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改天换地(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袁绍的八大谋士商量之后,觉得时机可能还不太成熟,这个时候还有大量保皇派的老家伙存在,这些老家伙别的没有,就是有辈分摆在那,名声放在那,影响力很大。袁绍要是敢动他们,这些老家伙的影响力恐怕会对天下的稳定产生很大影响。
  但袁绍已经四十多了,在这个人均寿命三十出头的世界,袁绍觉得再等下去他就老了,所以一定要尽快登基称帝。这却让八大谋士为难了,没办法之下,只好联络群臣劝进。
  朝堂上虽然有一些保皇党存在,但都是些有名无实之辈,权势一直掌握在袁绍手里,朝堂上九成以上也都是袁绍的人,所以群臣劝进也算行得通,袁绍就同意了。
  但是在第一次朝堂劝进的时候,却遭到了那不到一成保皇党的严厉斥责,大骂袁绍的这些臣子是乱臣贼子,还让袁绍杀之以儆效尤。
  袁绍气坏了,回到家里拿着剑乱砍:“这些老家伙,本将军一定要杀了他们!”
  发泄了一通之后,袁绍觉得光发脾气也没用,事情总要解决,于是再次召集八大谋士,让他们出出主意。
  八大谋士也是唉声叹气,他们都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袁绍有点太着急了,可是身为臣子,就应该为主分忧。但现在的确形势不太好,有些顽固的保皇派至少需要五六年才能清洗干净,于是八大谋士深思细想之后,还是劝袁绍再等等,让袁绍用五六年时间把这些人清洗掉之后再改朝换代。
  但袁绍是个倔脾气,尤其到了现在,天下基本上在他手里的时候,他那自大的本性露出来了:“不行!本将军一定要在两内登基!你们都给本将军好好想想!”
  八大谋士苦笑,我们都想了好多天了,真没有稳妥的招啊!
  见自己的八大谋士都没招,袁绍叹了口气:“看来本将军只有求助小右了。”
  八大谋士沉默了。
  甘心吗?不甘心。但有什么办法?他们就是没办法,袁绍去找左小右要法子,他们能怎样?但从内心深处,他们也想看看左小右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帮助袁绍拿下帝位?
  要是这样左小右都有行之有效的办法,他们……就承认左小右的确是天下第一谋臣。
  于是数日后,左小右接到了从洛阳发来的密信。
  看完密信上的内容后,左小右淡淡一笑,回了八个字:“威压皇臣,恩惠百姓。”大概觉得这么说还不够清楚,左小右干脆写了句大白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几天后,袁绍接到左小右的回复,突然想起了当初左小右所说的那番话: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回想到二十年前险些掀翻大汉的黄巾之乱,袁绍越发体会到了民心的重要性。
  “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袁绍喃喃的念叨着这句话,眼神愈发坚定起来。
  此后数月之间,袁绍不断深入民间,给民间百姓留下英明神武,却又和蔼可亲的形象。另一方面,袁绍却不断地打压保皇党,不断把他们干过的丑事一件件暴露出来,然后把这些事通过大字报的方式四处张贴,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这些人的丑恶嘴脸。
  总而言之就是把这些人搞臭,让民间说起这些人就是一口唾沫啐过去,直接让那些保皇党背后的人自动和这些人划界限,免得伤及自身。
  如此一来,保皇党在短短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就臭了大街,走在路上都有人丢臭鸡蛋,偏偏没有人管。看到百姓们义愤填膺的样子,也没人敢管。
  就这样,袁绍用了短短四个月时间,就把那些保皇党全部打入十八层地狱。与此同时,群臣重新劝进。
  这一次,没有了保皇党的朝堂上已经没有了反对的声音,只是小皇帝见所有人都要他退位让贤,又气又急,最后更是涕泪横流,说天下是刘家的,不能断在他手里。
  这可是惹怒了那些武官,脾气暴躁的颜良直接把小皇帝拽起来,那双大牛眼跟灯泡似的瞪着小皇帝:“你敢不退!信不信老子砍了你的脑袋当夜壶!?”
  小皇帝虽然怕得要死,但就是哭着摇头不肯,宁肯脑袋被砍了当夜壶,也不想把刘家江山葬送在自己手里。
  袁绍一看第一次不行,就暂时放弃了这次机会。不过没关系,群臣劝进的套路就是三次才算完。比如原本三国演义中刘备当了徐州牧,也是经过三次劝谏之后才勉强答应。其实那不是刘备多仁义,只不过是那个时代的套路罢了。
  比如后来曹丕逼汉献帝退位让贤,也是经过三次的群臣劝进才完成的。你能说曹丕任意吗?不可能!都是套路罢了,袁绍这次也一样。
  第一次失败后,袁绍并不在意,只是对小皇帝逼的更紧了。比如你要是不答应,我就弄死你身边的人,让你祖宗十八代都没好下场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次群臣劝进,小皇帝松口了,但袁绍为了完成三次劝进,这次主动说自己才德不足,难堪大任,拒绝了。
  然后经过几天准备,群臣第三次劝进,这次小皇帝也开口劝谏,才让袁绍‘勉强’答应下来。就这样,改朝换代的程序完成,之后只需要挑选一个黄道吉日,搭建好退位让贤、新君登基的平台,袁绍就可以正式取代大汉,成为新的天下之主了。
  改朝换代可是大事,袁绍想要大操大办,也想让某些特定的人物亲眼看到他登基称帝的辉煌时刻,于是正在征讨西域的曹操接到了邀请函,左小右也接到了邀请函。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