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章 三王起兵【二合一】(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为肃王赵弘润非但是他魏国的英雄,更是秦国的王婿、楚公子暘城君熊拓的妹夫。
  若是被秦王囘与楚公子暘城君熊拓得知他们的女婿与妹夫死在魏国内斗中,搞不好秦王囘与楚暘城君熊拓会趁机起兵攻打魏国。
  当然,到时候秦王囘与楚暘城君熊拓起兵讨伐魏国,不见得是全然为了给他们的女婿与妹夫报仇,更重要的,多半还是给本国夺取利益。
  尤其是暘城君熊拓,他的妹妹肃王妃芈姜,刚刚给肃王赵弘润生下了儿子赵卫,谁能保证暘城君熊拓不会起兵扶他妹妹芈姜母子上位,让他那刚刚才几个月的外甥赵卫,成为魏国的太子?
  而如此一来,魏楚两国便密不可分,他暘城君熊拓,或可把持魏楚两国的力量,成为当世最具权势的男人。
  到时候,无论是太子弘誉也好、他庆王弘信也罢,都会被暘城君熊拓逐一铲除,一个也活不成。
  更要命的是,只要暘城君熊拓喊出口号,扶持他外甥赵卫,肃王一系的军队势必会听从前者的号召,协助暘城君熊拓。
  想到这里,庆王弘信便不由得冷汗淋漓。
  他可不愿意招惹暘城君熊拓这个疯子,要知道,当年他父皇魏天子赵元偲招惹了暘城君熊拓后,后者整整报复了魏国十几年,每年都派兵攻打、骚扰魏国。
  恐怕在整个魏国内,也只有肃王赵弘润这个暘城君熊拓的妹夫,才能在得罪了后者之后,双方依旧能相安无事。
  而如今,没有了肃王赵弘润压着暘城君熊拓,庆王弘信实在没有把握能稳定局势。
  因为他知道,一旦他八弟身故的消息传来,楚国是肯定会设法介入的。
  想到这里,庆王弘信非但不敢将这件事传开,还得帮忙遮掩、封锁消息,至少在他攻入大梁,取代太子弘誉把持朝政前,他绝对不希望秦国或者楚国介入这件事。
  当然,写一封信将这件事告诉桓王赵弘宣,这还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乎,庆王弘信在当日就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了桓王赵弘宣手中。
  当得知兄长赵弘润在逃离大梁时遇害后,桓王赵弘宣惊怒地满身冒汗,于行军途中怒声骂道:“本王誓杀赵弘誉!”
  随即,桓王赵弘宣便下令诸军急行军。
  尽管庆王赵弘信也好,桓王赵弘宣以及燕王赵弘疆也罢,都没敢将「肃王赵弘润在逃离大梁时遇害」的消息传开,但这件事,还是难免在魏国国内逐渐传开了。
  这也难怪,毕竟「肃王赵润」的身份太特殊了。
  曾几何时,在太子弘誉与庆王弘信两人的相互声讨中,国内的魏人基本上还是站在太子弘誉身边,毕竟在魏国百姓的朴实的观念中,太子弘誉是他们魏国的储君,此人讲的话,当然要比庆王弘信可信地多。
  可如今,太子弘誉害死了肃王赵润,这就足以让魏国大部分的百姓改变原来的态度,齐刷刷地倒向庆王弘信。
  肃王赵润那是谁?那是魏国的英雄!
  是几次拯救魏国于水火,几次挫败了韩国、楚国等强大邻国的魏国英雄,可太子弘誉却害死了这位可敬的殿下,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太子弘誉并不像传闻的那样贤明!
  在这个局面下,国内的舆论纷纷倒向庆王弘信,以至于庆王赵弘信、桓王赵弘宣、燕王赵弘疆三人分三路逼近大梁的途中,所经过的县城几乎是望风而降。
  时至洪德二十五年二月中旬,庆王赵弘信率领庆王军率先逼近大梁。
  期间,南梁王赵元佐甩掉了上将军韶虎的魏武军,成功赶上庆王军,与庆王军在梁郡汇合。
  而此时,太子弘誉则命禁卫军、鄢陵军、商水军、游马军,以及他假借魏天子名义从三川调来的五万羯角骑兵,各自驻守在大梁一带。
  眼瞅着一场恶战即将展开。
  而与此同时,被传闻为已经亡故的肃王赵弘润,也早已带着青鸦众秘密潜进了梁郡,关注着这场大战。
  “……启禀殿下,三王的军队已逼近大梁,而大梁方面,亦将诸军部署在城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