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节(2 / 4)
麹义打量着对面的阵地,见阵前布着两排大车,大车侧面对着龙渊水,顶盖掀起,后面人影绰绰,应该是弓弩手。看起来这大车应该是特制的战车,平时用来运输辎重,战时可以充当大盾。大车上说不定还装了强弩。人力有限,用不了太重的弩,即使是力气大的最多也只能用六石弩。车弩则不同,直接装在大车上,像这样的大车可以装上十石弩。
麹义心中不安,目光扫过孙策的阵地,果然发现了不少车尾对着自己的大车。车弩因为体型巨大,通常都会装在车尾。可是这些大车的数量未免太多了,粗粗一看,至少有百余辆。
孙策有这么多车弩?这可是件麻烦事。十石弩的射程高达四百步,足以从对岸直接射到自己的中军,连自己本人都在射程之内。如果孙策百弩齐发,中军必乱,孙策借此机会抢渡就容易得多了。
麹义暗自叫苦。早就知道孙策建有木学堂,军械优良,独步天下,他还是没想到孙策可能装备了十石弩。荀衍虽然派出大量斥候打探消息,却无法打听到这样的消息,这些弩车行军时和普通的辎重大车没什么区别,斥候根本辨认不出。
当然,不排除荀衍知道却没有通知他。这种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可能存在的。
麹义吩咐整个亲卫营准备大盾。现在把中军后撤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强加戒备。就算是十石弩,三百步之后的威力也会大减,普通盾牌挡不住,防护力更强的大盾还是能挡得住的。接到命令,亲卫营忙碌起来,尤其是八百西凉步卒,他们不是前锋,用不着那些笨重的大盾,为便于战斗,用的盾都是单手持的小盾,忽然要换大盾,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虽说阵前根据对手的情况临时调整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对方还没动静,己方就做出这么大动作,而且全是加强防守的,未免让人觉得怯懦。虽然没人对麹义的命令说三道四,心里却未免有些嘀咕。
麹义心里也不安。他统兵多年,知道这些举措会对士气有什么影响,但生死面前,他不能不小心戒备。现在稍微影响一下士气,待会儿还能用坚不可摧的阵势挽救回来。如果中军因遭受对方强弩的集中打击而崩溃,那就很难挽回了。
麹义以他一贯的铁血执行着命令,等待着孙策开始进攻。在他调整阵型时,对面孙策的阵地一直很安静,安静得让麹义有种错觉,仿佛他才是要进攻的一方。他忽然警醒,虽然战斗尚未开始,但双方将领之间的交锋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输了一阵。
后生可畏,孙策比公孙瓒难对付多了。麹义暗自提醒自己,不由自主的握了握拳头,沉寂已久的血有点热,仿佛一头沉重的猛兽在悄悄觉醒。
遇强则强,也许今天是证明我自己的最好机会。
第1398章 实力碾压
在麹义调整阵型时,孙策一直在静静地观望。隔着太远,他看不清麹义的面目,但他能感觉到整个阵型的变化。见麹义的阵型经过调整,渐渐平静,他举起手,下令击鼓,提醒麹义进攻即将开始。
麹义经验丰富,用兵谨慎,没给他留下偷渡或抢渡的机会,既然如此,他索性就用堂堂之阵进行强渡——等你做好准备再攻击,用真正的实力击破你的战阵。不仅要胜,而且要胜得光明磊落,让你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春秋重视堂堂之阵,正是因为春秋时代的战争以威慑为主,让对方知道孰强孰胜,避免无谓的牺牲。国小民寡,经不起太大的伤亡,明知不敌还不投降,迎接他的不仅是失败,还有亡国的可能。
战鼓声一响,强弩校尉一声大喝,手中的令旗往下猛地一挥。阵中的小鼓一阵急响,百余架弩车开始射击,数十枝短矛一般的巨弩呼啸而出,坚实的弩车都被反震得哐哐作响。长矛飞距两百步余,射入临河而立的战阵中。
这些将士身处最前线,隔着近百步宽的龙渊水,首先要防备的就是对方临阵立阵的弓弩手,所以配备了一人高的大盾。持盾的刀盾手肩并肩,盾挨盾,组成一道盾墙。听到对面开始进攻的战鼓声,看到从阵中跃起的箭影,盾后的长矛手、弓弩手都低下了头,尽可能缩起身体,刀盾手更是单腿跪倒在地,用双手顶着盾牌,却将身体与盾牌隔开,以免被箭上余劲震伤。
瞬息之间,巨矛射至。
“呯!”矛头一般的箭头破开大盾,撕开蒙在大盾上的牛皮,刀盾手的眼前突然一亮,在阳光射入的一瞬间,巨矛也射入他们的身体,札甲被洞穿,身体也被轻而易举的刺穿,前胸入,后胸出,余劲不减,又将身后的长矛手射杀。
在巨箭强悍的劲道面前,一人高的巨盾像纸一样被洞穿、击碎,盾后的刀盾手、长矛手只要被射中,几乎无一幸免。即使运气好,躲过一劫,看着射在地上,箭头深入泥土,矛杆粗的箭杆震颤,铁制的羽翼哗哗作响,还是吓得面无人色。
惊魂未定,对面一阵鼓响,又是数十枝巨箭呼啸而至,射入阵中。
接着又是一阵。
百余辆弩车分成三组,轮番发射,不给对手喘息之机。巨箭刚刚射出,手指粗的弓弦还在震颤,上弦手便用铁钩钩住弓弦,另一人挥起鞭子,赶着拉车的黄牛向前,以黄牛的之力上弦。弓弦再次被拉紧,喀嗒一声锁上弩机,弩手立刻抽出一枝巨箭,放入箭槽,同时取下铁钩。
三人一牛配合默契,仅用几句话的时间就上好了弦,准备下一次发射。这都是他们日常训练的内容,每天都要操作无数次,已经成了他们的本能,就连黄牛都有了灵性,一声鞭响前进,一声鞭响后退,有条不紊。
“发!发!发!”引强都尉连声大喝,每一声大喝,都有三十余架弩车发射。
巨箭一枝接一枝地飞上天空,越过龙渊水,又射向龙渊水北的阵中。破盾,杀人,势不可挡。满地的盾牌碎片、尸体和鲜血证明了他们的强悍,只用了不到百息的时间,由大盾组成的盾墙就被射得七零八落,阵地上到处都是惨叫声、呻吟声和惊慌失措的哭喊声。即使没有受伤的将士也被吓得瑟瑟发抖,手脚发软,几乎要坐在地上。
鼓声一变,弩车停止了射击,立在大车上的强弩手开始齐射。他们射出的箭虽然没有弩车射出的巨箭那样的威力,数量却更多,遮天弊日,数以千计,就像飞速移动的乌云,飞越百余步,射入麹义军的阵中。没有了大盾掩护,前军将士被射得狼狈不堪,伤亡惨重,争先恐后的躲在残存的大盾后面。
前军阵型大乱。虽然有不少强弩手进行还击,但威胁可以忽略不计。
麹义脸色铁青,喝令击鼓重整队型,一边命人送上大盾补充,加强防护,一边命令督战队上前维持秩序,斩杀乱阵的士卒。督战队闻令上前,挥舞战刀,手起刀落,将大喊大叫的士卒斩杀在阵前。箭雨又密又急,即使督战队的士卒身披铁甲也难以幸免,不少人被箭矢射伤射死,倒在阵前。
虽然麹义连声下令,但前阵的骚乱还是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渐渐平息。麹义脸色铁青,心里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孙策的箭阵比他估计的更强,前军的伤亡也会超出他的预期,能坚持多久,他心里也没底。如果前军未战而溃,没有足够的大盾,当孙策渡河时,他的弓弩手没有足够的保护,伤亡会非常惨重。 ↑返回顶部↑
麹义心中不安,目光扫过孙策的阵地,果然发现了不少车尾对着自己的大车。车弩因为体型巨大,通常都会装在车尾。可是这些大车的数量未免太多了,粗粗一看,至少有百余辆。
孙策有这么多车弩?这可是件麻烦事。十石弩的射程高达四百步,足以从对岸直接射到自己的中军,连自己本人都在射程之内。如果孙策百弩齐发,中军必乱,孙策借此机会抢渡就容易得多了。
麹义暗自叫苦。早就知道孙策建有木学堂,军械优良,独步天下,他还是没想到孙策可能装备了十石弩。荀衍虽然派出大量斥候打探消息,却无法打听到这样的消息,这些弩车行军时和普通的辎重大车没什么区别,斥候根本辨认不出。
当然,不排除荀衍知道却没有通知他。这种可能性不大,但还是可能存在的。
麹义吩咐整个亲卫营准备大盾。现在把中军后撤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强加戒备。就算是十石弩,三百步之后的威力也会大减,普通盾牌挡不住,防护力更强的大盾还是能挡得住的。接到命令,亲卫营忙碌起来,尤其是八百西凉步卒,他们不是前锋,用不着那些笨重的大盾,为便于战斗,用的盾都是单手持的小盾,忽然要换大盾,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虽说阵前根据对手的情况临时调整是很正常的事,可是对方还没动静,己方就做出这么大动作,而且全是加强防守的,未免让人觉得怯懦。虽然没人对麹义的命令说三道四,心里却未免有些嘀咕。
麹义心里也不安。他统兵多年,知道这些举措会对士气有什么影响,但生死面前,他不能不小心戒备。现在稍微影响一下士气,待会儿还能用坚不可摧的阵势挽救回来。如果中军因遭受对方强弩的集中打击而崩溃,那就很难挽回了。
麹义以他一贯的铁血执行着命令,等待着孙策开始进攻。在他调整阵型时,对面孙策的阵地一直很安静,安静得让麹义有种错觉,仿佛他才是要进攻的一方。他忽然警醒,虽然战斗尚未开始,但双方将领之间的交锋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输了一阵。
后生可畏,孙策比公孙瓒难对付多了。麹义暗自提醒自己,不由自主的握了握拳头,沉寂已久的血有点热,仿佛一头沉重的猛兽在悄悄觉醒。
遇强则强,也许今天是证明我自己的最好机会。
第1398章 实力碾压
在麹义调整阵型时,孙策一直在静静地观望。隔着太远,他看不清麹义的面目,但他能感觉到整个阵型的变化。见麹义的阵型经过调整,渐渐平静,他举起手,下令击鼓,提醒麹义进攻即将开始。
麹义经验丰富,用兵谨慎,没给他留下偷渡或抢渡的机会,既然如此,他索性就用堂堂之阵进行强渡——等你做好准备再攻击,用真正的实力击破你的战阵。不仅要胜,而且要胜得光明磊落,让你看清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春秋重视堂堂之阵,正是因为春秋时代的战争以威慑为主,让对方知道孰强孰胜,避免无谓的牺牲。国小民寡,经不起太大的伤亡,明知不敌还不投降,迎接他的不仅是失败,还有亡国的可能。
战鼓声一响,强弩校尉一声大喝,手中的令旗往下猛地一挥。阵中的小鼓一阵急响,百余架弩车开始射击,数十枝短矛一般的巨弩呼啸而出,坚实的弩车都被反震得哐哐作响。长矛飞距两百步余,射入临河而立的战阵中。
这些将士身处最前线,隔着近百步宽的龙渊水,首先要防备的就是对方临阵立阵的弓弩手,所以配备了一人高的大盾。持盾的刀盾手肩并肩,盾挨盾,组成一道盾墙。听到对面开始进攻的战鼓声,看到从阵中跃起的箭影,盾后的长矛手、弓弩手都低下了头,尽可能缩起身体,刀盾手更是单腿跪倒在地,用双手顶着盾牌,却将身体与盾牌隔开,以免被箭上余劲震伤。
瞬息之间,巨矛射至。
“呯!”矛头一般的箭头破开大盾,撕开蒙在大盾上的牛皮,刀盾手的眼前突然一亮,在阳光射入的一瞬间,巨矛也射入他们的身体,札甲被洞穿,身体也被轻而易举的刺穿,前胸入,后胸出,余劲不减,又将身后的长矛手射杀。
在巨箭强悍的劲道面前,一人高的巨盾像纸一样被洞穿、击碎,盾后的刀盾手、长矛手只要被射中,几乎无一幸免。即使运气好,躲过一劫,看着射在地上,箭头深入泥土,矛杆粗的箭杆震颤,铁制的羽翼哗哗作响,还是吓得面无人色。
惊魂未定,对面一阵鼓响,又是数十枝巨箭呼啸而至,射入阵中。
接着又是一阵。
百余辆弩车分成三组,轮番发射,不给对手喘息之机。巨箭刚刚射出,手指粗的弓弦还在震颤,上弦手便用铁钩钩住弓弦,另一人挥起鞭子,赶着拉车的黄牛向前,以黄牛的之力上弦。弓弦再次被拉紧,喀嗒一声锁上弩机,弩手立刻抽出一枝巨箭,放入箭槽,同时取下铁钩。
三人一牛配合默契,仅用几句话的时间就上好了弦,准备下一次发射。这都是他们日常训练的内容,每天都要操作无数次,已经成了他们的本能,就连黄牛都有了灵性,一声鞭响前进,一声鞭响后退,有条不紊。
“发!发!发!”引强都尉连声大喝,每一声大喝,都有三十余架弩车发射。
巨箭一枝接一枝地飞上天空,越过龙渊水,又射向龙渊水北的阵中。破盾,杀人,势不可挡。满地的盾牌碎片、尸体和鲜血证明了他们的强悍,只用了不到百息的时间,由大盾组成的盾墙就被射得七零八落,阵地上到处都是惨叫声、呻吟声和惊慌失措的哭喊声。即使没有受伤的将士也被吓得瑟瑟发抖,手脚发软,几乎要坐在地上。
鼓声一变,弩车停止了射击,立在大车上的强弩手开始齐射。他们射出的箭虽然没有弩车射出的巨箭那样的威力,数量却更多,遮天弊日,数以千计,就像飞速移动的乌云,飞越百余步,射入麹义军的阵中。没有了大盾掩护,前军将士被射得狼狈不堪,伤亡惨重,争先恐后的躲在残存的大盾后面。
前军阵型大乱。虽然有不少强弩手进行还击,但威胁可以忽略不计。
麹义脸色铁青,喝令击鼓重整队型,一边命人送上大盾补充,加强防护,一边命令督战队上前维持秩序,斩杀乱阵的士卒。督战队闻令上前,挥舞战刀,手起刀落,将大喊大叫的士卒斩杀在阵前。箭雨又密又急,即使督战队的士卒身披铁甲也难以幸免,不少人被箭矢射伤射死,倒在阵前。
虽然麹义连声下令,但前阵的骚乱还是持续了很长时间才渐渐平息。麹义脸色铁青,心里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孙策的箭阵比他估计的更强,前军的伤亡也会超出他的预期,能坚持多久,他心里也没底。如果前军未战而溃,没有足够的大盾,当孙策渡河时,他的弓弩手没有足够的保护,伤亡会非常惨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