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节(3 / 4)
双方对峙了数日,相安无事,此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六七万人马同时行动,黄水两岸方圆十余里的地方顿时杀气腾腾,烟尘四起。
孙策出城数里,在一个叫李岗的地方立阵。李岗岗如其名,岗上岗下种满了李树,花期已过,大片大片的花瓣落在地上,已经看不出颜色,青翠的树叶间却结满了青色的果实,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李岗高五六丈,岗东有一条小溪,不怎么深,也不怎么宽,跨越可过,溪水清澈见底,落花逐水而流,一片恬静的田园风光。小溪两岸队了李树,还有不少梨树,梨花开得正盛,白的红的,有蜜蜂在花间飞舞,吸吮着花蜜。即使有大军逼近,它们也若无其事,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孙策在岗上站定,俯瞰战场。向东五百余步也有一座土岗,一些骑兵立马岗上,正向这边观望。孙策估计那应该是审配的先头部队。这里的地形不错,非常适合两军交战,两个山岗就是最合适的中军将台。同是嵩山余脉,由西向东,地势逐渐下降,土岗的高度也如此,不知道审配对此会不会有什么意见。就算他有意见,那也只能忍着。
战场是我的选择,当然不能让他太舒服。
不用孙策吩咐,将士们沿沟立阵。冯楷在北,蒋钦在南,许定居中,身后就是新郑城,又有马超率义从骑游弋警戒,他可以不用考虑背后出现敌人的可能,一心一地向东攻击。向东不到五里就是黄水,空间仅够审配立阵,但也有一个好处,审配同样不用考虑身后,可以全力以赴的向西攻击。
若非如此,审配又怎么可能接受这个战场呢。
第1436章 审配观阵
审配下了车,缓步登上土岗,眯起眼睛向西张望。
他看到了土岗上的战旗,看到了沿土岗向两翼展开的阵型,也看到了战旗下的身影,心脏不争气的跳得快了些。虽然对手只是一个刚刚弱冠的年轻人,但他却不敢有丝毫轻敌,荀衍的告诫言犹在耳,他不想步麹义的后尘。
审配仔细打量着对面的阵地,却感到一阵心有余而力不足。朝阳初升,明亮的阳光从身后射来,照在孙策和他的大阵上,原本应该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孙策部下身上的甲胄、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明晃晃的,就像面对无数反光的铜镜,让他目眩神迷,越是瞪大了眼睛,想看得清楚一些,越是觉得眼前一片模糊,看得久了,眼睛刺痛,甚至流出泪来。
审配揉了揉眼睛,暗自苦笑。他怀疑孙策是不是又用了什么小手段,故意让他看不清阵势,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甲胄、武器而已,怎么可能这么明亮,这么刺眼?况了为了防锈,甲胄上通常都用髹漆,反光非常有限。
不能亲眼目睹,审配只能借用其他人的眼睛,他向身边的宾客胡潜询问孙策的阵地,与自己得到的模糊印象印证,同时分析孙策的用意,以便做出针对性的战术安排。
胡潜说道:“孙策的阵地很宽,几乎和我们的阵地差不多。”
审配暗笑。这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孙策的兵力已经探明,六七千人而已,最多不会过万。他这么做应该是虚张声势,阵势向两翼展开,看起来很宽,实际厚度不足,只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已。
胡潜又道:“孙策的左翼将领姓冯,右翼将领姓蒋。”
审配在脑子里搜索了一下,想到了冯楷和蒋钦。双方校尉级的将领几乎都是有案可查的,郭图的斥候早就打探清楚。冯楷是袁谭的旧部,任城之战时投降孙策的。蒋钦就更不用说了,他原本驻长社,不久前突袭审荣的大营,打了他们审家一个大耳光。
虽然听到蒋钦的名字有些恼火,但审配还是没忘了重点。“公兴,看到抛石机了吗?”
胡潜仔细看了一看。“看到了,不过安排在阵后,只能看到梢杆。我数数……”胡潜默数了一遍,有些疑惑。“孙策怎么会有这么多抛石机?”
“多少?”
“近百架。”
“近百架?”审配皱着眉头想了想。他听审荣说过,蒋钦从长社运来约五十架抛石机。这些天,他与路招对阵,路招有二十架抛石机,孙策应该还剩三十架。抛石机制作周期比较长,孙策这几天时间应该赶不出这么多。不过也很难说,荀衍说了,木学堂出身的匠师技艺高超,他们有办法提高效率也说不定。
如果孙策真有一百架抛石机,那可就有点难办了。抛石机可以抛掷土包、石块,也可以抛掷油罐,射程与强弩相当,甚至还会更远一些,这会对他的进攻造成威胁。
“看到骑兵了吗?”
“没看到。”胡潜极目远眺。“不过他的大阵后面隐隐有烟尘,骑兵也许在那里。”
“烟尘大不大?”
“不大,骑兵数量应该不多。”
审配点点头,这和斥候打探到的消息吻合,孙策骑兵的确不多。他沉吟了片刻,又问道:“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胡潜没有立刻回答,似乎有些迟疑。审配催促了两声,胡潜才说道:“我没看到弩车,不知道是不是藏在阵里了。”
审配也觉得有些不正常,眯着眼睛,向孙策的阵地看去。他也没看到弩车,不禁暗自生疑。弩车和弓弩手一样,是交战一开始就要用到的力量,通常都会安排在最前面,尽可能的加大射程。直到双方短兵相接,才会由刀盾手、长矛手上前交锋。孙策没有将弩车安排在最前面,他想掩饰什么? ↑返回顶部↑
孙策出城数里,在一个叫李岗的地方立阵。李岗岗如其名,岗上岗下种满了李树,花期已过,大片大片的花瓣落在地上,已经看不出颜色,青翠的树叶间却结满了青色的果实,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李岗高五六丈,岗东有一条小溪,不怎么深,也不怎么宽,跨越可过,溪水清澈见底,落花逐水而流,一片恬静的田园风光。小溪两岸队了李树,还有不少梨树,梨花开得正盛,白的红的,有蜜蜂在花间飞舞,吸吮着花蜜。即使有大军逼近,它们也若无其事,继续着自己的工作。
孙策在岗上站定,俯瞰战场。向东五百余步也有一座土岗,一些骑兵立马岗上,正向这边观望。孙策估计那应该是审配的先头部队。这里的地形不错,非常适合两军交战,两个山岗就是最合适的中军将台。同是嵩山余脉,由西向东,地势逐渐下降,土岗的高度也如此,不知道审配对此会不会有什么意见。就算他有意见,那也只能忍着。
战场是我的选择,当然不能让他太舒服。
不用孙策吩咐,将士们沿沟立阵。冯楷在北,蒋钦在南,许定居中,身后就是新郑城,又有马超率义从骑游弋警戒,他可以不用考虑背后出现敌人的可能,一心一地向东攻击。向东不到五里就是黄水,空间仅够审配立阵,但也有一个好处,审配同样不用考虑身后,可以全力以赴的向西攻击。
若非如此,审配又怎么可能接受这个战场呢。
第1436章 审配观阵
审配下了车,缓步登上土岗,眯起眼睛向西张望。
他看到了土岗上的战旗,看到了沿土岗向两翼展开的阵型,也看到了战旗下的身影,心脏不争气的跳得快了些。虽然对手只是一个刚刚弱冠的年轻人,但他却不敢有丝毫轻敌,荀衍的告诫言犹在耳,他不想步麹义的后尘。
审配仔细打量着对面的阵地,却感到一阵心有余而力不足。朝阳初升,明亮的阳光从身后射来,照在孙策和他的大阵上,原本应该可以看得很清楚,但孙策部下身上的甲胄、手中的武器在阳光下明晃晃的,就像面对无数反光的铜镜,让他目眩神迷,越是瞪大了眼睛,想看得清楚一些,越是觉得眼前一片模糊,看得久了,眼睛刺痛,甚至流出泪来。
审配揉了揉眼睛,暗自苦笑。他怀疑孙策是不是又用了什么小手段,故意让他看不清阵势,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甲胄、武器而已,怎么可能这么明亮,这么刺眼?况了为了防锈,甲胄上通常都用髹漆,反光非常有限。
不能亲眼目睹,审配只能借用其他人的眼睛,他向身边的宾客胡潜询问孙策的阵地,与自己得到的模糊印象印证,同时分析孙策的用意,以便做出针对性的战术安排。
胡潜说道:“孙策的阵地很宽,几乎和我们的阵地差不多。”
审配暗笑。这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孙策的兵力已经探明,六七千人而已,最多不会过万。他这么做应该是虚张声势,阵势向两翼展开,看起来很宽,实际厚度不足,只是不得已的选择而已。
胡潜又道:“孙策的左翼将领姓冯,右翼将领姓蒋。”
审配在脑子里搜索了一下,想到了冯楷和蒋钦。双方校尉级的将领几乎都是有案可查的,郭图的斥候早就打探清楚。冯楷是袁谭的旧部,任城之战时投降孙策的。蒋钦就更不用说了,他原本驻长社,不久前突袭审荣的大营,打了他们审家一个大耳光。
虽然听到蒋钦的名字有些恼火,但审配还是没忘了重点。“公兴,看到抛石机了吗?”
胡潜仔细看了一看。“看到了,不过安排在阵后,只能看到梢杆。我数数……”胡潜默数了一遍,有些疑惑。“孙策怎么会有这么多抛石机?”
“多少?”
“近百架。”
“近百架?”审配皱着眉头想了想。他听审荣说过,蒋钦从长社运来约五十架抛石机。这些天,他与路招对阵,路招有二十架抛石机,孙策应该还剩三十架。抛石机制作周期比较长,孙策这几天时间应该赶不出这么多。不过也很难说,荀衍说了,木学堂出身的匠师技艺高超,他们有办法提高效率也说不定。
如果孙策真有一百架抛石机,那可就有点难办了。抛石机可以抛掷土包、石块,也可以抛掷油罐,射程与强弩相当,甚至还会更远一些,这会对他的进攻造成威胁。
“看到骑兵了吗?”
“没看到。”胡潜极目远眺。“不过他的大阵后面隐隐有烟尘,骑兵也许在那里。”
“烟尘大不大?”
“不大,骑兵数量应该不多。”
审配点点头,这和斥候打探到的消息吻合,孙策骑兵的确不多。他沉吟了片刻,又问道:“还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胡潜没有立刻回答,似乎有些迟疑。审配催促了两声,胡潜才说道:“我没看到弩车,不知道是不是藏在阵里了。”
审配也觉得有些不正常,眯着眼睛,向孙策的阵地看去。他也没看到弩车,不禁暗自生疑。弩车和弓弩手一样,是交战一开始就要用到的力量,通常都会安排在最前面,尽可能的加大射程。直到双方短兵相接,才会由刀盾手、长矛手上前交锋。孙策没有将弩车安排在最前面,他想掩饰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