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当他练完两趟拳,斥候营都尉皮二丁匆匆赶了过来。皮二丁原本是刘辟的部下,擅长隐匿、跟踪,与谢广隆是好兄弟,谢广隆转投孙策,就将他推荐了过来,在斥候营做了几个月就因功升为都尉,眼下干劲正足,一夜未睡,眼睛都熬红了,声音也有些沙哑,精神却依然亢奋。
  “将军,就目前查到的情况来看,附近没有其他人,只有太史慈。我们已经摸到了大致方位,估计中午左右,所有的兄弟回营,就能确定他的位置。”
  孙策很满意。看来太史慈也不是处处顺心,他来得很快,更近的严白虎却没能及时配合,太史慈成了孤军。这就是急行军的弊病,因为通讯或者其他问题,互相之间的配合随时可能脱节。
  孙策夸奖了皮二丁几句,下令给夜间出勤的斥候加餐。皮二丁开心地的去了。孙策继续练武,要与太史慈较量,他没什么把握,只能尽量做好准备,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
  过了一会儿,孙静领着孙暠来了。父子俩穿戴整齐,孙静情绪有些低落,孙暠却一脸兴奋。孙暠央求了孙静半夜,磨得孙静没办法,只好同意他跟着孙策征伐,一大早就领着他来见孙策。
  孙策答应了,向孙静保证,自己会尽可能保护好孙暠,不让他冒险。孙静叹了一口气,默默地点点头。他相信孙策会这么做,昨天夜里孙策冒险夜渡,固然是担心太史慈夜袭大营,但也不可否定,孙策更担心他的安危。
  “战场凶险,谁也不能万无一失。他既然要从军,生死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早饭好了,孙策留孙静一起吃早饭。他把蒋干叫来了,让蒋干准备一下,等斥候营确定太史慈的藏身之处就去下战书邀战。蒋干虽然有些意外,却没说什么,孙静一下子急了,脸都变了色。
  “伯符,这万万使不得。”
  孙策早有准备,耐心地解释了一番。孙静还是不同意。他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但他认定这太危险,行军作战当以持重为上,与其冒险和太史慈单挑,不如放弃这个机会。就算太史慈控制了山贼又能如何,他终究只是山贼,只能起到骚扰的作用,疥癣之疾尔,哪里谈得上心腹之患,更不值得孙策亲自犯险。
  孙策没和孙静争执。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谈不到一起去。他不指望说服孙静,孙静也拦不住他。
  吃完早饭,孙策查看了大营防务,又让人过江,将马超接过来,同时将自己的计划通报给郭嘉,让郭嘉守好大营。郭嘉虽然着急,但他知道孙策主意已定,就算他过江也无法劝服。他写了一封回信,希望孙策做好准备,不要勉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有些事尽力就可以了,勉强不来。
  中午时分,马超到达大营,斥候营也打探到了太史慈的准备位置,蒋干带着虞翻亲笔写的战书出发了,孙策则与马超、郭武等练习骑战,为迎战太史慈热身。
  ……
  蒋干头戴进贤冠,身着长衫,脚踩木屐,背着手,一摇二摆地走进了天竺山。他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嘴里念念有词,看起来像是踏青的士子。只不过他孤身一人,没有侍者,连个雨具都没带,更别说野炊的东西了。
  太史慈得到消息,第一时间赶来查看,一眼就看出了蒋干的来意。这是一个说客。他不在乎孙策的劝降,但蒋干出现在这里还是让他非常不安。他刚刚赶到这里不久,孙策就连夜渡江,一夜刚过,孙策的说客就出现在他的藏身之处,这足以说明奔袭已经失败。
  如今之计,只有等严白虎率大军前来增援,但严白虎会不会来,他心里一点把握也没有。
  见蒋干越走越近,马上就要看到藏在山里的士卒。太史慈提着弓从藏身处走了出来,站在大路中央,拦住蒋干去路。蒋干抬头看了他一眼,举起手摇了摇,打了个招呼,慢吞吞地走到太史慈面前。
  “太史子义?”
  “你是谁?”
  “在下蒋干,字子翼,九江人,在孙将军麾下效力。奉孙将军之令,来下战书。孙将军想与你堂堂正正的一战,分个高下。”蒋干伸手入怀,掏出一张纸,哗啦一声抖开。太史慈脸皮发热,眼神微缩,瞅了蒋干一眼,取过纸,看了一遍,眼神闪烁,迟疑了半晌,又递了回去。
  蒋干扬扬眉。“不敢应战?”
  太史慈摇摇头。“孙将军身边勇士众多,许褚、典韦是天下知名高手,郭武、马超也是难得一见的少年勇士,我虽然小有武艺,却不可能以一敌众。我麾下的将士不如孙将军的义从营骁勇,数量也不足,勉强应战,与送死无异。我不应战。”
  蒋干微微一笑,将手中的战书撕碎,顺手扔掉,纸屑像一群蝴蝶随风飘散。太史慈暗自遗憾,难得一个对孙策对阵的机会,就这么没了。蒋干又取出一张纸,哗啦一声抖开,亮在太史慈面前。
  “一对一,怎么样?”
  第836章 对决之前
  太史慈很诧异,看看手中的战书,又看看蒋干。“你们准备了两份战书?”
  “是啊,孙将军说,你所领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偷个营、打个伏击还行,阵而后战肯定不行,所以他决定给你一个机会,和你一对一的对决。”蒋干背着手,环顾四周,赞了一声:“这儿的风景真不错,山青水秀,怪不得你要藏在这里。不过你战战兢兢,未必有心情欣赏风景。”
  太史慈没理蒋干的话。他看着手中的挑战书,心脏怦怦乱跳。刚才拒绝孙策的挑战,不是他不想战,而是他知道自己没什么机会。孙策的义从营有四五百人,装备精良,又有许褚、典韦这样的高手统领,战斗力绝非他身边这三百山贼可以比拟的。即使孙策愿意公平起见,只出三百人应战,甚至让他再精选一番,他也没有取胜的可能。
  况且孙策身边还有郭武、谢广隆,他想乱军之中一击毙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