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4章 魏韩新岁首战:山阳之战!【二合一(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同出席的,还有赵弘疆的大舅子孙颢。
  在商议过程中,诸人无不忧心忡忡。
  平心而论,山阳县在短时内倒是不至于会被韩军攻陷,毕竟燕王赵弘疆在山阳县经营了四五年,无论是城防还是城内魏人的民心,都是极为可靠的。
  问题在于两点:
  首先,从目前北疆的战况着眼,山阳县的战略意义已经非常小,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待等开春之后,韩军将大举渡河攻打大河以南的魏、卫两国领土,届时负责进攻河内郡的,可能仅仅只是邯郸方向韩军的一路偏师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山阳县的压力虽大大减低,但已经起不到分担韩军压力的作用,且没办法支援本国。
  其次,在韩军骑兵的渗透袭击战术下,山阳县、怀邑县等地已变成一座座孤城,被韩军切断了与本国的联系,在这种情况死守山阳,最终仍逃不过被韩军攻陷的命运。
  因此,宗卫刘序提出建议,趁着韩军还未开始行动,迅速撤到怀邑,与怀邑那一部分镇反军汇合,设法渡过大河,在原阳、南燕重新布置防御——那才是开春后魏韩之战的主战场。
  但宗卫曹焱立刻提出了反对意见:“山阳县,除我山阳军与南燕军合计两万余人外,还有数万魏民,怎么可能悄无声息地全部撤到大河以南?你当那些韩军骑兵都是瞎子么?”
  顿了顿,他又说道:“更何况,若韩军占了山阳,天门关怎么办?”
  是的,在天门关,还有商水军三千人将吕湛率领的五千驻守军,即是守卫着天门矿场,同时也是守卫着河内与上党的要道。
  山阳若被韩军攻陷,天门关亦难以久守,这座关隘一丢,则韩军便可直驱上党郡境内,到时候,肃王军好不容易打下来的上党郡,多半就要拱手还给韩国。
  “唔,这不可!”燕王赵弘疆亦摇摇头,提出了反对意见。
  记得在退守山阳之后,他就联系了天门关守将吕湛,还有镇守孟门关的魏将姜鄙的北三军,使天门关、山阳、孟门关三点相互支援,从而在韩军的进攻下撑到了寒冬。
  无论从情谊还是战略角度来说,赵弘疆都不可能放弃这两支友军。
  “要不然我军退守天门关?”一名山阳军将领建议道。
  听闻此言,燕王赵弘疆隐隐有些意动。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毕竟天门关距离山阳县并不远,赵弘疆是很有可能将两万余军队以及数万山阳百姓迁入天门关的。
  到时候,他赵弘疆与天门关守将吕湛汇合,凭借近三万的兵力,足可抵挡韩军。
  至于那数万山阳百姓,则大可迁入上党郡内的县城,去年肃王赵弘润打下上党后,东宫党以及其他诸位皇子势力的帮衬贵族,亦在上党郡经营了一番,虽然收成不多,但终归是有些粮食的。
  唯一的问题是,一旦山阳军放弃了山阳、退守天门关,虽说天门关易守难攻,但魏军想要再打出来,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更要紧的是,待等开春之后,韩军的攻势就会像水银泻地般席卷河东、河内两郡,到时候,上党郡就会成为一块被隔离于魏国本土之外的飞地,在这种情况下,上党郡是守不住多久的。
  正因为这样,南梁王赵元佐的主力军虽然退守到原阳、南燕一带,但仍留下了一支军队驻守怀邑,再加上燕王赵弘疆驻守的山阳,以及五千商水军驻守的天门关,艰难联系着上党郡与魏国本土。
  随后,屋内诸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了种种建议,燕王赵弘疆静静地听着。
  良久,燕王赵弘疆在经过权衡之后,做出了一个让诸人感到非常吃惊的决定:死守山阳!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最最危险的决定,因为一旦韩军在开春后展开攻势,到时候山阳就是一座孤城,这无疑是十死无生的局面——退守天门关尚有一线生机,但死守山阳,则必死无疑!
  当然了,其实最安全的策略就是抛下山阳的百姓,也不顾天门关乃是上党郡的安危,迅速撤到大河以南,到时候与南梁王赵元佐的主力军汇合,至少燕王赵弘疆本人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很显然,燕王赵弘疆做不出来这种事,立誓要为国镇守国门的他,岂会抛弃山阳县的百姓,抛弃上党郡的友军?
  而听闻燕王赵弘疆的决定,屋内诸人大惊失色,毕竟这是最最“糟糕”、最最危险的选择。
  抢在诸将劝说之前,燕王赵弘疆正色解释道:“本王也有本王的考量。……你们不知,我妻兄孙颢此番前来,虽然押运的粮草被韩军所截,但他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消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