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返回同济大学(2 / 3)
教自已经济史的李默然教授和一众老师正在办公室里工作,李铁悄悄走到李教授身后,发现李教授正在做一份关于国民工业改革的论文。
因为做的比较入神,李教授并不知道李铁已经来到身后,李铁头一次来到教授的办公室,发现李教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一九二四界博士毕业生的照片。
而照片中,李默然赫然在列。“原来李教授还是个海归呀?这个年代的海归哪一个不是真才实干的大能呀?想想后世的钱三强,钱学森。哇!好像又要捡到宝了。”
心中窃喜不已的李铁,悄悄从旁边拿起一份已经写好的论文,发现这个教经济史的李教授不是一般有能力。
李教授在论文中不但指出了现在的民国没有国防工业,更没有国济民生的支柱产业,全国还是一个以全农业为主的农业国家。
而纵观各国列强自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短短一百多年,因为大力发展工业,都已走到世界强国的行列。
中国作为最古老的文明古国,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资源有资源,可是就因为清政府闭关锁国几百年,才导致今日中国之落后。
所以这个李教授结何各国发展史和经济史,用大量的数据,写了这一份长达几百页的国防工业论文,准备在国家统一之后,将这份论文献给国家。
都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原来自已要找的所谓经济专家就在自已身边。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教授自已第一节课的年青教授李默然教授。今年只有二十六岁,也正是最年富力强的年纪。
办公室里的教授有十几人,可是并没有人注意到站在李默然身边的李铁。因为他太年青,别的教授还以为是哪个班的学生来请教学业,并没有想到这人就是前阵子大家天天讨论的主人公李铁。
“老师,你的这篇论文写得真好。为什么不发表一下?”李铁在一旁轻声的询问。
李默然还在注视着一组数据,并没有抬头看李铁,听到有人询问,随口答道:“虽然基本完成了,可是还不到发表的时候。”
“哦?那什么时候才到了发表的时候呢?”
“至少也要等中国统一了,有了一个统一的政府才能实施我的这些想法。”
“可是再好的设计,要是没有经过实践,你就算把这个交给政府,政府也不一定会采用呀?”
“是呀,你这一说我才想到这个问题,这可怎么办?”李默然一下子愣了。
“那为什么不先找个地方试验一下呢?要不然如何知道你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的?”李铁继续引导。
“开什么玩笑?这是国防工业,随便一项都是上百万的投资,你当小孩过家家呀,就算我想找人实验,谁又有这么多的钱呢?
再说就算有人有了这么多的钱,也不一定认识我,就算认识我,也不一定就可以舍得给我投钱。咦,谁在跟我说话呢?”这李默然教授这才回过神来,抬头一看眼前,没看到人影。
“老师我在你身后呢。”李铁轻轻提醒一下李教授。
李教授回头看了一眼李铁:“啊,原来是你,李铁。”李教授竟然很高兴的喊了出来。
谁知他这一喊不要紧,全办公室里到处都是惊呼声:“啊,李铁,李铁怎么了?”
“啊,李铁,李铁在哪呢?”
“啊,李铁,李铁在咱们办公室呢。”
“啊,李铁,李铁来了。快逮住他,别让他跑了。”到处都是惊讶和惊喜的惊叫声.
这里可是十几位大学教授呀,一个个年青的也有三四十岁,年纪大的都有六七十岁了。确好像是突然看到了最心爱玩具的小孩子,一帮人刷的一下就将李铁包围了。
“听说你在香港建了个全亚洲最大的仓库,你是不是想将那里建设成为一个全亚洲的海运中转站,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听说你在那里建了一个造船厂,为什么不在上海建厂?上海的位置,技术,材料,哪样都比香港强。”
“听说你在香港光买地就花了三百万,初期基建又投了两百万。后期各类材料和设备,你至少还要投入五百万,再加上头一年的开销,又得两百万。
我估计你的总资产至少得两千万以上,而且你应该还有不少别的来钱道,以解决香港工业城这只吞金兽。可是纵观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能拥有如此多的资产,更不要说能一次性拿出上千万的现金。李铁,你能告诉我你的资金主要来源么?” ↑返回顶部↑
因为做的比较入神,李教授并不知道李铁已经来到身后,李铁头一次来到教授的办公室,发现李教授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一九二四界博士毕业生的照片。
而照片中,李默然赫然在列。“原来李教授还是个海归呀?这个年代的海归哪一个不是真才实干的大能呀?想想后世的钱三强,钱学森。哇!好像又要捡到宝了。”
心中窃喜不已的李铁,悄悄从旁边拿起一份已经写好的论文,发现这个教经济史的李教授不是一般有能力。
李教授在论文中不但指出了现在的民国没有国防工业,更没有国济民生的支柱产业,全国还是一个以全农业为主的农业国家。
而纵观各国列强自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短短一百多年,因为大力发展工业,都已走到世界强国的行列。
中国作为最古老的文明古国,要地有地,要人有人,要资源有资源,可是就因为清政府闭关锁国几百年,才导致今日中国之落后。
所以这个李教授结何各国发展史和经济史,用大量的数据,写了这一份长达几百页的国防工业论文,准备在国家统一之后,将这份论文献给国家。
都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原来自已要找的所谓经济专家就在自已身边。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教授自已第一节课的年青教授李默然教授。今年只有二十六岁,也正是最年富力强的年纪。
办公室里的教授有十几人,可是并没有人注意到站在李默然身边的李铁。因为他太年青,别的教授还以为是哪个班的学生来请教学业,并没有想到这人就是前阵子大家天天讨论的主人公李铁。
“老师,你的这篇论文写得真好。为什么不发表一下?”李铁在一旁轻声的询问。
李默然还在注视着一组数据,并没有抬头看李铁,听到有人询问,随口答道:“虽然基本完成了,可是还不到发表的时候。”
“哦?那什么时候才到了发表的时候呢?”
“至少也要等中国统一了,有了一个统一的政府才能实施我的这些想法。”
“可是再好的设计,要是没有经过实践,你就算把这个交给政府,政府也不一定会采用呀?”
“是呀,你这一说我才想到这个问题,这可怎么办?”李默然一下子愣了。
“那为什么不先找个地方试验一下呢?要不然如何知道你的方法是不是正确的?”李铁继续引导。
“开什么玩笑?这是国防工业,随便一项都是上百万的投资,你当小孩过家家呀,就算我想找人实验,谁又有这么多的钱呢?
再说就算有人有了这么多的钱,也不一定认识我,就算认识我,也不一定就可以舍得给我投钱。咦,谁在跟我说话呢?”这李默然教授这才回过神来,抬头一看眼前,没看到人影。
“老师我在你身后呢。”李铁轻轻提醒一下李教授。
李教授回头看了一眼李铁:“啊,原来是你,李铁。”李教授竟然很高兴的喊了出来。
谁知他这一喊不要紧,全办公室里到处都是惊呼声:“啊,李铁,李铁怎么了?”
“啊,李铁,李铁在哪呢?”
“啊,李铁,李铁在咱们办公室呢。”
“啊,李铁,李铁来了。快逮住他,别让他跑了。”到处都是惊讶和惊喜的惊叫声.
这里可是十几位大学教授呀,一个个年青的也有三四十岁,年纪大的都有六七十岁了。确好像是突然看到了最心爱玩具的小孩子,一帮人刷的一下就将李铁包围了。
“听说你在香港建了个全亚洲最大的仓库,你是不是想将那里建设成为一个全亚洲的海运中转站,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听说你在那里建了一个造船厂,为什么不在上海建厂?上海的位置,技术,材料,哪样都比香港强。”
“听说你在香港光买地就花了三百万,初期基建又投了两百万。后期各类材料和设备,你至少还要投入五百万,再加上头一年的开销,又得两百万。
我估计你的总资产至少得两千万以上,而且你应该还有不少别的来钱道,以解决香港工业城这只吞金兽。可是纵观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能拥有如此多的资产,更不要说能一次性拿出上千万的现金。李铁,你能告诉我你的资金主要来源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