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2章 青苗法,赞同(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沈安见了并未遗憾。
  在他看来,要从既得利益者们的身上割肉,不斗争是不可能的。
  斗争就要抱团,抱团就是党争。
  来了好啊!
  他心中欢喜,觉得这样的局面最好不过了。
  “陛下,所谓钱庄,就是利用利息来吸引百姓存钱,百姓得了好处。而钱庄拿到这些钱之后,可以放贷……比如说商人差钱的,以往只能去借高利贷。那来钱庄如何?咱们给出的利率比高利贷低,而且信誉有保证,不会坑人。这样的钱庄,谁会不来?”
  说到这个,沈安不禁神采飞扬。
  “百姓有利息,朝中有了钱财去放贷,缺钱的人能用更低的利息借到钱,陛下,诸位,这样的钱庄,能不能开?!”
  “此事老夫觉着能行。”韩琦率先表态,他对沈安微微颔首,以示赞赏,“高利贷诟病颇多,不但让百姓破家,更是土地兼并的主因。以前朝中不是没想过抑制高利贷,可朝中也缺钱啊!所以一直拖到了现在。陛下,沈安的这个建言好,一箭三雕,好啊!”
  曾公亮赞道:“臣看可以试试。”
  赵曙不禁就笑了起来。
  从免役法之后,君臣都学会了一招:有新兴事物出现时,咱们若是没把握,那就先试试。
  所谓试试,就是寻个地方做试点,成功就顺势铺开,不成功也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总结教训从头来过。
  包拯是前任三司使,他很认真的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有极大的可能会成功。”
  他看了吕诲一眼,眉间多了不屑,“大宋缺钱,民间有钱,只要能把钱给引出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此事,臣赞同。”
  王安石一直在思索怎么解决民间的疾苦,出班后,一番话让人感到了振奋。
  “陛下,民间长久以来,每到青黄不接时,那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臣想过许多法子,原先还想过各地官府主持,百姓缺钱的就借贷给他们,利息低一些,这样百姓就能渡过难关……”
  这不就是以后青苗法的雏形吗?
  老王还是想到了这个啊!
  沈安暗自佩服着,但对于青苗法他并不看好。
  “可臣想来想去,却发现了一个问题。”王安石看着很痛苦,“臣原先想利息最多两分,可地方官吏会不会趁火打劫?弄成了三分四分甚至是十分?臣以为很有可能。如此良法就变成了害民之法……”
  老王竟然想通了?
  沈安不禁笑了。
  这可是蝴蝶的翅膀了吧?
  “吏治不清,则此法不可行。”王安石看来对此很清醒。
  赵曙赞道:“王卿此言甚是。”,他对沈安说道:“此事如何施行?”
  沈安说道:“钱庄是大宋钱庄,可由三司单独管辖,地方官吏不得干涉,这是必须的。”
  历史上的青苗法实施后,就变成了地方官吏敛财和搞政绩的工具,惨不忍睹。
  赵曙点头。
  “其次便是贷款不设限,有就有,没有就没有。”沈安深知下指标的坏处,所以很清醒,“钱庄下去之后,只负责收钱存入,以及贷款。唯一有一条,就是地方官员有义务提供贷款人的消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