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1章 苏轼碾压高丽(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还得有印吧?”金成俊质疑道,“没有印的话,此事怕是不妥。”
  王徽点头,觉得金成俊很是机敏,若是大宋耍赖,到时候就凭着印章来纠缠。
  沈安伸手,苏轼从怀里摸出一个油纸包,打开正是印章。
  文书做了两份,内容再三推敲过,然后画押盖章。
  “好!”
  大功告成,众人都欢喜不已。
  “饮酒饮酒!”
  王徽想着高丽将士拿着宋人的锋利兵器开疆拓土的场景,不禁热血沸腾,于是看向沈安的目光中难免多了些感激。
  这样的棒槌多来几个才好啊!
  想到这里,王徽就主动邀饮:“沈国公,你我饮酒。”
  这是喝一口的意思,可沈安仰头就干了。
  王徽纠结着喝了酒,觉得胸腹那里一阵翻滚,见沈安无恙,不禁有些沮丧。
  这人文武双全也就罢了,竟然还是名医。名医也就罢了,竟然酒量还那么好,堪称是千杯不醉。
  想到这里,他看了苏轼一眼,见苏轼醉眼惺忪,不禁暗喜,觉得能压过宋人一头,“诸卿皆是文采风流,此情此景,可有诗词佐酒?”
  这是狂欢的信号!
  也是两国文人拼杀的信号!
  一个官员起身作了一首诗,众人不禁纷纷叫好,然后看着苏轼。
  苏轼的文名太盛,但这是高丽人第一次见到他,再大的名气也得拉出来溜溜啊!
  苏轼喝多了些,看着不大对劲。
  有人笑道:“子瞻先生可是醉了吗?可学了魏晋前辈就地睡了。”
  魏晋前辈喝多了就奔放,再来点五石散就是神仙了。席地而睡只是寻常事。
  “某心中有愁绪万千……”苏轼大笑,然后随口吟诵道:“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先生醉卧此石间,万古无人知此意。”
  那个起身说话的官员面红耳赤,拱手道:“我失礼了,子瞻先生见谅。”
  只是随口说一句话,竟然就引出了苏仙的一首诗。
  而且这首诗寓意不凡,让人沉醉。
  如说有路不能行,那就一醉解千愁,不走了。若是有口不能说话,那不如闭嘴高卧。哥醉倒在这里,千万年都没人知晓哥的心思。
  这是一首愁绪万千的诗,沈安听了不禁翻白眼。
  这次出使前,沈安和他约法三章,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去的地方别去。可苏仙的本性奔放,哪里受得了这等约束,这不就借着一首诗来抱怨了。
  哥没法说话,连自由行动的权利都没有,谁能知道我的苦闷呢?
  这是沈安的理解,可在高丽君臣的眼中,这就是苏轼对自己境遇的一次抨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