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 被王安石打了一巴掌(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知制诰的工作不算多,更谈不上累。
  担任知制诰,首要文采出色,这一点和馆阁之职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知制诰往往就是官员往上爬的一次机会,抓住了机会就会青云直上。
  也就是说,知制诰实际上就是官家观察官员的一个职务。
  你是牛是马,拉出来溜溜就是了。
  而官家就在边上看着。
  不,还有宰辅。
  知制诰和宰辅的关系也很亲密,你说是下属吧不算,你说不是吧,职务有许多交叉暧昧之处。
  比如说宰辅对官家的决断不满,这时候知制诰就派上用场了。
  缴还词头!
  这就相当于打官家的脸!
  一般人不敢这么做,所以缴还词头在很长时间里都成了一个传说。
  小朝会上,韩琦提起了昨日的事。
  “陛下,据杨靖安所言,益州路受困于交子和铁钱,纸钞一出,群情沸腾,都想用纸钞代替笨重的铁钱。”
  “臣以为此事可行。”
  曾公亮看了一眼笏板上自己昨夜记录的要点,说道:“臣见过铁钱,确实是笨拙,而且铁钱还会生锈,很是麻烦。和纸钞比起来,铁钱当然该废。”
  “杨靖安说百姓苦铁钱久矣,他每次下去查看民情,都有百姓抱怨,说是为何纸钞还不来,让他们受苦。”
  欧阳修也做了不少功课。
  但所有的功课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上。
  ——杨靖安的话!
  转运使就是一方诸侯,封疆大吏。
  这样一位大佬说的话,自然值得信任。
  以后王安石的变革也是如此,青苗法下去,开始大家都说是好政策,可那些官员一掺和,马上就成了坑人的坏法。但那些官员却报喜不报忧,只说青苗法造福百姓,百姓都在欢呼呢!
  那么好?
  于是执掌权柄的老王和赵顼一商议,这官员推行新法得力,给他升个官吧。
  看看,报喜不报忧,升官发财就在眼前。
  于是大伙儿有样学样,直至下面乌烟瘴气,最后被反对派抓住了把柄,一通攻击,老王落马,赵顼黯然。
  赵曙点头,“发行纸钞乃是国策,对大宋好处颇多,只是沈安一直说要谨慎,再谨慎,那人年轻,做事也冲动,只是在此事上谨慎的……比韩卿还谨慎吧。”
  韩琦谨慎吗?
  众人不禁都笑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