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四十二章
  京都位于北地, 气候干燥。
  春日后难得下一场雨, 外出劳作的人也趁机在家休息, 有闲不住的汉子和妇人,搬着小板凳,在门口的屋檐下跟别人摆起了棋局,或者摆起了龙门阵(闲聊)。
  牛大妈就是其中一个。
  她膀大腰圆, 身体好力气足,在外能顶一个男人, 在家干活利索, 家里家外收拾的井井有条, 人人称道。
  唯一让她操心的, 就是大儿子都二十好几了, 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姑娘。
  无他, 他儿子眼光太高了。
  说不看外貌,能谈得来就行, 这要求乍看起来没什么, 可是儿子在衙门里当差,每日所见所闻都是当官老爷们的断案处事, 还时不时被师爷拉去听什么授课。
  久而久之, 就学了一肚子的理。
  就连典当铺里上过三年学堂的庆小哥,跟老大都不一定能聊到一块去, 寻常人家的姑娘,哪里有上学的条件。
  老大的性格,十头牛拉不回, 现在又是吃皇粮的,在家说一不二,硬看了几个都闹得不欢而散。
  现在她也不敢强逼了,只能得空跟街坊邻居聊聊,看看有没有适合的,比如落魄秀才家的姑娘,大户人家放出来的丫鬟,哪怕是合适的寡妇也行。
  她正和徐大姐聊着家常,巷子口,不知道谁喊了一声:“天理昭昭,疏而不漏,赏罚邢责,皆是天恩。换张嘞——”
  徐大姐放下针线篓,有些迟疑的看着对面的牛大姐:“衙门换告示了,也不知道又多了几户,去看看?”
  牛大姐将鞋底将鞋底一卷,塞进了怀里:“去看看。”
  巷子两边,无论是聊天的,纳鞋的,补衣服的,摘菜的……都不约而同的将东西收了起来,关上自家门,带着雨伞朝着巷子口汇集过去。
  虽然是平头老百姓,但是他们生活在天子脚下。
  巷子里有大半人家都是靠着达官贵人讨生活,平日里就有关注告示的习惯。
  往日还不觉得什么,今岁涉事的大户人家似乎有些多,前几日还定的翻修杂活,转头来说不用了,说东家已经下狱了。
  所以近来关注告示的人愈发多了起来。
  牛大姐他们赶到时,黑榜前已经聚集满了人,有的戴着雨伞,有的戴着斗笠,有的刚做完活还没来得及换衣服的,就光这个膀子站在一旁,大雨淋着也没有丝毫在意。
  都是街坊四邻,彼此相熟,你一言我一语的,就讨论开了。
  有讨论数量的:
  “今日怎么换的这么多?一二三……有六张。”
  “前个衙门休沐,堆积了几天,都在这了。”
  “我说呢。”
  有讨论内容的:
  “老张伯,您给念念,这上面说的什么呢?”
  “这张啊,说齐家亏空税银,一干家眷,端午之后流放三千里……”
  “齐家?月初一食物布粥施斋的齐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