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3 / 4)
“那是,那是,别说年终奖,依我看,再这么下去,明天还能不能做这坊长都是个问题呢。唉,我这一把年纪,再学数是不是有点迟了?”
“迟什么迟?袁夫人说了,亡……亡羊补牢,总比不补的好,学一点是一点,这坊长可拿着普通织工的两倍工钱呢,你不想要,有的是人想要。”
“那是,那是。”
关羽很惊讶。这两个妇人都有四五十岁,怎么还有这么高的学习热情?袁夫人他认识,这麋夫人又是怎么回事,没听过啊。他在前院站定,请人进去通报,时间不长,苌奴走了出来,打量了关羽两眼,请关羽进去。关羽来到中廷,见堂上摆着一张大案,袁夫人与一个年轻女子并坐,一边听汇报一边做批示,指挥若定,忙而不乱。尤其是那年轻女子,一连串的数字从嘴里说出来,连个磕绊都不打。
几个男女汇报完工作,纷纷退下,脸上的神情和关羽刚才遇到的两个妇人一般,既佩服又紧张,匆匆而去,更无半刻停留。
袁权起身,降阶相迎,轻声笑道:“关君回来省亲,老夫子高兴了,整个葛陂都能听到笑声。”
关羽很不好意思,拱手向袁权行礼。“有劳夫人照顾家父,羽感激不尽,特来致谢。”
“没什么,你们随将军征战,我不能上阵厮杀,为你们照顾家人,略尽绵薄之力。关君这次多住一些日子,好好陪陪令尊。我们再用心,也代替不了你啊。”
“多谢夫人美意。我这次是来辞行,我打算带家父前往宛城就医,请本草堂的名医帮他调理一下身体。”
袁权连连点头,表示理解,只是有些遗憾。“关君孝心可嘉,自是好的,只是可惜了,我刚刚托人相中了几个女子,想为关君牵个姻缘,人品、家世都是不错的,令尊也满意,就等关君回来定夺,没想到你却要走了。”
袁权话音未落,耳朵一向不太好的关毅却突然精明起来。“袁夫人,我这病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不着急,还是请夫人先为长生安排亲事吧。”
“父亲……”
“你不懂。”关毅根本不给关羽说话的机会。“选妻当选贤,家有贤妻,夫无横祸。家有良母,子无纨绔。非世家女子不能当此任,袁夫人介绍的那几个女子我知道,都是一等一的好人家,不仅能相夫,还能教子。若非袁夫人出面,人家可看不上我关家。”
第675章 两难
关羽对世家没好感,听了关毅这话就有点急。换作从前,他说不定就拂袖而去了。经过这几个月的挫折打击,他如今也知道该控制自己的脾气,特别是看到父亲如此苍老,而他却一事无成,连个孩子都没有,心中愧疚,底气便不太足。
其实他也懂关毅说的道理,娶妻当娶贤,有见识的女子不仅能管理家务,还能承担起子女的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传宗接代这么简单。袁权就是个典型,她一个人操持起这个工坊,既解决了军械的加工供应问题,还为孙策笼络人心、提升士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换一个普通家世的女子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但他本能的不喜欢世家女子,对这项亲事也没什么热情。
袁权看在眼里,倒也不急,将关羽父子请到堂上,先介绍了麋夫人。关羽这才知道所谓麋夫人就是麋芳的妹妹麋兰,眼下尚未出嫁,只是工坊里的人依照袁权的习惯称其为夫人而已。麋兰打了个招呼,便移到前庭处理事务。袁权在堂上接待关家父子,介绍了一下那几个女子的情况。
关羽d在豫州这么久,对豫州世家并不陌生,一听袁权说的那几家,就知道的确是不错的人选。这几家虽是世家,但家风不错,基本能做到依礼自守,不像有些人那么贪婪,肆无忌惮的侵占人口土地,没有一家是被他们查处过的。看得出来,袁权不仅考虑到了孙策掌握豫州的便利,考虑到了关家的家世,还充分考虑了他的个性,关羽倒不好一口拒绝,只得答应看看。
汉代不像后世,女子对自己的婚事有很大的自主权,只要双方愿意,也不存在婚前不准见面的硬性规定,女子看中了男子,主动上门提亲的也不少见。葛陂工坊是个新鲜事物,在其中参股的世家不少,袁权介绍的这几家有一半倒是工坊的股东。袁权将她们请了来,与关羽见面。
袁权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这几个女子都相貌端正,举止得当,知书达礼,不仅关毅满意,关羽本人也有些心动。关羽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很受欢迎,尤其是他刚刚勇夺九江的战绩赢得了一片赞美。有这样的武功,封侯拜将是意料中的事啊。
双方原本都很满意,直到关羽说他将随刘备去长安。
世家消息灵通,见多识广,对刘关张三人与孙策的关系也略有耳闻。虽然不知道刘备有什么样的野心,但他们知道刘备要去长安可能是应朝廷的招募,等于放弃了孙策。他们是豫州人,眼下已在孙策的控制之中,就算将来袁绍反攻,豫州也不会是朝廷的。与关羽结亲原本是想加强与孙策的联系,关羽随刘备去长安不符合他们家族的长远利益,很自然地打了退堂鼓,纷纷托人转话拒绝。
关羽本人虽然遗憾,倒也坦然。关毅却很失落。他也没说什么,只是沉默寡言,常常独自叹息。
关羽很愧疚。
数日后,他带着关毅起程,赶往宛城。
……
宛城外,战船如鲫,帆影如织,淯水两岸站满了人,连树上都站了不少人,树枝摇摇晃晃,树上的人开心的大笑,树下的人却一阵阵惊叫,有的甚至破口大骂。
周瑜、黄忠等人快步下了船,来到孙策面前,躬身施礼。孙策还礼,挽着他的手臂,向他一一介绍杨修、马超、阎行等人。杨修与周瑜一见如故,马超、阎行等人的注意力却落在黄忠的身上。他们听说了,论综合能力,黄忠可以算是孙策麾下最全面的一个,能步能骑,长短皆用,尤其是射艺出众,就连孙策本人都自称略逊一筹。
马超很想和黄忠较量一下,但他不敢太草率,免得又像和许褚比武一样丢脸,只是趁着这个机会,先和黄忠拉拉关系,等熟悉了再提出试手的请求。 ↑返回顶部↑
“迟什么迟?袁夫人说了,亡……亡羊补牢,总比不补的好,学一点是一点,这坊长可拿着普通织工的两倍工钱呢,你不想要,有的是人想要。”
“那是,那是。”
关羽很惊讶。这两个妇人都有四五十岁,怎么还有这么高的学习热情?袁夫人他认识,这麋夫人又是怎么回事,没听过啊。他在前院站定,请人进去通报,时间不长,苌奴走了出来,打量了关羽两眼,请关羽进去。关羽来到中廷,见堂上摆着一张大案,袁夫人与一个年轻女子并坐,一边听汇报一边做批示,指挥若定,忙而不乱。尤其是那年轻女子,一连串的数字从嘴里说出来,连个磕绊都不打。
几个男女汇报完工作,纷纷退下,脸上的神情和关羽刚才遇到的两个妇人一般,既佩服又紧张,匆匆而去,更无半刻停留。
袁权起身,降阶相迎,轻声笑道:“关君回来省亲,老夫子高兴了,整个葛陂都能听到笑声。”
关羽很不好意思,拱手向袁权行礼。“有劳夫人照顾家父,羽感激不尽,特来致谢。”
“没什么,你们随将军征战,我不能上阵厮杀,为你们照顾家人,略尽绵薄之力。关君这次多住一些日子,好好陪陪令尊。我们再用心,也代替不了你啊。”
“多谢夫人美意。我这次是来辞行,我打算带家父前往宛城就医,请本草堂的名医帮他调理一下身体。”
袁权连连点头,表示理解,只是有些遗憾。“关君孝心可嘉,自是好的,只是可惜了,我刚刚托人相中了几个女子,想为关君牵个姻缘,人品、家世都是不错的,令尊也满意,就等关君回来定夺,没想到你却要走了。”
袁权话音未落,耳朵一向不太好的关毅却突然精明起来。“袁夫人,我这病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治好的,不着急,还是请夫人先为长生安排亲事吧。”
“父亲……”
“你不懂。”关毅根本不给关羽说话的机会。“选妻当选贤,家有贤妻,夫无横祸。家有良母,子无纨绔。非世家女子不能当此任,袁夫人介绍的那几个女子我知道,都是一等一的好人家,不仅能相夫,还能教子。若非袁夫人出面,人家可看不上我关家。”
第675章 两难
关羽对世家没好感,听了关毅这话就有点急。换作从前,他说不定就拂袖而去了。经过这几个月的挫折打击,他如今也知道该控制自己的脾气,特别是看到父亲如此苍老,而他却一事无成,连个孩子都没有,心中愧疚,底气便不太足。
其实他也懂关毅说的道理,娶妻当娶贤,有见识的女子不仅能管理家务,还能承担起子女的教育问题,绝不仅仅是传宗接代这么简单。袁权就是个典型,她一个人操持起这个工坊,既解决了军械的加工供应问题,还为孙策笼络人心、提升士气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换一个普通家世的女子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但他本能的不喜欢世家女子,对这项亲事也没什么热情。
袁权看在眼里,倒也不急,将关羽父子请到堂上,先介绍了麋夫人。关羽这才知道所谓麋夫人就是麋芳的妹妹麋兰,眼下尚未出嫁,只是工坊里的人依照袁权的习惯称其为夫人而已。麋兰打了个招呼,便移到前庭处理事务。袁权在堂上接待关家父子,介绍了一下那几个女子的情况。
关羽d在豫州这么久,对豫州世家并不陌生,一听袁权说的那几家,就知道的确是不错的人选。这几家虽是世家,但家风不错,基本能做到依礼自守,不像有些人那么贪婪,肆无忌惮的侵占人口土地,没有一家是被他们查处过的。看得出来,袁权不仅考虑到了孙策掌握豫州的便利,考虑到了关家的家世,还充分考虑了他的个性,关羽倒不好一口拒绝,只得答应看看。
汉代不像后世,女子对自己的婚事有很大的自主权,只要双方愿意,也不存在婚前不准见面的硬性规定,女子看中了男子,主动上门提亲的也不少见。葛陂工坊是个新鲜事物,在其中参股的世家不少,袁权介绍的这几家有一半倒是工坊的股东。袁权将她们请了来,与关羽见面。
袁权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这几个女子都相貌端正,举止得当,知书达礼,不仅关毅满意,关羽本人也有些心动。关羽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很受欢迎,尤其是他刚刚勇夺九江的战绩赢得了一片赞美。有这样的武功,封侯拜将是意料中的事啊。
双方原本都很满意,直到关羽说他将随刘备去长安。
世家消息灵通,见多识广,对刘关张三人与孙策的关系也略有耳闻。虽然不知道刘备有什么样的野心,但他们知道刘备要去长安可能是应朝廷的招募,等于放弃了孙策。他们是豫州人,眼下已在孙策的控制之中,就算将来袁绍反攻,豫州也不会是朝廷的。与关羽结亲原本是想加强与孙策的联系,关羽随刘备去长安不符合他们家族的长远利益,很自然地打了退堂鼓,纷纷托人转话拒绝。
关羽本人虽然遗憾,倒也坦然。关毅却很失落。他也没说什么,只是沉默寡言,常常独自叹息。
关羽很愧疚。
数日后,他带着关毅起程,赶往宛城。
……
宛城外,战船如鲫,帆影如织,淯水两岸站满了人,连树上都站了不少人,树枝摇摇晃晃,树上的人开心的大笑,树下的人却一阵阵惊叫,有的甚至破口大骂。
周瑜、黄忠等人快步下了船,来到孙策面前,躬身施礼。孙策还礼,挽着他的手臂,向他一一介绍杨修、马超、阎行等人。杨修与周瑜一见如故,马超、阎行等人的注意力却落在黄忠的身上。他们听说了,论综合能力,黄忠可以算是孙策麾下最全面的一个,能步能骑,长短皆用,尤其是射艺出众,就连孙策本人都自称略逊一筹。
马超很想和黄忠较量一下,但他不敢太草率,免得又像和许褚比武一样丢脸,只是趁着这个机会,先和黄忠拉拉关系,等熟悉了再提出试手的请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