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深意的迷雾!(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荀彧跪坐在檀木所制的桌塌前面,此时正伏在桌塌之上,认真的批改着身边一堆又一堆的竹简。
  这些竹简都是各地来的消息,有的是汇报该地盗匪的情况,请求发兵剿匪。
  有的则是汇报粮食产量,百姓和乐的情况。
  里面甚至有关于处理寡妇的政令竹简。
  在这个时代,因为经历了百年战争的原因,人口凋敝,为了增加人口,所以是不许有寡妇存在的。
  管你是什么心情,心中是不是有喜欢的人。
  只要你是寡妇,就得重新嫁人,重新生孩子。
  在国家机器的主导下,任何的儿女情长都是笑话。
  在晋书中就有这样的描写:“人相食啖,白骨盈积,残骸余肉,臭秽道路。”
  百姓人数少,对于官府来说,自然就是不行的事情了。
  上层官吏的豪奢享受,就是要通过剥削百姓才能得到的。
  而人口。对于那些官吏来说,就是政绩,就是实力,就是税收。
  所以官府一直是鼓励百姓生育的,甚至是强行给寡妇离婚的人婚配,为的就是要得到更多的人口。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三国时期天下战乱,人口稀少,妇女便成了重要的资源。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也大多是这个时代所造成的。
  官府强行给寡妇未婚者配婚,这件事情不是空口白话,而是一个有迹可循的故事的:
  建安年间,魏国下发朝廷文件,要求各郡征集寡妇,分派到妇女少的地区,强制婚配生育。
  各郡的太守们,为了政绩,就想尽量多地征集本地寡妇。有些寡妇已经再婚了,他们也要把人家拆散。一时间,妇女们背井离乡,怨声哭声载道。
  魏吏杜几在河东任职,当然也必须遵守朝廷的法令,但他只征集那些真正的寡女,所以每年都送得很少。
  后来,杜几升官到朝廷,赵俨继任河东太守,送的寡妇一下子就多了起来,魏文帝曹丕责问杜畿:“以前你送得那么少,我还以为河东没有寡妇。现在为什么又多了起来?”
  杜几说:“我以前征集的寡妇,都是死人妻。现在赵俨征集的,还有活人妻!”曹丕和周围的人一听,脸色都变了。
  从这个故事,大概可以看出三国时期基本是没有寡妇的。
  有的,也都嫁人了。
  这也是荀彧桌上能看到关于寡妇的奏章的原因之一。
  荀彧把这竹简的内容批改完成,把这竹简放到一边,而自己却是弯腰去身侧再拿出一个竹简上来了。
  其实说起来,荀彧年纪不大,却已经半头白发,感觉人是比他的年纪要苍老十岁,或许也是和他如此勤勉的原因吧。
  一方面在汉室与曹操之间挣扎,另一方面,则是要在案牍之上埋头耕耘。
  处理公文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这不仅消耗精力,也是消耗体力的。
  整天埋头案牍,便没有时间锻炼,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自然就差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