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2 大宋未来的大豪商(2 / 3)
小四哥解释道:“虽然我婆娘嫁了进来,便是我李家的人,这铺子该叫李家麻花。但小的想,王家的麻花铺子在京城开了二十几年,大有名声。小的取名叫王家麻花,自然就能将以前攒下的名声给接过来,这样岂不是更好?”
小道士一想,竖起根大拇指:“是这道理。你果然是块做生意的料。”
小四哥笑道:“恩人,照这样下去,借你的钱用不了半年,小的准能还。”
小道士摇头:“些许银两对我无所谓。小四哥,我跟你说,一个麻花铺子赚得再多,也不过如此。你手上有了银钱后,不妨再做些其他的生意。”
“啊,这个,小的还真没想过。小的只想着,守着这营生,一辈子便吃穿不愁,这样就极好了。”
“不然,小四哥,你信我的,只要你肯努力,肯上进,终有一天,你定能成为我大宋首屈一指的大豪商!你的生意能做到大江南北,甚至能做到海外。到那时,岂不快哉!”
这话一说,小四哥全身剧震,他喃喃地说道:“恩人,你,你是在开玩笑吧?你说,我的生意能做到大江南北,我能成为大宋首屈一指的大豪商?”
借着醉意,小道士大笑道:“我是道士,是有大本事的道士。我既然说你行,那你一定行!”
“明白跟你说,来我这太清院里的人,不过是两位。那相貌威武的人你知道是谁,便是当今皇后的兄长,堂堂当朝太尉。而另外一人,便是你。”
“小四哥,你切勿妄自菲薄。你若真属寻常,我岂会高看于你?”
他拍了拍小四哥的肩:“以后王二妹会知道,她嫁给你,不是你这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而是她这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说完,小道士潇洒离去。
后花园里,小四哥呆呆地坐着,坐了很久很久。他没说什么,只是那双眼睛越来越亮,越来越亮。到后面,竟是比天上的那轮明月,更要明亮!
卧室里,小道士打了个酒嗝:“看小四哥顺眼,就想着鼓励他一下。可貌似刚刚那番话,激励的过了吧!”
“我去,不管了。小四哥能搞出多大的风云?看在上次他将自己从赵四娘身下救出来的份上,他惹出什么麻烦,自己兜着就是了。”
过得十来日,杨太尉来访。
来的,却不是一个人。身后还随从着一人。
杨太尉引荐道:“这是当朝司封郎中,史同叔,别号静斋。是尚书右仆射史浩第三子。淳熙十四年进士。”
那人抢先拜见:“某,史弥远,久闻小神仙大名。今日得见,实是三生有幸!”
小道士小小地吃了一惊,他虽然声名遐迩,但即不是官员,也不是读书人,朝廷官员对他执礼如此之恭,这还是头一遭。
小道士急急回礼:“大人是名门之后,又是进士出身,如此多礼,折杀贫道了。”
杨太尉笑道:“两位就别在那多礼了。甥女婿,你在建康城做了好大的事,也不跟某说说。若不是看到朝廷的嘉奖,某还真不知。”
小道士摇头:“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将两人引入后花园,史弥远惊道:“此园虽不大,但构思处处精巧,布置处处得宜,竟是大家之作啊!某若能这在住三年,便是短寿三年,也心甘情愿!”
小道士听了心中高兴,暗叹:“此人好会说话。”
分宾主做下,端上酒后,三人对酌。
酒过三巡,史弥远笑道:“某说几件趣事,引小神仙一乐,以为佐酒。”
“当今朝堂上,有一‘狗洞尚书’,再一‘狗叫侍郎’。这两个名头如何来的,中间自有其典故。”
“朝中有一大臣,姓许名及之。一次官员们为韩侂胄祝寿,许及之因故迟到,大门已经关闭。他生怕韩侂胄怪罪,一时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竟不顾当朝重臣的体统,从狗洞中钻了进去,一时引为笑谈。韩侂胄见他如此恭谨,就破格提为尚书。所以人称‘狗洞尚书’。”
“任尚书两年,许及之没有升官。就去向韩侂胄哭诉,膝盖不禁弯曲。韩侂胄可怜他,又将他提拔为同知枢密院事,从而跻身于执政大臣。于是时人又称他为‘屈膝执政’” ↑返回顶部↑
小道士一想,竖起根大拇指:“是这道理。你果然是块做生意的料。”
小四哥笑道:“恩人,照这样下去,借你的钱用不了半年,小的准能还。”
小道士摇头:“些许银两对我无所谓。小四哥,我跟你说,一个麻花铺子赚得再多,也不过如此。你手上有了银钱后,不妨再做些其他的生意。”
“啊,这个,小的还真没想过。小的只想着,守着这营生,一辈子便吃穿不愁,这样就极好了。”
“不然,小四哥,你信我的,只要你肯努力,肯上进,终有一天,你定能成为我大宋首屈一指的大豪商!你的生意能做到大江南北,甚至能做到海外。到那时,岂不快哉!”
这话一说,小四哥全身剧震,他喃喃地说道:“恩人,你,你是在开玩笑吧?你说,我的生意能做到大江南北,我能成为大宋首屈一指的大豪商?”
借着醉意,小道士大笑道:“我是道士,是有大本事的道士。我既然说你行,那你一定行!”
“明白跟你说,来我这太清院里的人,不过是两位。那相貌威武的人你知道是谁,便是当今皇后的兄长,堂堂当朝太尉。而另外一人,便是你。”
“小四哥,你切勿妄自菲薄。你若真属寻常,我岂会高看于你?”
他拍了拍小四哥的肩:“以后王二妹会知道,她嫁给你,不是你这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而是她这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说完,小道士潇洒离去。
后花园里,小四哥呆呆地坐着,坐了很久很久。他没说什么,只是那双眼睛越来越亮,越来越亮。到后面,竟是比天上的那轮明月,更要明亮!
卧室里,小道士打了个酒嗝:“看小四哥顺眼,就想着鼓励他一下。可貌似刚刚那番话,激励的过了吧!”
“我去,不管了。小四哥能搞出多大的风云?看在上次他将自己从赵四娘身下救出来的份上,他惹出什么麻烦,自己兜着就是了。”
过得十来日,杨太尉来访。
来的,却不是一个人。身后还随从着一人。
杨太尉引荐道:“这是当朝司封郎中,史同叔,别号静斋。是尚书右仆射史浩第三子。淳熙十四年进士。”
那人抢先拜见:“某,史弥远,久闻小神仙大名。今日得见,实是三生有幸!”
小道士小小地吃了一惊,他虽然声名遐迩,但即不是官员,也不是读书人,朝廷官员对他执礼如此之恭,这还是头一遭。
小道士急急回礼:“大人是名门之后,又是进士出身,如此多礼,折杀贫道了。”
杨太尉笑道:“两位就别在那多礼了。甥女婿,你在建康城做了好大的事,也不跟某说说。若不是看到朝廷的嘉奖,某还真不知。”
小道士摇头:“些许小事,何足挂齿!”
将两人引入后花园,史弥远惊道:“此园虽不大,但构思处处精巧,布置处处得宜,竟是大家之作啊!某若能这在住三年,便是短寿三年,也心甘情愿!”
小道士听了心中高兴,暗叹:“此人好会说话。”
分宾主做下,端上酒后,三人对酌。
酒过三巡,史弥远笑道:“某说几件趣事,引小神仙一乐,以为佐酒。”
“当今朝堂上,有一‘狗洞尚书’,再一‘狗叫侍郎’。这两个名头如何来的,中间自有其典故。”
“朝中有一大臣,姓许名及之。一次官员们为韩侂胄祝寿,许及之因故迟到,大门已经关闭。他生怕韩侂胄怪罪,一时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竟不顾当朝重臣的体统,从狗洞中钻了进去,一时引为笑谈。韩侂胄见他如此恭谨,就破格提为尚书。所以人称‘狗洞尚书’。”
“任尚书两年,许及之没有升官。就去向韩侂胄哭诉,膝盖不禁弯曲。韩侂胄可怜他,又将他提拔为同知枢密院事,从而跻身于执政大臣。于是时人又称他为‘屈膝执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