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和说完,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又将酒杯伸到文丑面前。文丑愣住了,盯着刘和看了片刻,又给他倒了一杯。刘和连饮三杯,才将杯子放下,长叹一声。
  “子俊,我知道这次委屈你了,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淳于琼是盟主旧友,荀谌是颍川名门,我一个也得罪不起,只能委屈你文子俊。不过现在是乱世,最后说了算的,还是这个。”他拍拍案上的长刀,盯着文丑。“子俊,你就是我最锋利的战刀,神器不可轻示于人,示人就要见血。”
  文丑扬起眉,原本微躬的身体慢慢挺直,脸上虽有酒意,眼神却清澈无比。
  “请将军吩咐。”
  “敢请子俊为我击破孙策。”
  “好,孙策在哪儿?”
  刘和脸上露出神秘的微笑。“他从西而来。我想,他应该会经过垓下。”
  第920章 陶谦很受伤
  孙策昼夜急行,两天时间赶到厚丘。
  与后世人口密集的苏北相比,眼下的厚丘、朐县一带人口还不算多,大半人口聚集在县城附近,离县城较远的地方就是荒野沼泽,除了牧猪放羊之辈,罕有人至。
  朐县在海边,由南而来有两条官道:一条经朐县之南的海西,一条经朐县之西的厚丘。厚丘最重要,是朐县与郡治郯县之间官道。麋竺经常往来此地,在厚丘有一些朋友。他派人进城一打听,才知道根本没有人马经由此地赶往朐县。不仅如此,他们连刘和等人进入徐州的消息都不知道。
  孙策哭笑不得。我是不是有些高估刘和了?
  既然朐县安全,孙策也就不那么急了。他让麋竺赶去琅琊,将刘和等人进入徐州的消息通报陶谦,商量双方如何配合。他本人继续赶往朐县,并派人向南打探消息,防止刘和取道海西进入朐县。
  麋竺利用驿马的便利,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就赶到了阳都。连续三天三夜的策马狂奔,他又困又累,刚看到阳都的城门就支撑不住了,一头从马背上栽了下来,“呯”的一声巨响,他却感觉不到一点痛苦,只想躺在地上,好好睡一觉。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睡。他强撑着爬起来,用力搓搓脸,觉得没什么效果,又咬咬牙,用力拍了拍大腿。连续骑兵急行,他的大腿内侧已经被马鞍磨破,鲜血淋漓,一碰就疼得钻心,总算让他清醒了些,但他再也不能骑马了。
  随从无奈,只得将他背了起来,策马入城。
  麋竺是徐州别驾,又是陶谦信任的人,亮出身份,看城门的士卒没人敢拦,立刻放行,还呼喝着让等待进出城的百姓让道,由着麋竺一行策马而去。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地看着他。
  人群中,一个二十左右的年轻人看着麋竺一行进城,皱了皱眉,又把目光收了回来,眼神中多了几分忧虑。他身边有一个少年,身材高大,看起来已经与成人相仿,但面相清秀,面白无须,唇边只有淡淡的茸毛,显然尚未成年。两人默默地看了一眼,等进了城,离开了人群,少年加快了脚步。
  “兄长,琅琊大战将起,不能再犹豫了,赶紧回去禀明叔父,举家迁离吧。”
  年轻人转身看看少年,淡淡地说道:“孔明,你怎么知道?”
  “刚才那人入城顺利,守门士卒对他毕恭毕敬,却又不是我们琅琊名士,当是州府官员,陶牧的亲信。他由人背负,不能行走,自然是长途乘马所致,非两日不能至此,所以不会是从青州来的,而是徐州南部来的。既然如此,必是南部出了大事,而且是坏消息。北方有袁氏,南方再乱,陶牧败亡在即。可他又不是肯轻易认输的人,必然据琅琊而战。”
  年轻人点点头,觉得有理,也加快了脚步,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阳都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县,现在却成了陶谦的驻地。袁熙攻势凶猛,已经略取青州大半,前锋已经进入琅琊境。麋竺赶到的时候,他正在收拾文书,掾吏来来往往,神色紧张。陶谦坐在堂上,烤着火,将一份份简帛分检开来,或是命人拿去掩埋,或是直接扔进火中。
  看到麋竺被人背进来,他的手停了一下,原本就黑的脸更黑了,皱纹也更深了,尤其是眉间的皱纹,像刀刻一般清晰。他放下手里的东西,起身迎了上来,扶住麋竺。
  “子仲,出了什么事?”
  麋竺摇摇手,脸色苍白。“有喜有忧,喜忧参半。”
  陶谦眼珠转了转,笑了一声。“说来听听。”
  “喜事,孙将军已经到达徐州,他亲率步骑一千五百人,已经到达朐县。”
  陶谦眼神微缩,刹那间眼神如刀,嘴角颤了一下,随即又放平了。“那忧呢?”
  “刘和率部进入徐州,可能正在攻击笮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