不想和审配交朋友,他放审配回去是为了让他继续领导冀州系,和汝颍系唱对台戏,没点脾气怎么行?
“我冒昧地问一句,足下想怎么打败我啊?”孙策放下酒杯,扭了扭脖子,晃动肩膀,关节发出啪啪的脆响。“俗话说得好,拳怕少壮,足下一把年纪,想必不会是和我决斗。可若是统兵的话,你麾下的三万冀州兵所剩无几,粮草、军械更是丢得一干二净,只能仰食于人,就算还能上阵,恐怕也不会由足下来指挥吧?换成荀休若,说不定还有几分可能。”
审配闭口不言,眼神黯淡,心中更是焦虑不安。败军之将不言勇,和孙策斗气没什么意义,回营后如何夺回兵权,与孙策再决胜负才是他现在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孙策意在挑拨,说的却是实情,他被孙策击败,大军崩溃,自己被俘,一世清白毁于一旦,回营后还能重掌兵权吗?
这个问题他已经想了两天,还没有找到任何解决之道。
“恕我直言,袁本初之所以同意赎你回去,恐怕只是出于安抚人心,并不打算让你继续统兵。”孙策说道,不紧不慢地拨着审配心里的那根刺。“也许你可以效仿孟明视,但袁绍却不是秦穆公。你如果不想受辱,还是低调一点的好。以魏郡审家的实力,做个富家翁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袁绍父子不自量力,想逐鹿天下,免不了需要大量的钱粮财物,足下如果能及时进献,将来不失乡亭之封。”
审配哼了一声,不置可否,眼中忧色却更浓。
“其实足下年过半百,已是知天命之年,应该清楚袁绍非能成大事之人。与其附逆,落个身死名灭,不如退守田园,含饴弄孙,静观天下风云。”孙策幽幽地说道:“豫州世家附逆,如今逃亡的逃亡,待罪的待罪,木已成舟,悔之晚矣。足下何必步其后尘?及时抽身,尚有一线生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我虽是敌手,也算是相识一场,临别赠言,还请足下三思。”
审配抬起头,凝视着孙策,欲言又止。
第1448章 人之将死
审配出了城,拉紧车帘,一言不发。审英看在眼里,忧心忡忡,劝了几句也没用,只好闭上了嘴巴,闷头赶路,争取早点回到大营。天气这么热,审配又被监禁了几天,身体状况不佳,心情再这么差,别闷出什么病来。
回到大营,审配闭门谢客,谁也不见,不仅来求见的旧部被挡在帐外,就连袁绍派人来请都没去,只回复了八个字:败军辱君,唯欠一死。
接到回复,袁绍感慨不已,担心审配有什么意外,打算亲自去看望一下,却被郭图拦住了。
郭图说,如果审配一心求死,他又何必浪费三百匹战马?就算审家有实力,冀州的战马没那么贵,三百匹战马也有近千金,不是一笔小数目。他这是以退为进,以观人心,看冀州人是不是还拥护他,挟众要挟主公,逼主公还像以前一样任他为将。麹义阵亡在前,审配被俘在后,冀南人接连遭受两次重创,他们担心主公会抛弃他们,所以一定会借着这个机会抱团,向主公示威。
袁绍恍然大悟,很不高兴。考虑了很久之后,他问郭图应该怎么办。郭图说,天气渐渐热了,雨水增多,各种虫蛇活动频繁,蚊子、苍蝇也越来越多,冀州、幽州的士卒都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很容易引发疫情,麹义、审配两次大败,损失超过两万人,士气低落,不宜再战,不如先退兵,或是回邺城,或是去洛阳休整,等秋天再战。
袁绍也有此意,只是心有不甘。几万大军渡河,本想一举荡平中原,没想到被孙氏父子挡在浚仪附近,一败再败,连豫州都没能踏足一步。就这样回去,怎么面对天下人?
见袁绍不说话,郭图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只能耐着性子劝。胜负乃兵家常事,再说此战不利也不是主公你的责任,先有黄琬,后有麹义,现在审配又损失折将,如何还能再战?不如暂且隐忍,稳住防线,等缓过劲来,再战不迟。
袁绍觉得有理,对审配的怨气更重。损兵折将,耽误了大事,还这么矫情,实在是可恶之极,死有余辜。既然你想闭门思过,那就慢慢思吧。不仅要思战败之过,更要思君臣应该如何相处。
袁绍请沮授去安抚审配,让审配好好休息,不要想太多。有什么事,等回到邺城再说。沮授一听,连忙问袁绍是不是准备撤退了?袁绍把郭图的意见说了一遍,又征求沮授的意见。沮授听完,半晌没说话,最后问了一句:襄城的人马怎么办,是撤回来,还是继续坚守?
袁绍说,撤吧,无援不守。孙策善战,连麹义、审配都不是他的对手,寄希望于沮鹄守住襄城,这个任务太重了,不太现实。
沮授没有再说什么,拱手出帐。他来到审配的大帐,站在帐外,迟疑了半晌。审配在想什么,袁绍又在什么,他心里一清二楚。他不知道审配能不能接受事实,会不会真的寻死。如果审配没有死在战阵之上,没有死在孙策手中,最后却死在自己的大营里,他的旧部会不会哗变?
见沮授迟迟不动,审英不解其意。这时,帐中传来审配的声音。
“公与,你准备在帐外站多久?”
沮授暗自叹了一口气,举步入帐。审配坐在帐中,一身单衣,披散着头发,形销骨立,眼窝深陷,整个人都脱了形,只有眼神依然凌厉,看得沮授心里一阵惶恐,更不知如何开口。两人沉默以对,审配眼中的凌厉渐渐散去,多了几分灰暗。
“公与是不是后悔了?”
沮授无言以对。他的确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何必教审英劝说审配,就让他死在新郑,至少也能保全名声。
“主公有什么安排?”
“正南兄,我们能战胜孙策吗?”
审配斜睨了沮授一眼。“主公想撤了?”
“嗯,天气渐热,军中将士水土不服,生病的越来越多……” ↑返回顶部↑
审配板着脸,举起酒杯,赌气似的一饮而尽。孙策笑眯眯地看着审配,心里乐开了花。审配越是顽固,他越是开心。如果审配从此蔫了,他反倒会失望。他又不想和审配交朋友,他放审配回去是为了让他继续领导冀州系,和汝颍系唱对台戏,没点脾气怎么行?
“我冒昧地问一句,足下想怎么打败我啊?”孙策放下酒杯,扭了扭脖子,晃动肩膀,关节发出啪啪的脆响。“俗话说得好,拳怕少壮,足下一把年纪,想必不会是和我决斗。可若是统兵的话,你麾下的三万冀州兵所剩无几,粮草、军械更是丢得一干二净,只能仰食于人,就算还能上阵,恐怕也不会由足下来指挥吧?换成荀休若,说不定还有几分可能。”
审配闭口不言,眼神黯淡,心中更是焦虑不安。败军之将不言勇,和孙策斗气没什么意义,回营后如何夺回兵权,与孙策再决胜负才是他现在要考虑的问题。虽然孙策意在挑拨,说的却是实情,他被孙策击败,大军崩溃,自己被俘,一世清白毁于一旦,回营后还能重掌兵权吗?
这个问题他已经想了两天,还没有找到任何解决之道。
“恕我直言,袁本初之所以同意赎你回去,恐怕只是出于安抚人心,并不打算让你继续统兵。”孙策说道,不紧不慢地拨着审配心里的那根刺。“也许你可以效仿孟明视,但袁绍却不是秦穆公。你如果不想受辱,还是低调一点的好。以魏郡审家的实力,做个富家翁还是没什么问题的。袁绍父子不自量力,想逐鹿天下,免不了需要大量的钱粮财物,足下如果能及时进献,将来不失乡亭之封。”
审配哼了一声,不置可否,眼中忧色却更浓。
“其实足下年过半百,已是知天命之年,应该清楚袁绍非能成大事之人。与其附逆,落个身死名灭,不如退守田园,含饴弄孙,静观天下风云。”孙策幽幽地说道:“豫州世家附逆,如今逃亡的逃亡,待罪的待罪,木已成舟,悔之晚矣。足下何必步其后尘?及时抽身,尚有一线生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你我虽是敌手,也算是相识一场,临别赠言,还请足下三思。”
审配抬起头,凝视着孙策,欲言又止。
第1448章 人之将死
审配出了城,拉紧车帘,一言不发。审英看在眼里,忧心忡忡,劝了几句也没用,只好闭上了嘴巴,闷头赶路,争取早点回到大营。天气这么热,审配又被监禁了几天,身体状况不佳,心情再这么差,别闷出什么病来。
回到大营,审配闭门谢客,谁也不见,不仅来求见的旧部被挡在帐外,就连袁绍派人来请都没去,只回复了八个字:败军辱君,唯欠一死。
接到回复,袁绍感慨不已,担心审配有什么意外,打算亲自去看望一下,却被郭图拦住了。
郭图说,如果审配一心求死,他又何必浪费三百匹战马?就算审家有实力,冀州的战马没那么贵,三百匹战马也有近千金,不是一笔小数目。他这是以退为进,以观人心,看冀州人是不是还拥护他,挟众要挟主公,逼主公还像以前一样任他为将。麹义阵亡在前,审配被俘在后,冀南人接连遭受两次重创,他们担心主公会抛弃他们,所以一定会借着这个机会抱团,向主公示威。
袁绍恍然大悟,很不高兴。考虑了很久之后,他问郭图应该怎么办。郭图说,天气渐渐热了,雨水增多,各种虫蛇活动频繁,蚊子、苍蝇也越来越多,冀州、幽州的士卒都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很容易引发疫情,麹义、审配两次大败,损失超过两万人,士气低落,不宜再战,不如先退兵,或是回邺城,或是去洛阳休整,等秋天再战。
袁绍也有此意,只是心有不甘。几万大军渡河,本想一举荡平中原,没想到被孙氏父子挡在浚仪附近,一败再败,连豫州都没能踏足一步。就这样回去,怎么面对天下人?
见袁绍不说话,郭图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只能耐着性子劝。胜负乃兵家常事,再说此战不利也不是主公你的责任,先有黄琬,后有麹义,现在审配又损失折将,如何还能再战?不如暂且隐忍,稳住防线,等缓过劲来,再战不迟。
袁绍觉得有理,对审配的怨气更重。损兵折将,耽误了大事,还这么矫情,实在是可恶之极,死有余辜。既然你想闭门思过,那就慢慢思吧。不仅要思战败之过,更要思君臣应该如何相处。
袁绍请沮授去安抚审配,让审配好好休息,不要想太多。有什么事,等回到邺城再说。沮授一听,连忙问袁绍是不是准备撤退了?袁绍把郭图的意见说了一遍,又征求沮授的意见。沮授听完,半晌没说话,最后问了一句:襄城的人马怎么办,是撤回来,还是继续坚守?
袁绍说,撤吧,无援不守。孙策善战,连麹义、审配都不是他的对手,寄希望于沮鹄守住襄城,这个任务太重了,不太现实。
沮授没有再说什么,拱手出帐。他来到审配的大帐,站在帐外,迟疑了半晌。审配在想什么,袁绍又在什么,他心里一清二楚。他不知道审配能不能接受事实,会不会真的寻死。如果审配没有死在战阵之上,没有死在孙策手中,最后却死在自己的大营里,他的旧部会不会哗变?
见沮授迟迟不动,审英不解其意。这时,帐中传来审配的声音。
“公与,你准备在帐外站多久?”
沮授暗自叹了一口气,举步入帐。审配坐在帐中,一身单衣,披散着头发,形销骨立,眼窝深陷,整个人都脱了形,只有眼神依然凌厉,看得沮授心里一阵惶恐,更不知如何开口。两人沉默以对,审配眼中的凌厉渐渐散去,多了几分灰暗。
“公与是不是后悔了?”
沮授无言以对。他的确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何必教审英劝说审配,就让他死在新郑,至少也能保全名声。
“主公有什么安排?”
“正南兄,我们能战胜孙策吗?”
审配斜睨了沮授一眼。“主公想撤了?”
“嗯,天气渐热,军中将士水土不服,生病的越来越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