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2 / 4)
南黎地界上因为邵家财宝的问题,又分裂出不少问题,若问这个世界上最让人经不住考验的东西,财富这一项绝对名列前茅。
白巾军尚且不稳固的政权就不说了,就是朝廷内部,因为派谁去寻宝都吵得不可开交,毕竟这无主的肥肉,谁抢到了是谁的,说着是你帮大家去抢,谁知道你自己会不会先吃一口,不,必须要自己先吃一口才行。
北黎趁机一鼓作气拿下浮北的三座大城,众人才慌了。
因为出了岔子,常如峰不敢再耍心眼,老老实实的快速找到了几处粮仓,速度之快,位置之准,对比朝廷军派出去一直没找到的队伍,总算让鸿延帝的气消了很多。
常如峰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猜测:邵元松的大部分财产,恐怕不在南黎,已经被转移走了,建议现在专心集结队伍对抗北黎军,不要再在寻宝上浪费时间。
鸿延帝自然是不信的,他就是想相信,世家大族也不会让他信。
更何况,鸿延帝已经接到了邵元松给他的信。
要挑拨鸿延帝和常如峰简直太容易了,做皇上的本来就多疑,再加上他一直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常如峰会莫名其妙的帮助自己上位,明明英王也对他非常敬重,如果英王做了皇上,他的待遇也一样不会差。
正常人都想不到常如峰那变态的喜好,所以邵元松给了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常如峰想取南黎而代之。
他一开始选择支持弱势的英王,就是为了培养起来跟太子自相残杀,眼看着英王成功了,他又亲自将人拉下马,并不是因为忠心太子,而是借太子之手消除了那个时候势力更强的英王。
太子登基成为鸿延帝,面临的却是重重危机,但他有一次认真帮过忙吗?他所有的建议最后都会让鸿延帝陷入更深的危机,比如阻止边军支援霍将军,将邵家财产的消息放给黎民百姓。
他不过是在趁机消耗鸿延帝的影响力,等鸿延帝完全失去民心的时候,他就可以取而代之,将整个南黎改名换姓。
鸿延帝对这个解释深信不疑。
可惜常如峰还不知道鸿延帝已经对他起了杀意,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挽回皇上对自己的信任,殊不知他如今所有的建议都会被曲解,最后也难逃被驳回的下场。
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常如峰那些玩弄人心的本事根本就施展不开,他的世界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就好像又回到了摔断腿、妻子和离的那一年,身边的一切都离他远去,就连贴身的小厮都无法再忍受他的暴虐,偷跑掉了。
每天都只能钻进书房里困兽一般吼叫自残……
第87章 天才之死
邵家财产撤出给南黎带来的经济危机、物资紧缺、没有及时镇压下去的民间□□、动摇的军心和没机会再出主意的常如峰以及让所有人乱了套的邵家宝藏诱饵,所有的原因集结在一起,让南黎的军队也深受影响,不再如上辈子一样铁板一块。
而与之相反的是,北黎因为邵元松捐赠的充足粮草和其对南黎局势的充分了解,前一世打了十年的仗,这辈子只花了两年,就打到了南黎京都。
白巾军最终没有实现自己取南黎而代之的远大抱负,反而因为领地的不断缩减不得不投靠南黎朝廷,在对敌上也不敢再为了保存实力让朝廷军出大力,自己划水。可他们明白的有些晚,等他们想要认真出力的时候,南黎的精英都已经牺牲了一半,他们出不出力已经没什么影响了。
白巾军倒是想过跟北黎求和,然而北黎的目标是收复整个南黎,先不说他们的求和根本没有意义,而且也并没有求和的筹码,反而让姬星渊逮着了机会,反手跟南黎朝廷告了一状,让他们本来就岌岌可危的联盟关系暗地里分崩离析。
北黎军则趁机一鼓作气杀到了京都。
北黎军在京都外三里出扎营,北虎营和白巾军组成的随时能瓦解的联盟守着京都城门。
他们驻扎的第二天,京都就派来了求和大使,如果他们在调军和粮草上有这么快的反应,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败退至此。
邵元松坐在主位上,并不觉得意外,“带进来吧!”
没错,邵元松如今已经是北黎征南大军中的归德大将军,比他前世去世之前低了两个级别。
一年之前,他的身体彻底复原,就开始由后勤支援改为前线作战,之后就展示了他惊人的军事天赋。
当然,这其中有他上辈子十几年积累的原因,不过说他有军事天赋却不是假话,他上辈子能从一个毫无背景的小兵用十几年爬到将军之位,证明他在这方面确实有些灵气,而这辈子他的起点更高,看的也更远,很多事情上都有了新的领悟,如醍醐灌顶一般,脑子里有了更多的思路,很多军事兵法自行融会贯通,打起仗来颇有得心应手之感。
北黎的将军团们,从一开始因为拿人手短的原因对他客气,到后来是真正的佩服,邵元松已经真正的融入其中。
再加上姬星渊考虑到南北黎朝统一之后的事情,也有意抬举邵元松,所以待发现邵元松的军事天赋之后,一路给予便利,能交给他打的仗都交给他打,自己则带着其他人做战后的安抚以及灾区重建工作。 ↑返回顶部↑
白巾军尚且不稳固的政权就不说了,就是朝廷内部,因为派谁去寻宝都吵得不可开交,毕竟这无主的肥肉,谁抢到了是谁的,说着是你帮大家去抢,谁知道你自己会不会先吃一口,不,必须要自己先吃一口才行。
北黎趁机一鼓作气拿下浮北的三座大城,众人才慌了。
因为出了岔子,常如峰不敢再耍心眼,老老实实的快速找到了几处粮仓,速度之快,位置之准,对比朝廷军派出去一直没找到的队伍,总算让鸿延帝的气消了很多。
常如峰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猜测:邵元松的大部分财产,恐怕不在南黎,已经被转移走了,建议现在专心集结队伍对抗北黎军,不要再在寻宝上浪费时间。
鸿延帝自然是不信的,他就是想相信,世家大族也不会让他信。
更何况,鸿延帝已经接到了邵元松给他的信。
要挑拨鸿延帝和常如峰简直太容易了,做皇上的本来就多疑,再加上他一直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常如峰会莫名其妙的帮助自己上位,明明英王也对他非常敬重,如果英王做了皇上,他的待遇也一样不会差。
正常人都想不到常如峰那变态的喜好,所以邵元松给了他一个合理的解释,常如峰想取南黎而代之。
他一开始选择支持弱势的英王,就是为了培养起来跟太子自相残杀,眼看着英王成功了,他又亲自将人拉下马,并不是因为忠心太子,而是借太子之手消除了那个时候势力更强的英王。
太子登基成为鸿延帝,面临的却是重重危机,但他有一次认真帮过忙吗?他所有的建议最后都会让鸿延帝陷入更深的危机,比如阻止边军支援霍将军,将邵家财产的消息放给黎民百姓。
他不过是在趁机消耗鸿延帝的影响力,等鸿延帝完全失去民心的时候,他就可以取而代之,将整个南黎改名换姓。
鸿延帝对这个解释深信不疑。
可惜常如峰还不知道鸿延帝已经对他起了杀意,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挽回皇上对自己的信任,殊不知他如今所有的建议都会被曲解,最后也难逃被驳回的下场。
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常如峰那些玩弄人心的本事根本就施展不开,他的世界一夜之间天翻地覆,就好像又回到了摔断腿、妻子和离的那一年,身边的一切都离他远去,就连贴身的小厮都无法再忍受他的暴虐,偷跑掉了。
每天都只能钻进书房里困兽一般吼叫自残……
第87章 天才之死
邵家财产撤出给南黎带来的经济危机、物资紧缺、没有及时镇压下去的民间□□、动摇的军心和没机会再出主意的常如峰以及让所有人乱了套的邵家宝藏诱饵,所有的原因集结在一起,让南黎的军队也深受影响,不再如上辈子一样铁板一块。
而与之相反的是,北黎因为邵元松捐赠的充足粮草和其对南黎局势的充分了解,前一世打了十年的仗,这辈子只花了两年,就打到了南黎京都。
白巾军最终没有实现自己取南黎而代之的远大抱负,反而因为领地的不断缩减不得不投靠南黎朝廷,在对敌上也不敢再为了保存实力让朝廷军出大力,自己划水。可他们明白的有些晚,等他们想要认真出力的时候,南黎的精英都已经牺牲了一半,他们出不出力已经没什么影响了。
白巾军倒是想过跟北黎求和,然而北黎的目标是收复整个南黎,先不说他们的求和根本没有意义,而且也并没有求和的筹码,反而让姬星渊逮着了机会,反手跟南黎朝廷告了一状,让他们本来就岌岌可危的联盟关系暗地里分崩离析。
北黎军则趁机一鼓作气杀到了京都。
北黎军在京都外三里出扎营,北虎营和白巾军组成的随时能瓦解的联盟守着京都城门。
他们驻扎的第二天,京都就派来了求和大使,如果他们在调军和粮草上有这么快的反应,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败退至此。
邵元松坐在主位上,并不觉得意外,“带进来吧!”
没错,邵元松如今已经是北黎征南大军中的归德大将军,比他前世去世之前低了两个级别。
一年之前,他的身体彻底复原,就开始由后勤支援改为前线作战,之后就展示了他惊人的军事天赋。
当然,这其中有他上辈子十几年积累的原因,不过说他有军事天赋却不是假话,他上辈子能从一个毫无背景的小兵用十几年爬到将军之位,证明他在这方面确实有些灵气,而这辈子他的起点更高,看的也更远,很多事情上都有了新的领悟,如醍醐灌顶一般,脑子里有了更多的思路,很多军事兵法自行融会贯通,打起仗来颇有得心应手之感。
北黎的将军团们,从一开始因为拿人手短的原因对他客气,到后来是真正的佩服,邵元松已经真正的融入其中。
再加上姬星渊考虑到南北黎朝统一之后的事情,也有意抬举邵元松,所以待发现邵元松的军事天赋之后,一路给予便利,能交给他打的仗都交给他打,自己则带着其他人做战后的安抚以及灾区重建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