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用说,海里的食物,多到吃不完。
  钱汝君觉得这个时代的人都是睁眼瞎。
  但是,这些人没有食物吃,有一个原因,就是太依赖别人。
  为什么会依赖别人?因为消息的渠道太少。
  因为不识字所以不知道旁边有食物。
  也因为识字的人,不会别的东西,他们把书就当成谋生的工具。
  在钱汝君眼里,识字本身是获得学习的能力。
  至于那些养生的学问。必须是吃饱穿暖,闲着没事干,才能学习的事。
  在钱汝君看来,大汉达到吃饱穿暖没事干的人,不多。
  而且这种人,常常请不到好的学问老师。
  所以就成为世间公害,吃喝玩乐嫖赌样样来。
  识字,是为了获得知识,知识,是为了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然而,知识在这个时代,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一般人,就算想学也学不起。在他们眼中,学这些学问,必须把一切的事情都放下。
  只有少数人能够把这些学问和识字的道理分开。
  钱汝君知道,就算她把这些话讲出去,百姓也不会懂。
  反而会认为,钱汝君当了公主,就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话来。
  不懂得百姓的困苦,不知道百姓的需求。
  或许,钱汝君真的不懂。生活的痛苦,只有真正面临痛苦的人,才能够懂。
  南方的土地的确需要开拓,没有真正的把土地开拓出来,让汉人铺满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不会真正属于大汉。随时都有造反的可能。
  或许,是大汉的土地太大了,有想要占领更多的地方,好让子孙过好一点的生活。
  讲完了婚姻问题,皇帝一转眼又开始说北方的大草原问题,怎么样建立一个匈奴州郡,这样的地方又要怎么管理,都是值得花很多时间探讨的问题。
  钱汝君觉得,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最好。
  可惜,这时候专业的人,不是这些主官,而是那些胥吏。
  而,大汉的胥吏,还有很多不识字,只是照着先辈的方式做事。
  你要让他换一个方法,很可能,他马上变成不合格的胥吏。
  使用大汉的管理传统的管理方法很明显的,对这些地方是不适合的。
  或许用大秦的管理方法,还有一点希望。
  钱汝君也没有什么好意见,后是对于少数民族的管理,在钱汝君的眼中就是个坑,对他们太好的结果就是让他们可以坑普通的汉人。
  对他们不好,他们就会不断的造反。
  在钱汝君看来,其实,最主要还是,让这个地方的人,慢慢融入汉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