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2章 沈国公打脸(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上半阙可以理解为沈安骂那个年轻人装比,那么下半阙意境一变,让人惆怅不已。
  人大了,阅历多了,经历的倒霉事儿多了,就不会再弄什么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
  为啥?
  因为惆怅的事儿已经够多了,还弄个忧郁的模样来干啥?给自己添堵?
  上半阙是无忧无虑的少年,下半阙就是饱经沧桑的中年。
  “一首词两等境界,沈国公果然是文采飞扬。”
  众人不禁叹服,有人疑惑的道:“既然他如此的文采飞扬,那为何不肯多作诗词呢?”
  “是啊!我辈但凡有些诗词,就恨不能马上作出来,传于各处扬名。”
  “诸位,想想沈国公前面的一首词吧。”一个官员用那种‘你们一群庸才哪里能理解沈国公’的姿态说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众人不禁脸都红了。
  ——哥不屑于和你们争风吃醋,争奇斗艳。
  这人的境界真的是太高了些,竟然是淡泊名利的那种。
  王徽不禁重新审视着沈安这个人。
  俗话说言由心生,能作出这等境界的词,沈安定然是淡泊名利的那种人。
  这等人孤傲不群,却有大本事。
  想到沈安在文武之道上的建树,王徽就用恨铁不成钢的那种眼神看了群臣一眼。
  你等但凡有些出息,高丽也不至于被宋辽两国夹在中间。
  想到这里他不禁多看了金成俊一眼。
  这个臣子先前给他的印象并不好,觉得言行谈不上君子。
  但在经历过这几日后,他深刻感受到了一个道理:所谓的君子,大多是不能做事的。
  而他是帝王,要的是能协助自己治理高丽的臣子,而非是整日只知道诗词文章的大儒。
  但这等君子却必不可少,可以作为制衡。
  王徽心中转动着这些念头,随后就会在高丽引发一次官场小地震。
  而被他视为能臣的金成俊,此刻却在想着自己这个卧底以后怎么讨好沈安这位大佬。
  稍后沈安回来,王徽顺势散了宴会。
  回到驿馆之后,苏轼也不急着去睡,去寻了沈安。
  “安北,借了两百万贯,若是他们还不上怎么办?”
  这是苏轼最担心的地方。
  一旦两百万贯打了水漂,沈安就是罪人。
  “还不上更好。”沈安笑的很邪恶,让苏轼不禁双手抱臂。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