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节(3 / 4)
山崩土石流这些东西几乎很难避开水的影响,除非大地带来另外一种动能,也就是地震,否则大部分的情况之下,这些东西的发生都跟水有关。
即使你身着雨具,又怎么能避免这些危险呢?
钱汝君知道这时候不能阻止项御河的创意。因为学生有创意,必须让他们有发挥出来的空间,否则就会使他的生命构成妨碍。
钱汝君还是很有耐心的听项御河说明他的雨具。
对钱汝君来说,项御河的雨具其实对没有太新潮的概念。
他使用的概念是改变材料,利用材料。
也就是说寻找着能够防御水的衣料。
很多人没有料想到丝织品,其实是可以防水的,项御河却注意到了。
钱汝君曾经注意过丝绸的这一项特殊布料。因为在后世丝绸甚至可以做防弹衣。
透过不同的编织方式丝绸能够表现出来的质感不同。
可惜在船上项御河没有太好好的条件。
因为这里可没有专门的纺织娘可以帮他实验各种不同的织法,而且项御河也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是用其他材料来辅助制成防水特殊衣料。
即使是在后世,材料学本身也是科技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让这个世界的物质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丝绸编织方法的改进其实也是材料学的一部分,这个时代大部分的编制方法都是延续前代而发展出新的一种编制方法,只是为了纹路的需要,让丝绸变得更美观。
大量的事物在一百多年内被发明出来。
不是之前的累积不够多,而是没有这么多的人力投入。
第五五四章 跟随
当他们懂得字了之后,他们增加了学习的时间空间,然后得到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开始了创造。
认识字,能更容易从别人的身上借到力量。
项御河他发明的衣料的确美观,而且又方便穿在身上,的确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
根据钱汝君自实验的结果,在防水能力上面,在不断倒水的情况之下,至少可以阻挡水一刻钟的时间。
算起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在项御河的印象中下雨下个一刻钟的情况是很难得的。
其实这跟项御河没有有到山上住过多雨地带有关系。
山上的雨其实比平地更多,就算内地不常下雨,但是在靠近朝鲜半岛的山区雨日是比较多的。
钱汝君曾经读过的雨量表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在后代比较干燥的时候,它的雨量都可以下到一千五百毫米以上。
而内地同纬度的流量,不过只有四百多而已。
项御河是来自后世只有于这四百毫米多的内地,对于一千五百毫米,甚至更多的雨量几乎没有办法想象。
而山上的雨量几乎可以说是平地的两倍。 ↑返回顶部↑
即使你身着雨具,又怎么能避免这些危险呢?
钱汝君知道这时候不能阻止项御河的创意。因为学生有创意,必须让他们有发挥出来的空间,否则就会使他的生命构成妨碍。
钱汝君还是很有耐心的听项御河说明他的雨具。
对钱汝君来说,项御河的雨具其实对没有太新潮的概念。
他使用的概念是改变材料,利用材料。
也就是说寻找着能够防御水的衣料。
很多人没有料想到丝织品,其实是可以防水的,项御河却注意到了。
钱汝君曾经注意过丝绸的这一项特殊布料。因为在后世丝绸甚至可以做防弹衣。
透过不同的编织方式丝绸能够表现出来的质感不同。
可惜在船上项御河没有太好好的条件。
因为这里可没有专门的纺织娘可以帮他实验各种不同的织法,而且项御河也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他是用其他材料来辅助制成防水特殊衣料。
即使是在后世,材料学本身也是科技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让这个世界的物质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丝绸编织方法的改进其实也是材料学的一部分,这个时代大部分的编制方法都是延续前代而发展出新的一种编制方法,只是为了纹路的需要,让丝绸变得更美观。
大量的事物在一百多年内被发明出来。
不是之前的累积不够多,而是没有这么多的人力投入。
第五五四章 跟随
当他们懂得字了之后,他们增加了学习的时间空间,然后得到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然后开始了创造。
认识字,能更容易从别人的身上借到力量。
项御河他发明的衣料的确美观,而且又方便穿在身上,的确具有一定的防水能力。
根据钱汝君自实验的结果,在防水能力上面,在不断倒水的情况之下,至少可以阻挡水一刻钟的时间。
算起来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在项御河的印象中下雨下个一刻钟的情况是很难得的。
其实这跟项御河没有有到山上住过多雨地带有关系。
山上的雨其实比平地更多,就算内地不常下雨,但是在靠近朝鲜半岛的山区雨日是比较多的。
钱汝君曾经读过的雨量表可以看得出来由于季风气候的影响,在后代比较干燥的时候,它的雨量都可以下到一千五百毫米以上。
而内地同纬度的流量,不过只有四百多而已。
项御河是来自后世只有于这四百毫米多的内地,对于一千五百毫米,甚至更多的雨量几乎没有办法想象。
而山上的雨量几乎可以说是平地的两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