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人难为情上来,中年男子笑的尴尬:“这个,嘿嘿,您看,小孩子也不会说声谢谢。”
  “没事儿,”车里加寿出了声。问话的小子借机道:“不如,你们把前面的事情对我们说说吧,我们还有吃的给。”
  中年男子一家人大喜:“那太好了。”而车里孩子们早就都有准备,一起伸出小手:“给。”
  不是一块散发香味的点心,就是一个果子。要说中年男子最满意的,是称心如意给的白面饼。
  中年男子喜悦的快要晕倒,好在他不是完全缺吃的,也就还能把持得住。
  认一认道:“细点心不敢收,太贵了。面饼就很好。”
  “再给他们一些。”袁训说过,红花和梅英答应着,往放储备食物的车里取出十几个面饼送过去。
  最小的男孩子“格叽格叽”吃梨时,中年男子等人说了起来。
  太子和齐王全下了车,问他:“当地不救灾吗?”
  “救,本地县太爷是个好的,但人太多了。你们再往前走好大一片地方全决了堤,都往四乡八镇里涌。我们最早受灾,我家老爹有见识,”中年男子对一个头发白了,但看着还精干的老人瞅一瞅:“说这雨要是下久,我们最好多备粮食。当时手头钱不足,只买几袋,”
  中年妇人骂他:“让你当了东西买吃的,你当时不肯。”
  中年男子也怒:“谁知道真的越下越大,最后冲坏桥,冲到庄子里!”
  老人打断他们:“别吵了,多说话多费粮食。收下爷们的东西,倒是赶紧说完,咱们赶紧的上路。”长叹一声:“他姥姥家应该没有雨吧,要是有,咱们可没有那么多吃的。”
  中年夫妻不再争吵,中年男子继续道:“田里让淹,县城里又打抢的事情出来,还是老爹有见识,说我们吃的还有,不如全做成熟的,去亲戚家里避避难。”
  又喊儿子:“小栓柱,别吃一整个梨,分给你姐些,免得闹肚子。”小栓柱早把梨啃完,把个梨核对他晃晃,还舍不得丢。
  “称心如意,取些果子给他们。”宝珠在车里吩咐。称心如意答应着好,又包些果子。
  万大同指路给他们:“我们马过来是三天,我们走的并不快,你们走路十天差不多,到前面大路口,有好些歪脖子树的地方,往东拐,再走两天有个集镇没有受灾。路宽广,也不可能受灾。劝你们路远的话,先去那里投个客栈,大人孩子歇一歇,再上路不迟。”
  又问有没有钱,中年男子说还有。一家人千恩万谢的,就要上路,老人忽然问道:“您老们是往前面去吗?”
  “是啊。”小子回他。
  老人也给他们指指路:“一直走,往这边的路全是受灾的人。你们吃的多,钱也多,小心他们打抢。不如往另一边避开,那里大官道,半个月也没有人家,好在你们马快,可以从那里过道。”
  万大同微笑:“老人家,那你们为什么不走那条路呢?那边没有亲戚吗?”
  老人也露出一脸愁苦:“没有亲戚,我们也能做活安几天的身。是怕半个月的路太近了,没吃的人迟早会过去,还是去孩子姥姥家吧,住在山里,水淹不上去,只要不连天下雨就成。没吃的人也想不到山里有人家,他们不会过去。”
  言下之意,倒是现在受灾也就罢了,灾民成了另一个灾难。
  太子和齐王复述他的话,面色都一变:“半个月路的集镇也挡不住灾民,这是多大的灾情?”
  “去看看再说。”袁训也不好判断,只能温和的这样回答。二位殿下都有喜色:“你肯去了?”
  张大学士倒不是为夸袁训,只是认为在他解释范围之内。往那在雨中幽远而深长的道路看着,在这一家人身后暂时看不到有别的行人,大学士也如见到无数洪水般郑重对待:“到了面前的,哪能不管?”
  袁训也就不用解释,钟南刚打听回来,汗还冒个不停,就不用他。让关安带着几个人快马往前去,换一条跟钟南不同的路。
  钟南觉得没打听出来,无地自容。到袁训面前垂着脑袋:“表叔,我们沿着长江岸边儿上走的。”
  “不要往心里去,你们走的本没有错。”袁训亲切的笑着,亲手取出帕子,给钟南拭去面上雨水。
  孩子们在车里兴奋起来,“当差了当差了,”元皓和小六手舞足蹈,都打开车帘子叫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