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节(3 / 4)
“哦,士元,你说说看。”
“子纲先生和你殊途同归,并无二致,只是他更希望能顺应大势,不要急于求成。魏惠王虽然逼着齐国会盟于此,后来不还是败了吗?东败于齐,南辱于楚,西失于秦,一败于桂陵,二败于马陵,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他不是那么盲目的四面征战,耗尽了国力,何至于此?”
郭嘉摸摸庞统的头。“士元最近进步很快啊。子纲先生,你说呢?”
张纮笑着点点头。“士元最近进步的确很快。看到他,我就有老之将至的感觉。”
郭嘉连忙摇头。“先生言重了,我可没有这个意思。”
“无妨,你我同为谋士,意见不一致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求同存异嘛。将军明睿,他知道如何取舍的,我等尽管放言就是了。”
两人相视而笑。
孙策也笑,只是笑得有些苦涩。这些都是人精啊,要想驾驭好他们真是一时半刻也不能大意,说不定人家什么时候就不爽,拂袖而去。好在张纮与郭嘉真的只是缓急不同,并无原则上的分歧,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合作了,更不可能开这种玩笑。
总的来说,在这种大战略上他还是倾向于听取张纮的意见,郭嘉明察秋毫,但是他太急于立功了,有冒进的可能。张纮有点保守,但他并非迂腐,只是不希望太急,锋芒太露,像魏国一样被各方围攻,疲于奔命,最后耗尽国力。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可不是一句空话,穷兵黩武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在他们借古喻今,讨论方略的时候,前面龚都已经将五十艘船全部运到鸿沟岸边,派人来通知孙策可以渡水了。考虑到这么大的动静,对面不可能看不到,渡河时肯定会发生交锋,必须派精干的人马抢占滩头阵地才成,孙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将这项任务交给龚都,他的部下离真正的精锐还有一段距离,贸然作战就是白白牺牲,不值得。
很多将领都喜欢拿老弱士卒当炮灰,消耗对方的箭矢和士气,最后才用精锐决定胜负。这样当然有道理,战斗力弱的被淘汰掉,剩下的都是强的。可是孙策不喜欢,他宁愿直接把那些弱的淘汰掉,让他们去屯田,也不愿意将他们当炮灰。这也许就是妇人之仁,有违慈不掌兵的教训,但他就是做不到那么冷血。
“去请陈王来。”孙策对陈到说道。
陈到应了一声,翻身上马,带着十几个骑士奔驰而去。
不出孙策所料,陈到刚离开不久,鸿沟对面就出现了骑士的身影,烟尘大起,越来越多的步卒出现在对岸。孙策策马来到岸边,发现对面是曹昂,与张超当初转告他的信息正相吻合。曹昂身边有三个人,一个穿儒衫的文士,两个披甲的将领,应该是陈宫、曹仁和卫臻。
孙策扬声道:“曹子修,别来无恙?我们又见面了,你可别学你父亲,不战而走啊。”
曹昂窘迫不已,回头看了看曹仁,曹仁鼓励地点点头。曹昂鼓足勇气,大声说道:“孙将军,这次一定奉陪到底,不分胜负,决不罢休!”
孙策大笑道:“甚好,勇气可嘉,不枉我举你为茂才。隔着这么远,说话太费劲了,要不你我各乘一舟,于鸿沟中说些体己话,如何?”
第488章 偷师的曹昂
曹昂的任务是守西门,掩护朱灵右翼的同时阻止城内黑山军突围。考虑到实际地形,袁谭等人估计朱儁会安排孙策攻西门,特地安排曹昂驻守此地。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曹昂就在考虑如何应战。
他们父子出道以来输得最惨的不是荥水之战,而是南阳与孙策的几次交手。荥阳之战面对的是以精锐著称的西凉兵,实力悬殊,兵力又严重不足,败也就败了。与孙策交手则不然,几次被孙策以少胜多,曹纯、曹昂甚至受了重伤,曹操最后被打得全军覆灭,无颜再见袁绍,远走关中,自信心严重受损。
半年之后,孙策的实力更强了,曹昂却失去了父亲曹操的庇护,必须独自面对孙策,压力不可谓不大。他反复与陈宫、曹仁等人商议,准备了多种应对方案,其中就包括如何与孙策斗嘴。
面对孙策的邀请,曹昂摇摇头,大声道:“孙将军有孟贲、夏育之勇,昂自惭不如,不敢与将军放对。愿竭浅智,与将军决胜疆场,万死不辞。”
孙策赞了一声:“这曹昂很狡猾啊,明明不敢和我见面,却偏偏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还暗讽我是匹夫之勇。这肯定是陈宫教的,有股子书生的酸腐味。”
张纮笑道:“我也有句酸腐的谏言,就算曹昂愿意,我也不赞成将军与他单独会面。”
孙策大笑。“先生放心吧,我逗他玩呢。”他顿了顿,又道:“朱灵在南门,曹昂在西门,刘备情况不明,谁在东门,难道是袁谭亲自出战?”
“应该不会。”郭嘉摇头道:“对我们来说,东门有黑山军居高临下的配合,最有利于防守,可是对袁谭来说,守住东门很难,他不会亲自上阵。千金之子,尚且坐不垂堂,何况袁家亿万家财,又有着创立新朝的雄心壮志。”
“派人去看看。”孙策拍拍肚子,有些幽怨。“我这是偏将的命,操的却是主将的心啊。”
张纮忍俊不禁。“朱公若能守住洛阳,得益最多的就是将军,多付出一点也是应该的。”
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笑出声来。郭嘉叫来徐晃,让他安排人去东门打探情况。曹昂已经在对岸设防,想偷偷摸摸过河已经不太现实,只剩下强攻一途,看这架势,恐怕也不是一天半天能解决的。孙策老老实实地备战,先让张纮负责立营,做好防范暴雨、洪水的措施,又在河边立下阵地,命辎重营准备设立指挥台,伐木打造射箭用的射楼。 ↑返回顶部↑
“子纲先生和你殊途同归,并无二致,只是他更希望能顺应大势,不要急于求成。魏惠王虽然逼着齐国会盟于此,后来不还是败了吗?东败于齐,南辱于楚,西失于秦,一败于桂陵,二败于马陵,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如果他不是那么盲目的四面征战,耗尽了国力,何至于此?”
郭嘉摸摸庞统的头。“士元最近进步很快啊。子纲先生,你说呢?”
张纮笑着点点头。“士元最近进步的确很快。看到他,我就有老之将至的感觉。”
郭嘉连忙摇头。“先生言重了,我可没有这个意思。”
“无妨,你我同为谋士,意见不一致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求同存异嘛。将军明睿,他知道如何取舍的,我等尽管放言就是了。”
两人相视而笑。
孙策也笑,只是笑得有些苦涩。这些都是人精啊,要想驾驭好他们真是一时半刻也不能大意,说不定人家什么时候就不爽,拂袖而去。好在张纮与郭嘉真的只是缓急不同,并无原则上的分歧,否则他们也不可能合作了,更不可能开这种玩笑。
总的来说,在这种大战略上他还是倾向于听取张纮的意见,郭嘉明察秋毫,但是他太急于立功了,有冒进的可能。张纮有点保守,但他并非迂腐,只是不希望太急,锋芒太露,像魏国一样被各方围攻,疲于奔命,最后耗尽国力。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可不是一句空话,穷兵黩武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
在他们借古喻今,讨论方略的时候,前面龚都已经将五十艘船全部运到鸿沟岸边,派人来通知孙策可以渡水了。考虑到这么大的动静,对面不可能看不到,渡河时肯定会发生交锋,必须派精干的人马抢占滩头阵地才成,孙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将这项任务交给龚都,他的部下离真正的精锐还有一段距离,贸然作战就是白白牺牲,不值得。
很多将领都喜欢拿老弱士卒当炮灰,消耗对方的箭矢和士气,最后才用精锐决定胜负。这样当然有道理,战斗力弱的被淘汰掉,剩下的都是强的。可是孙策不喜欢,他宁愿直接把那些弱的淘汰掉,让他们去屯田,也不愿意将他们当炮灰。这也许就是妇人之仁,有违慈不掌兵的教训,但他就是做不到那么冷血。
“去请陈王来。”孙策对陈到说道。
陈到应了一声,翻身上马,带着十几个骑士奔驰而去。
不出孙策所料,陈到刚离开不久,鸿沟对面就出现了骑士的身影,烟尘大起,越来越多的步卒出现在对岸。孙策策马来到岸边,发现对面是曹昂,与张超当初转告他的信息正相吻合。曹昂身边有三个人,一个穿儒衫的文士,两个披甲的将领,应该是陈宫、曹仁和卫臻。
孙策扬声道:“曹子修,别来无恙?我们又见面了,你可别学你父亲,不战而走啊。”
曹昂窘迫不已,回头看了看曹仁,曹仁鼓励地点点头。曹昂鼓足勇气,大声说道:“孙将军,这次一定奉陪到底,不分胜负,决不罢休!”
孙策大笑道:“甚好,勇气可嘉,不枉我举你为茂才。隔着这么远,说话太费劲了,要不你我各乘一舟,于鸿沟中说些体己话,如何?”
第488章 偷师的曹昂
曹昂的任务是守西门,掩护朱灵右翼的同时阻止城内黑山军突围。考虑到实际地形,袁谭等人估计朱儁会安排孙策攻西门,特地安排曹昂驻守此地。从接到任务的那一刻起,曹昂就在考虑如何应战。
他们父子出道以来输得最惨的不是荥水之战,而是南阳与孙策的几次交手。荥阳之战面对的是以精锐著称的西凉兵,实力悬殊,兵力又严重不足,败也就败了。与孙策交手则不然,几次被孙策以少胜多,曹纯、曹昂甚至受了重伤,曹操最后被打得全军覆灭,无颜再见袁绍,远走关中,自信心严重受损。
半年之后,孙策的实力更强了,曹昂却失去了父亲曹操的庇护,必须独自面对孙策,压力不可谓不大。他反复与陈宫、曹仁等人商议,准备了多种应对方案,其中就包括如何与孙策斗嘴。
面对孙策的邀请,曹昂摇摇头,大声道:“孙将军有孟贲、夏育之勇,昂自惭不如,不敢与将军放对。愿竭浅智,与将军决胜疆场,万死不辞。”
孙策赞了一声:“这曹昂很狡猾啊,明明不敢和我见面,却偏偏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还暗讽我是匹夫之勇。这肯定是陈宫教的,有股子书生的酸腐味。”
张纮笑道:“我也有句酸腐的谏言,就算曹昂愿意,我也不赞成将军与他单独会面。”
孙策大笑。“先生放心吧,我逗他玩呢。”他顿了顿,又道:“朱灵在南门,曹昂在西门,刘备情况不明,谁在东门,难道是袁谭亲自出战?”
“应该不会。”郭嘉摇头道:“对我们来说,东门有黑山军居高临下的配合,最有利于防守,可是对袁谭来说,守住东门很难,他不会亲自上阵。千金之子,尚且坐不垂堂,何况袁家亿万家财,又有着创立新朝的雄心壮志。”
“派人去看看。”孙策拍拍肚子,有些幽怨。“我这是偏将的命,操的却是主将的心啊。”
张纮忍俊不禁。“朱公若能守住洛阳,得益最多的就是将军,多付出一点也是应该的。”
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笑出声来。郭嘉叫来徐晃,让他安排人去东门打探情况。曹昂已经在对岸设防,想偷偷摸摸过河已经不太现实,只剩下强攻一途,看这架势,恐怕也不是一天半天能解决的。孙策老老实实地备战,先让张纮负责立营,做好防范暴雨、洪水的措施,又在河边立下阵地,命辎重营准备设立指挥台,伐木打造射箭用的射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