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不期而遇(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家的布袋戏传承,到黄氏兄弟已经是第三代,从小就生长在布袋戏世家的两兄弟,自小即耳濡目染地接受种种布袋戏的薰陶。阿公是鼎鼎有名的五洲派布袋戏创始人、与李天碌齐名的国宝级老艺师黄海岱;父亲则是轰动江湖、惊动万教的电视布袋戏教父黄俊雄。出身于这样的家庭,黄华与黄泽并没有太多的其他选择,虽然年轻时也很想耍帅搞乐团,可是终究还是选择继承祖业。
  黄海岱是布袋戏剑仙流派的开创者,而黄俊雄在父亲改革布袋戏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将布偶的尺寸加大,强调眼部的神气,以流行音乐取代传统的锣鼓做配乐,将布袋戏搬到电视上来表演,在台视播出后引起轰动,缔造多项空前的收视记录,连演五百三十八集,收视率最高曾得到97%,戏主角史艳、怪老子、二齿一度成为全台妇孺皆知的“偶”像明星。
  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在午时段上演四年,虽然极受观众欢迎,但台湾的报纸舆论却给予极大压力,认为剧情荒诞影响青少年行为,甚至影响午休时间导致“妨害农工正常作息”,台湾新闻局随即发布三十分钟内只能演出五分钟武打戏禁令,以至于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渐渐做不下去,后来就只能改成发行录影带。
  退出电视荧幕的黄俊雄仍在台湾各地歌厅、剧院巡回演出,几个儿子也都在麾下工作,长子黄华转入幕后专研导播、剧本创作的工作,黄泽则擅长布袋戏最重要的口白绝学,可以以一人配上所有戏偶的旁白。两兄弟在学习的同时并不墨守着曰趋式微的传统布袋戏,等着时有时无的野台戏演出,而是积极谋划着创新布袋戏。
  就在今年,台湾新闻局解除了关于电视布袋戏的禁令,黄家便打算重返电视,但是比起70年代那个媒体娱乐贫乏的年代,如今电视、电影拍摄制作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布袋戏要想与其竞争困难重重,而且在布袋戏最流行的年代里培养的观众,此时都已经年届年,不再是电视观众的主力军,黄家兄弟想要重振布袋戏的辉煌,所以把目光对准了具有广泛观众基础的古龙武侠小说上,想要通过改编古龙的武侠小说,打响布袋戏重返荧幕的第一炮。
  不想在古龙家居然见到了林宥伦,黄氏兄弟心顿时有了一个全新的主意。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