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如水咬了咬唇,仰望着他,如玉的脖颈弧线柔美,僵持了一会,真是又喜又悲,胸口闷闷跳动着,她动也不动,明知故问他道:“值此雨夜,夜气甚凉,三郎有何兴故 ,偏生疾行至此?”
  王玉溪如何不知她心中该有的埋怨,如今再见帐中丝毯上鲜明的血迹,也深知自个终是来晚了。
  他的眸光微动,慢慢靠近她,微弯下腰凑靠过去,俊逸清华的容颜近贴着她精致清美的脸颊,抬手轻挑起她的下巴,声音有些苦涩,隐带些哑,温柔至极地认真答她:“吾心心念念的小公主在这儿,不来这儿,又该去哪儿?”
  他这一声小公主,喊得周如水的心都如泡在了温水里,心中的委屈恐惧更都涌上了心头,太多太多复杂的情感将她淹没,顷刻间,周如水泪如泉涌。
  她拽住他的衣袖,晶莹的泪水不断从眼眶滑落,多是委屈,又是难过,真是伤怀道:“那日我送将离草去王府,便是等着你来。可你未来留我,我便想,与君百岁终须一别。如今分别,就只当是早了些罢了,我也没甚么好怨恨的,不过是有缘无份。后头我回过神来,便猜你或是家中有事挪不开脚,又想着你或会来追回我的。可终盼着你来了,魏擎也死了。他这一死,周国还能落着甚么好?魏国的铁骑就在咱们家门口,若是以此攻周,真是百口莫辩!更他与我有婚约在身,他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归魏的路上,死在我帐侧,我的名声便也算毁了。便是旁人嗤骂我克夫,我亦是百口莫辩!”
  周如水直是哀从中来,明艳不可方物的小脸早便没了血色,在微弱的烛光下白得发亮。她字字句句调理清晰,真是如倒豆子似地将心中的话都朝他倾诉了。不时,又落下两粒金豆子,又软又怜人,真真水似的招人疼。
  对着她愈发汹涌的泪,王玉溪既是心疼,又不免觉着好笑。他抬指轻轻揩她脸颊的泪,温柔至极地笑瞥着她,倦累都似少了几分,喉结滚了滚,低道:“你呐,便是愚笨些也是好的。明是伤心至极,却也未有差错。”他方才进账前便听她的女官道,她已吩咐左卫分头去传信了。如此机敏果断,真是旁的姑子难有。
  他这一席话,直叫周如水心头苦涩,她自知前路坎坷,才只能处处审慎,寻那绝处逢生之机。如今他倒说她聪明太多,她又如何不委屈,越是焦急越是想岔了,更有些耍娇,直是哭道:“若再蠢笨些,可不是要叫人连骨头都吞了!”
  “我的小公主自是极好的。”王玉溪如此言说也只是心疼,他总觉她这小小的人儿承受了太多,见她又委屈上了,骨头都觉轻了两分,哪还忍心多言,忙是伸出手轻轻抚了抚周如水的背脊,直截就将她抱进了怀里,柔声低哄:“无事的,吾会守你一生,定不叫旁人伤你分毫。”
  “若是旁人道我克夫,你也不惧么?”周如水声音低低,全是脆弱。加上这回,她的名声是真真完!原本她总觉这名声败了便是败了,未有什么有所谓的。可真就这么败了,说不心伤又是假的。
  真失落呢!王玉溪与她成双成对,又不知要受多少诟病了!
  她尤自难受,便听王玉溪低低一笑,他朝她眨了眨眼,道:“你可知旁人都道我徒有高名,然体弱多病,怕再难有建树。”
  外头又响起了一声闷雷,四处都涌动着湿漉漉的潮气,帐中更甚,笼火暗淡。
  周如水因他的话一愣,忽的就想起兄长也道他短寿久病。蹙起眉头,抬手轻轻抚他的脸,焦急又担忧地问他:“三郎,你予我一句实话。你可是真的病了?往日道你患了风痹可是真的?”
  闻言,王玉溪的神情一滞,他望着周如水,须臾,又凑近她几许,看住她的眼睛,忽而一笑,道:“倶是假的。” 说着,在她煽动的长睫上轻轻落下一吻,嘴角轻扬, “你只需记得,你我足以相配。至于旁的魑魅魍魉,我自会叫他们去该去的去处。”
  周如水因他的话些许定心,点了点头,伸手搂住他,闷在他胸口,声音低低,又问他道:“三郎,那你觉着,魏军会攻周么?”
  “我已遣家军去捉拿魏使,待查明魏擎的死因便也可知了。”说着,他沉默半晌,手指抚在她的发上,直截就将她横抱在怀,把她护在怀中大步朝账外走去,声音低沉而清润,补充道:“自古以来,天子之怒,血流千里。却天下万物,盛极必衰,衰极逢生。吾周便是有难,谁又能知这会否为多难兴邦?今夜你也累了,不若静观其变,安心歇息。”
  周如水埋在他颈窝间,悄悄抬眼看他,问道:“咱们不该赶去鹏城么?”
  王玉溪望她一眼,笑得洒脱飒爽,“月黑风高,莫要赶路才好。”说着,便掀帘进了周如水的营帐,小心翼翼对她道:“无事的,我会守着你,守着你我的母国。”
  他已将家中的腐朽除扫一新,从此以后,阿念之愿,便为他之所愿,虽千难万险亦无悔矣。
  第167章 孤光点萤
  周魏两国常为兄弟之邦, 更如今两国联姻共谋同御蛮夷, 周国上下都无防备,鹏城更是毫不设防。又老城主桓淞当年曾亲历周魏联合驱逐蛮夷的血战, 遂对魏人印象极好,可谓信赖有佳。魏军来时,他照旧例允魏国大军驻扎在鹏城城外二十里处,更命独子桓冲出城相迎。
  徇剒赶至鹏城之前,魏军已发动过一次奇袭,魏将陆逸绑了桓冲做人质, 先压了桓家的家奴绑在阵前,要挟桓淞归降。
  老城主桓淞年事已高,面阔口方, 发虚皆白。听闻噩耗, 也是脚下生风,黑袍黑靴, 拄着剑就往城楼上去,眼看城门外满是乌压压的魏军, 他眉头锁得死紧,仓促迎战, 因无防备,一万精兵损伤了大半才险险守住城门。
  两军相抗, 缠斗了六个时辰,战事初歇,魏军退回城外二十里处, 桓淞立的在城门之上,满目沉色,不动如松。
  旁的小将经不住事,甚跼蹐,一脸的劫后余生,望着他如望着主心骨,瞪大了眼睛仓惶问道:“城主,周魏联姻天下同知,怎的魏军城前翻脸,竟奇袭吾鹏城了?”
  桓淞十岁从军,屡战沙场,这些年来虽福享太平,却也不曾堕了胆气。听他一问,浑浊的眸中透着冷厉,既是后悔又是痛恨,心道只有千年做贼的,未有千年防贼的。咬牙叹道:“泰康十一年,狄伐鲁。鲁曰:‘我无罪。’狄曰:‘我蛮夷也。’利字当上,无有前因。既是刀兵相见,往日的情份皆已抹煞,自今日起,周魏成仇!”
  他一言掷地,四下皆静,再看向城前满目苍夷的战后景象,众人皆是心生悲凉。
  大祸已至,除了奋起反抗,他们别无旁路。然前岁,君上下令调三万精兵相援天水城迎战蛮夷,只留了两万将士守城。方才一战,鹏城精兵尽出。除了这一万精兵以外,城内全是些老弱残兵。却如今周军将士死伤过半,魏国将士却是生龙活虎以待后续。两相比之,周军已呈了败相。更况,少主桓冲身陷敌营。
  风黑云高,城墙之上,烽火台上的干柴仍燃着阵阵烽火,黑雾缭绕,叫人如堕云雾。众将之中,有一文士上前一步,他身材高大,胡须飘逸。看向桓淞,面露愁容,朝桓淞拱手道:“城主,少主身陷魏营,只怕凶多吉少。”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