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亚历山大港(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历史上,亚历山大在此建城的目的是想要在埃及建立一个希腊人的中心,作为希腊与富饶的尼罗河谷之间的联系。当时在埃及只有一个地方具备建立这样一座城市的条件。
  亚历山大港位于法老岛的後面,又不受尼罗河口淤泥的阻碍,当时当地已有一个埃及的小城,这座小城主要是渔人和海盗的居地。
  亚历山大走后,他的总督克里奥米尼继续城市的建造,但后世的考古证实,这座城市主要是托勒密完成的。
  亚历山大港取代被摧毁的泰尔成为欧洲与阿拉伯和印度之间贸易的中心。一个世纪后,它的规模就已经超过了迦太基,在此后的数世纪中,它仅小于罗马城。在罗马时代,亚历山大港名义上是一个自由的希腊城市,它拥有自己的元老院。奥古斯都废除了这个元老院的司法权,但谢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后来又恢复了其司法权。
  亚历山大港不仅是一个古希腊文化的中心,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犹太人城市。七十士译本就是在那里完成的。
  开始的托勒密统治者维护城市的发展,并使得其大学成为希腊最好的大学。同时这些统治者将其居民分为希腊人、犹太人和埃及人。从托勒密四世开始,城市内各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开始加剧。
  公元前80年,亚历山大港按托勒密十世的意愿正式受罗马管理,但此前一百多年中,它已经受罗马影响了。它控制着罗马帝国最重要的粮仓之一。
  公元4世纪晚期,基督徒迫害其它教的信仰者达到鼎点,在罗马帝国境内许多庙宇和神像被毁,异教仪式被禁,从事异教仪式甚至被处死刑,图书馆被关闭。
  公元391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下令摧毁所有神庙,亚历山大港图书馆可能就是这个时候被毁的。
  公元616年,波斯国王科斯洛埃斯二世占领亚历山大港,虽然数年后,拜占庭皇帝赫拉克留重新占领亚历山大港。
  但是随着阿拉伯帝国的逐渐兴起,拜占庭人在亚历山大港的统治,便显得不牢靠了。当初杜睿环球航行,到达埃及之后,亚历山大港便已经被当时阿拉伯帝国的西征统帅奥斯曼占领了,虽然拜占庭人在杜睿的帮助下,暂时驱逐了阿拉伯人,但是在穆阿维叶上台之后,再一次派出了远征大军,最终在围困亚历山大港十四个月后占领亚历山大港,在这十四个月中亚历山大港没有获得任何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援助。
  虽然此后不久,希腊人趁阿拉伯军队外出,再次占领亚历山大港,但是阿拉伯人闻讯后立刻返回,并且很快就恢复了对亚历山大港的统治。
  亚历山大港最著名的建筑就要属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灯塔了,这座建于公元前270年,在历史上这座135米高的巨型灯塔屹立了1000多年之久才被地震所毁,从公元前281年建成点燃起,直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伊斯兰大军征服埃及,火焰才熄灭。它日夜不熄地燃烧了近千年,这是人类历史上火焰灯塔所未有过的。
  世界公认的古代七大奇观有两个在埃及,一个是名列七大奇迹之首的金字塔,另一个就是名列第七位的亚历山大港灯塔。
  这座灯塔不带有任何宗教色彩,纯粹为人民实际生活而建,亚历山大港灯塔的烛光在晚上照耀着整个亚历山大港,保护着海上的船只,另外,它亦是当时世上最高的建筑物。
  公元前330年,不可一世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攻占了埃及,并在尼罗河三角洲西北端即地中海南岸,建立了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这是一座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城市,在以后的100年间,它成了埃及的首都,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而且也是整个地中海世界和中东地区最大最重要的一个国际转运港。
  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20米,加上塔基,整个高度约135米。塔楼由三层组成:第一层是方形结构,高60米,里面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房间,用来作燃料库、机房和工作人员的寝室;第二层是八角形结构,高15米;第三层是圆形结构,上面用8米高的8根石柱围绕在圆顶灯楼。
  灯楼上面,矗立着8米高的太阳神赫利俄斯站立姿态的青铜雕像。整座灯塔都是用花岗石和铜等材料建筑而成,灯的燃料是橄榄油和木材。整个灯塔的面积约930平方米。聪明的设计师还采用反光的原理,用镜子把灯光反射到更远的海面上。这座无与伦比的灯塔,夜夜灯火通明,兢兢业业地为入港船只导航,它给舵手带来了一种安全感。
  方形塔基14米高,实质上是覆盖在大岩礁上的一座三四层高的大棂。在塔基正中拔起的下层塔身有71米高,同样为方形,上端四角各有一尊“波赛东之子吹海螺”的青铜铸像,朝向四个不同的方向,用以表示风向和方位。中层塔身又缩成细柱形,9米高。在中层塔身的八角方位上立起八根石柱,共同支起一个圆形塔顶。这个洋葱头形的圆塔顶,成了后来伊斯兰清真寺建筑的重要参考借鉴物。
  上层塔身之上是一圆形塔顶,其中一个巨大的火炬不分昼夜地冒着火焰。塔顶之上铸着一尊高约七公尺的海神波赛东青铜立像,为这座建筑增添了神话与艺术的风采。
  亚历山大港灯塔的外部造型非常美观考究,内部结构也十分严密复杂。塔基的几层有50多个房间,估计这些房间是值班人员住宿、办公或操作各项业务,也可能是天文学家、气象学家观察天象的专用房间。三层塔身本不适用,为克服单调感,求得整体建筑具有艺术性的视觉造型,因而建有许多相当于楼房的层层窗口。一些研究者们认为塔身下层内部宽阔,从这里修筑了通到塔顶的倾斜的螺旋式上升的通路。在通到中层和上层的倾斜梯上还分别筑有32个和18个台阶。正中间有一个相当于现代电梯的人工升降装置,用以运送火炬燃料及各种物品,保证火炬长年日夜不熄。
  据传,火炬的作用除本身的火焰光芒外,还设有一个凹面金属镜,反射出的耀眼的火炬火光,使60公里以外的航船能遥望到灯塔的方位,从而不会迷失方向。可径直向亚历山大港驶来。
  在历史上的公元700年,亚历山大发生地震,灯室和波西顿立像塌毁。关于此事,传说东罗马帝国一位皇帝企图攻打亚历山大,但惧于其船队被灯塔照见,于是派人向倭马亚王朝的哈里发进言,谎称塔底藏有亚历山大大帝的遗物和珍宝。哈里发中计下令拆塔,但在黎民百姓的强烈反对下,拆到灯室时便停止。公元880年,灯塔修复。公元1100年,灯塔再次遭强烈地震的破坏,仅残存下面第一部分,灯塔失去往日的作用,成了一座瞭望台,在台上修建了一座清真寺。直到1301年和1435年两次地震,灯塔全毁。
  关于亚历山大港灯塔的建立,还曾有一个传说,公元前280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月黑风高,一艘埃及的皇家喜船,在驶入亚历山大港时,触礁沉没了,船上的皇亲国戚及从欧洲娶来的新娘,全部葬身鱼腹。
  这一悲剧,震惊了埃及朝野上下,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下令在最大港口的入口处,修建导航灯塔。经过40年的努力,一座雄伟壮观的灯塔竖立在法洛斯岛的东端。它立于距岛岸7米处的石礁上,人们将它称为“亚历山大.法洛斯灯塔”。
  当亚历山大港灯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1500年来,亚历山大港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
  一位阿拉伯旅行家曾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
  公元14世纪,亚历山大城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地震,摇晃的大地以巨大的力量摧毁了这座古代世界的建筑奇迹。这座亚历山大城的忠诚卫士,这顶亚历山大城的王冠就这样消失了。
  杜学文很幸运,他还能看到亚历山大港灯塔的全貌,当初在杜陵的时候,他曾听杜睿说起过,在杜睿的描述当中,那座灯塔简直就是不弱于万里长城的存在,杜学文也一直心驰神往。如今他走算是有机会看到了。
  前进,前进,加速前进!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